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科/四川旅游学院
艺术设计属于一门独立艺术学科,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市场、文化及科技等各方面因素。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尝试,但是在创新观念及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上还不深入,还存在各种不足。人们对创新能力和创新观念认识存在差异,不同研究者从自身的角度与立场提出不同观点。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应该怎样改革才能满足教育现状所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要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有其艺术设计相关法则、标准及审美等,不但要牢记还要能够熟练应用。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来看,要求学生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即可,对学生知识完备性并没提出严苛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认识美,可依据水要求分析美,然后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2、动手实践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视,要求学生可完成特定的项目与课堂,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与掌握实际项目的具体细节。不但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工艺流程能力,还可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后的适应能力。但是设计中,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艺术设计完备性,对作品质量具有较高要求,不重视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太了解转化成产品的过程。
3、创意思维
对艺术设计来说,复制与模仿成为常规行为,艺术设计就应注入创意的灵魂。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不仅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重视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后,才能把设计转为实际产品,而创意思维且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因素。因此,专业课程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4、教学活动
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可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该专业的相关知识与基本特征。学生完成虚拟作业时,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其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然而,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局限性,难免按质按量完成教学目标,需要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技术指标与基本操作,依据设计要求与标准设计产品,才能将设计以作品形式完美的展示出来。
如今,国内许多艺术院校都先后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因专业教学上始终未统一教材,大多依靠国内外相关专业参考书,以此来补充专业教学内容,势必造成各高校教育侧重方向不同,所设置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比如有一些高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倾向建筑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参照建筑专业的课程,结合艺术设计要求安排教学,最终确定成艺术院校的专业课程。近几年,为拓宽专业层面,让学生知识体系更全面,这类院校正不断增添比如建筑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普遍重视城市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成为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自然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艺术设计领域成为室内设计方向与室外设计方面两大部分。为适应新时期教改要求,更好培养创造性人才,拓宽学生毕业就业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1、艺术与设计教学发展不均衡
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的专业。因此,应将艺术与设计两个不同活动结合,促使两个方面平衡发展。但从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来看,纯粹采用美术教学模式,从而忽视设计这个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应用的延续性极差,教学内容难以达到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2、实践课程受到限制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属于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不但要求技术性,还要求应用性。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应用能力真正体现出来。但是从实践现状来看,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受到极大限制,极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教师偶尔会带学生外出实践,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3、课程时间安排呆板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时间安排观念成旧,表现死板,都是采用全国统一模式,按照正常上课时间安排。事实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间安排上,应该具有灵活性,白天可安排学生搞实践活动,了解市场与社会,晚上学习理论基础,与同行业人士交流和探讨。
4、各设计学科间交流与利用率低
对学生而言,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硬件,为学生提供一个极好学习平台,但是课程体系及机制等各种软环境处于滞后阶段,对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具有一定制约性。
1、课程观念改革
课程观念创新,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要求。高教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从当代高校运行现状来看,许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方式或根本没有改变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机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已经落后时代。当前许多高校依然面对这种教育状况,其原因比较复杂。重要原因就是培养人才理念没有得到更新,还未转向。这种更新并未将若干新的观点简单堆砌起来,而是由有关的观念和思想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观念。为能培育出创新人才,首先就要转变观念,要从本质上对培养机制大胆改革。设计本身对创意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为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能健康发展其个性,特别是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从学生角度为其提供训练创新思维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空间。还要多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为不同专业学生间提供信息交流环境。因此,高校应该依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大胆创新课程观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从全国统一衡量标准中脱离出来,为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内容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通过课程内容及教法体现出来。而课程内容创新,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包含课程标准、体系、目标及相关资料的考查与评估等各方面创新。首先,应该确立出现代课程意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教师和学生入手。教师和学生不仅属于课程实施者与接受者,还应属于课程资源开发者,必须要打破既定与成熟学科的认识误区,将师生、教材、环境及实践等各种要素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理念。绝对不能只依靠教改或课改,还必须要双管齐下。其次,要对人才培养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要实现课程体系创新,必须要到传统的考试评估体系。如今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学生为考试或考研,以及为将来寻找更好工作,这种学习目标极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要引导师生树立发展与创新思维,让学生不再单纯为考试或升学而学,教师不单凭考试成绩而定优劣的教条信念,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因此,就必须要树立为发展与创新而教,为发展与创新而学习的新理念,建立适合时代发展所需的教学评价体系。比如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中,应适当添加一些集训课程或类似“天天发明”的活动,对优秀作品适当给予奖励,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课程制度改革
在新课改要求下,创新课程教学手段与形式至关重要。形式创新属于创新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形式与手段应输赢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制度密切联系起来。因此,要制定一套全新课程制度及教学形式,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和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直接或间接传播知识,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培育与发展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特有才能与智慧,营造出互动探索情境交融的广阔课堂。因此课堂机制上要多鼓励学生创新,激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信息交流营造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快速发展。
4、授课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为中心的各种高科技出现。在信息化时代,培养人才的路径也理应走向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大量的知识信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新,构建丰富、积极及个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该环境中自由探索,成为创新主体。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国际接轨,实现远程教育,让教学课堂包罗万象,从课堂上了解全世界。在教学课堂上对现实情境进行模拟,将外部活动引入课堂,将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起来。让教学、问答及交流等都形成电脑化。教学技术改革,不仅为方法技术改革,还必须要转变教师培养人才理念,才能营造出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课堂。
社会快速发展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赋予新内容与意义,因此改革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相关教师和研究者应该结合课程体系现状,以新课标为参考依据,挖掘课程体系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艺术学校和学生实况,探索出适合该校自身特色与教育体制的改革方案,转变观念、卸下包袱、共同努力,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