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静/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来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同时,做既是学的核心,也是教的核心。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实际,重新审视先生的这一思想发现:要使得孩子能够带着目的去做、做得更有意义、更愿意去做,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形成一个“教学做合一”的良性循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到真教。真教是诱发学生实学的直接条件,更是促进学生有目的做的根本原因。让学生带着目的、有意义的去做,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更好地结合“教学做合一”思想,学会如何做到真教。
一切的知识都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本就是一座大学校,其中的人们都是这座学校的学生,日常的生活就是学生们的必修课,所以它容纳了丰富多彩的知识。
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结合教育源于生活的这一特点,我们应当把语文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做,把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生活中,达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例如一年级语文正在教的拼音,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只有学好了拼音,学生才能学习识文断字,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难发现,教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简单地知识的获得,更是更好融入生活的关键。如何丰富教师自身的教育手段方法是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做重要环节。
我觉得我们在语文教育工作中应当极大限度的让学生去生活中学,脱离了生活的教,教的再好也只会是的学生空洞的习得。把语文教育推向生活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这里我们必须提到的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违背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
因此“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
现在的一些老师只顾着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对学生的才干兴味一概不顾,一味勉强学生适应他的教法,熟悉他的教参。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不合一,结果必然是教师达不到教的预期结果,学生学得苦恼烦躁,往往事倍功半。所以现在我们主张教法根据学法,也就是教师的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程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我们提倡教法根据学法,这也符合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学。换句话也就是说,教学生习得知识是次要的,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更是教会学生们去如何学。
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计算机时代,信息的更新更是爆炸式的发展,课本知识只是源于生活中的极小的一部分,即使有老师在学校中帮助学生拓展,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学生的知识量是有限的,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比不上社会信息的更新速度,所以如果有的教师还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运用“注入式”的教法灌输学生大量的知识,是十分不科学的,也不够与时俱进。
因此,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我们在传授知识给他们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学习方法的掌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对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学生才能在不断地提高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无穷,同时也有效的发挥着学生学的主动性,减轻了老师教的压力,可以说是双赢。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去学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师要教学生,首先要自己学好。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觉得自满,误以为自己有了一些知识就可以在学生面前肆意卖弄,妄下定论。而要在教的过程中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同样,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十分的必要。
作为新教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入职初期,我们处于生存“生存关注”阶段,忙于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与比赛评比,常常忽略了对日常课堂内容的钻研与探究,出现学习不到位的现象,直接拷贝教参上一些前辈的成果,传授给学生,而并不能真正学到前辈们的授课精髓。对待教更像是在完成一种任务,而非是把他当做教师不断学习创新、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对此,行知先生要求我们要:“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我们要认真做到教学相长,经常的研究学问,不断寻求新理,丰富所教的内容方法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些益处。
以上四点是我对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一点浅薄的理解,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思考小学语文工作,如何改进教师自身,帮助学生得到提高。我目前所理解的知识冰山一角,以后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学习,争取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能实实在在的为教学做一点事情。
“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语文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老师和学生都要知道“行是知道之始”。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闻不如一见”。可见做对我们是无比的重要的,它是我们认知的开始。这一点在写作练习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篇好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文采,更需要每个同学对实际事物的认知和具体情境的感知。大部分同龄学生的知识量是一样的,为什么写出的文章会千差万别?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做的程度不同,得到的情感体验不同,最终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别。
其次,“教学做合一”思想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为什么来自于相同家庭的一对双胞胎,有着相同的生活体验,学习的成绩会相差许多?这就涉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教学做”主张在做的基础上思考、反思,即使是受相同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外部条件也只有在学生主体的作用下转化为内部条件时才能产生作用,所以要教会学生反思,多动脑。在学校中经常遇到的双胞胎现象,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两极现象的出现。
其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一,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去除“知识产权”的私有,树立“文化为公”的信念。这是鞭策我们新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创新的风向标,贯穿着我们的整个教育活动和教学生涯,我们要参考这一思想,日三省吾身,做好自己的工作。
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只有执着于教,才能精益求精,雕琢好每一块“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