基于优势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创新实践

2019-11-15 09:0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优势

■李 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广大高校青年学子正值自我统一性形成的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定型,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很容易影响到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网络舆情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其特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实际背后反映的都是在社会问题中人的思想流动的聚集。近些年,高校非常重视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高校管理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现今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优势视角解读

(一)优势视角的含义

优势视角由美国查尔斯·拉普教授及其团队于1982 年提出,他们在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介入过程中提充分挖掘他们的自身优势,并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帮助他们成功融入社区生活。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丹尼斯·塞勒伯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将优势视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优势视角“不再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立足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二)优势视角核心理念的解读

1、优势资源:针对传统问题视角,辩证地看待网络舆情

优势视角是针对传统的问题视角而言的。在传统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模式中,管理者对网络舆情的理解基本等同于消极网络舆情事件,即出了问题再引导,整个引导过程都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

网络舆情有管理层惧怕的负面舆情,例如中山大学教授性侵女学生,暴露出的是高校管理中的问题;也有积极的正面舆情,例如常州大学“学霸”宿舍,8人抱团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则弘扬的是热爱学习的正能量。对于网络上突发的公共事件,如何去认识、把握并进行有效引导,如何反思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并进行改进,维持学校的和谐稳定,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同时,利用网络舆情的特点,引导形成积极的舆情,更是高校目前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

2、赋权:学生通过网络表达问题与情感

网络舆情是民情在网络上的动态反映,民众因互联网的赋权而迅速具有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往往处在被管理者的角色。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情绪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更多的转变为服务。优势视角认为我们服务的学生“都和我们一样,是一个种类的成员,并享有与成员身份相匹配的自尊、尊重和责任”“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听到、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新媒体赋予了民众知情权、表述权、参与权、自由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情感和诉求。

3、对话与合作:网络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最便捷方式

对话与合作体现的是平等尊重,强调员工的主体和自决。网络交流的多元化为人们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在人人都可以是麦克风的时代,相比较现实社会而言,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和传播话题的开放使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发出自己声音的首选阵地。高校学生正处在认知及情绪的快速发展期,更加容易对学校及社会的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并不都是恶意的,相反,很多是学生对高校现状的现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解决就在网络上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或者他们也可能就某一事件希望集结群众的力量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式。但由于大学生的敏感意识不强,也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形成压倒性的舆论。在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舆论获得关注,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积极对话引导舆情。

二、优势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创新路径

(一)主动设置议程,提升舆情引导实效

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我们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可以决定人们思考哪些问题。换句话说,设置议题谁就能引导舆论,议题设置的不够,就会别别人策划引导,这种被引导有很多时候信息是片面的,容易引起舆情事件。

目前高校开通的官网、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但这类平台在日常运营中主要担任新闻宣传报道和通知公示的角色,信息以单向传播为主,没有反映学生民意的出口,如果学生的利益受损,通过正常的反映途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情绪及问题得不到解决,投诉无门才会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一方面是为了抒发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通过此方式得以形成舆论,促进事情的解决。

媒介议程设置效果还要看公众与媒介的接触频率、公众对媒介的需要程度等。学生对议程设置是否做出回应,也是可以主动选择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议题的真实性、和学生关注问题的相关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等。如若不然,就可能会透支学生对学校的信任。高校要利用网络媒体组织策划活动,引导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发表观点、表达态度,互动,顺势引导、整合利益、调节矛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回应学生关切

不少高校成立了专门网络舆情监测部门,由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预测,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控制”。这样有利于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引导。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网络舆情反映了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饮食、住宿等问题,只要关乎学生的利益,很容易在网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迅速发酵。例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5月校区布局调整事件,涉及到学校总体规划,一部分学生要由交通便利的老校区搬迁到较为偏远的新校区,不少学生觉得这种调整会给自己带来相当大的不便,就是网上发表激烈言论,号召大家抗议搬迁。新老校区确实周边环境与资源有很大差别,学生的意见也并不是毫无道理。此时若采取强压的办法不让学生发声,可能会导致学生更加积累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学校通过网络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真实诉求,帮助学生解决交通等问题,学生便接受了学校安排,不再继续发表极端言论,事件平稳过渡。2017年,甘肃女孩跳楼后大家对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做法存疑和谴责,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为何一再被突破?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杭州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教育局联合会签出台了《关于建立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北大女孩王心仪“感谢贫穷”,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热议:“贫穷到底值不值得感谢?”。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不屈的精神,而非贫穷本身,感谢贫穷,是为了不再贫穷。对于高校来说,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入学,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资助工作,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公平成长机会,收获更顺畅和出彩的人生,是高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培育自净功能,净化网络舆情环境

互联网平台的特征之一就是众声喧哗。根据网络舆情正常的发展规律。有人发表负面言论,就有人积极站出来去维护。刚开始积极维护的声音可能比较弱,慢慢地就会加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多角度的呈现可以让人们从中感知真实的社会情绪,在讨论和争论中渐渐达成某种共识。围绕中山大学学生会关于学生干部聘任公告事件产生的舆论场,事实上也具有某种“自净”的效应,经由众声喧哗,进而过滤杂音、甄别是非,并最终向事实的真相靠近。先是网民一边倒地批判学生会官瘾大,任命那么多“部”级干部,再有网友出来澄清大学学生会的部门设置。在网民们的讨论中,这些信息很快就清楚了。当然,暴露出的学生会干部的管理问题也引起了我们反思。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民们围绕舆情展开的争论、认同、否定、辩解等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纠错机制。我们要利用并相信网络舆论场的“自净”功能,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模糊地带。

(四)引导舆情领袖,鼓励学生参与管理

从社会公众的参与主体来看,普通成员和意见领袖对舆论传播的作用不同。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如加工与解释、扩散与传播等,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在高校,除了官网官微发出声音,还活跃这大大小小的个人意见领袖。热心的师生运维了一些微博、个人微信公众号,在学校发生较大事件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个人意见领袖发布的内容风格轻松愉快,多以学生角度出发,图文相结合,制作相对简单,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校官微由于内容较为严肃,政治性较强,审核较为严格,发布往往没有那么快,反而是这些个人意见领袖能够快速反应,引起舆论热点。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网络舆论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能够有效对冲部分自媒体的杂音噪音。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优势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画与话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