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
——周锡瑞

2019-11-15 08:32天津外国语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汉学学界学者

■王 烨 田 耀/天津外国语大学

一、周锡瑞简介

周 锡 瑞(Joseph W. Esherick,1942-),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学教授,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内最富盛名的美国学者之一,是当代美国学界汉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领军人物。1964年,周锡瑞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周锡瑞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师从美国学界从事汉学研究的学术泰斗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等人,受到了完整且系统的学术训练和培养。

周锡瑞关注中国近现代历史,其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国近现代的农村社会和民众运动,包括中国革命史等,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两部著作在中美两国学界中均具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必读书目,为中国学者了解汉学的海外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20世纪90年代之后,周锡瑞开始涉猎中国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等领域,并主编出版了《中国城市的重塑》一书。2011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的《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再次引起中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家族史研究领域内的一部力作。

二、周锡瑞中国近代史课题研究及其特点

(一)《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重视经济因素

周锡瑞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但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来说,是十分困难和不利的。出于对中国辛亥革命浓厚的研究兴趣,周锡瑞花费了两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资料,广泛地运用了大量来自于英国和日本的外交档案,甚至参考了一些领事和情报人员关于两湖各地情况的报告。尽管周锡瑞未能有机会前往两湖地区进行深入考察研究,但是《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最终于197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

如同当时美国学界的其他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周锡瑞在该部著作中的撰写过程中采用了社会学和区域性研究方法等,但与之不同的是,又明显受到了中国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于他的“一种非常真实的学术影响”。《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这部著作不仅在周锡瑞的学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突破了美国乃至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格局。当时中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辛亥革命的分析和研究均将侧重点放置在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以及革命家们身上,或者将孙中山个人看作是辛亥革命的中心,通过孙中山的经历和角度来描述革命的发展。而在周锡瑞撰写的该部著作中,他将历史融入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从社会经济的变化中追溯辛亥革命的根源,“从经济利益得失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社会各个集团政治情绪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历程中,周锡瑞十分重视经济因素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与政治因素的联结。该研究论述方法,得到了中西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欢迎。

(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关注区域性差异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逐渐缓和,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开始趋向正常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周锡瑞等一行学者来到中国开展学术交流打开了大门。1979年至1980年间,在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组织下,周锡瑞很荣幸地获得了到山东大学的访问资格。访问期间,周锡瑞不仅得到了山东大学提供的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还两次获得前往义和团活动过的鲁西山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的机会。可以说,周锡瑞在山东大学访问的两年时间,对其《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的撰写和出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先后获得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

义和团起源的问题虽然一直被广泛讨论,但众说纷纭。《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的问世,凭借详细具体的史料、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崭新的研究方法将该问题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周锡瑞对19世纪中国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等进行了区域性分析,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关注区域性差异是周锡瑞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另一特点。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中,周锡瑞不仅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如分析鲁西地区与山东其他地区的区别,还关注区域内部的差异,深入鲁西北部探寻鲁西南与鲁西北之间的不同。周锡瑞区域性的研究方法为义和团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地。

(三)《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以人为中心描述和阐释历史

1984年,周锡瑞同叶娃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的妻子叶娃出身于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叶氏家族,叶娃的父亲叶笃庄是中国著名的农史学家、翻译家,译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等。自晚清以来,叶氏家族“既非中国声光腾焯的门阀世族,也非寻常人家,是属于社会中层的精英门第”,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其显赫的家声也让叶氏一家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但是,这个大家族还是在19、20世纪这200年间保持了连续性。对于叶氏一家独特的家族历史,周锡瑞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由他撰写的《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于2011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译本于2014年由山西出版社发行。该书堪称中国家族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赋予历史以真实性和趣味性。在书中周锡瑞再次突破传统史学写作手法,采用“人性化”的方法论和写作方式,以“人”为中心论述和阐释历史。美国汉学研究代表人物柯文曾在《美国历史评论》中对于该方法论进行了评论:“周锡瑞的这部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史学写作方法。他向读者提供了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不过与众不同的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是由一个中国精英大家庭的成员们坎坷的生活经历组成的。”以人为中心描述和阐释历史的研究方法,为其他学者研究史学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思路。

三、周锡瑞对华贡献

(一)记述中国近代历史,推动海外汉学研究

1988年由江苏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将周锡瑞的学术代表著作引进了中国,并在国内学界得到了广泛好评。在研究、记述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周锡瑞始终秉持着自己的研究理念:一是要尊重史实,对于史料要进行严格的考订和分析,辩证地对待史料记载。周锡瑞的另一准则强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要摒弃“欧洲中心观”以及“中国中心观”等立场,要将其放置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考察。同时,周锡瑞认为,对于历史的研究,要具备“同情式的理解”。周锡瑞的研究经验和心得,影响了美国年轻一代汉学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视野。作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学的教授,周锡瑞十分重视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团队以及后续人才的培养,由此推动了汉学海外研究的进程和发展的脚步。

(二)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搭建沟通合作桥梁

周锡瑞常年来为中美两国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96年,周锡瑞曾组织发起“Beyond Shanghai”(上海之外)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探究了中国近代城市史和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不仅为周锡瑞在美国的学生提供了与中国学者深入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同时还呼吁更多的西方学者将对中国近代城市的研究扩展到除上海之外的更多城市。周锡瑞与中国的学术界往来十分密切,曾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考察及讲学活动。他不吝惜将自己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心得与中国学者进行分享和探究,同时积极地将海外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介绍给中国学者,供以研究和借鉴。

四、结语

作为当代美国学界汉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周锡瑞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运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从多方面分析和探究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以及近现代农村社会和民众运动的特点,为其他学者研究史学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思路。周锡瑞作为一名历史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续人才,推动了海外汉学不断向前发展的脚步。周锡瑞与中国学界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为中美两国学者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猜你喜欢
汉学学界学者
女儿眼中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对“欧美汉学通史”的一种追求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
评阎国栋教授《俄国汉学史》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大学者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