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迪亚·库尔班/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的著名幽默大师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以及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利蓓的故事。女主人公利蓓出身于家徒四壁的贫穷画诗之家,从小就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求学时受尽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排挤。在利蓓离开了学校之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出色外貌以及聪慧机智,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与权势,力争挤入上层社会,她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色相去勾引巴结权贵。然而,天不遂人愿,尽管利蓓一心挤入上流社会,尽管她也付出了很多,她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在英国上流社会名利场之中始终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名利场》这部作品揭露了所谓“上流社会”所谓“名利场”的肮脏和糜烂,可以说是辛辣非常、一针见血。并且,这部作品在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方面都十分之出色,可以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佳作佳作。
现实批判主义是一种联系现实的很接地气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名利场》这部小说中运用最多的叙事手法就是讽刺和幽默。《名利场》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这一点上尤其突出地体现了其所想要表现出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这部小说中很大一部分的人物的原型都是来自于作者萨克雷在现实生活中所真正认识的人。这就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十分鲜活饱满,极具生活气息。另外,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饱满型和复杂性也为小说更增添了一分现实色彩。有些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的趋于完美,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校园文学和言情小说更是如此。小说中人物塑造地高大全固然能够满足读者们的美好愿望和美好期待,但是却显得十分地梦幻不切实际,是没有生命力的抽象存在。《名利场》这部小说在人物性格塑造这一点上做得就尤其出色。《名利场》中的人物角色,上至女主人公利蓓夏普,下至篇幅极少的小角色,其性格特征都极为丰富多面立体,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就可以概括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性格和品质往往都是十分复杂的,是随着时间、场合、经历以及所面对对象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着的。人性是十分之复杂的一样东西。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正如那句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充分地展示出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才能够使读者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这个人物,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态度和立场。
人物塑造绝对是《名利场》的一个出彩点,成功的人物塑造既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又为作者批判现实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武器装备。
甫听到“上流社会”四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绅士、学识、地位和财富等等。上流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有学问、有权势、有财富。然而实际上的上流社会呢?就好像金庸先生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名门正派其实多为伪君子一样。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上流社会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充斥着所谓“上流社会”所谓“名利场”的尽是糜烂奢侈和虚与委蛇、尔虞我诈。
利蓓这个人物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有着夸张的艺术特色在的。从种种表面来看,利蓓就是一个工于心计、野心勃勃的坏女孩儿代表,实则不然。利蓓是个聪明漂亮的姑娘,本性并不坏,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泛着善良的人性光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正值最好年龄的好姑娘,却因为家境贫寒而屡遭排挤,从而造成了利蓓想要挤入上流社会,一洗昔日屈辱的“宏愿”。有野心,想往上爬,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每个人的心里都闪耀着梦想的光芒。但是利蓓却用错了方法用错了手段。利蓓没有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和汗水获得成功,而是试图通过出色的外貌以及灵光的大脑去引诱攀附那些权贵富豪。
很显然,利蓓是一个很具典型代表特征的人物。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像利蓓这样的颇具姿色且野心勃勃的女性绝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有很大一部分平民女性都是像利蓓这样的。到底是什么让以利蓓为代表的这些美好女性走上趋炎附势、汲汲名利的庸俗道路呢?是表面五光十色、光鲜亮丽,实则腐败混乱、尔虞我诈的上流社会。本应该是集合社会精英人士的上流名利场,本应该是充满高贵学识的上流名利场,到了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却变成了什么样子?一个字——乱!混乱!人心混乱。关系混乱。
《名利场》对于上流社会的尖锐批判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的,它通过普通女孩儿利蓓的人生经历如说,由小见大,撕开了上流社会一个小小的开口,带领众多读者朋友们从这个小小的开口看进上流名利场,也看尽了上流名利场。
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群众的考验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是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的。一部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优秀杰出作品,还应该是始终对于当下,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有着启迪的。《名利场》的另一大现实意义正是在于它对当下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产生的启迪意义。
上流名利场是一个浮华虚荣的社会,处处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充斥着奢靡。那些表面的权势、财富、地位,蒙蔽了人们的心灵,仿佛灰尘渐渐掩盖了心灵表面,渐渐地腐蚀心灵。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挤进所谓的上流社会所谓的名利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期都是如此。大河上来来往往,每日里不计其数的船只航行而过,但是其实真的有那么多的船只吗?未必未必。诸君再次放眼望去,那不计其数的疾行船只其实不过就是两大艘,一只是“名”,一只是“利”。古今中外,被名利二字弄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实例实在是太多太多,此处便不做赘述。
人的贪婪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也许不能够彻底摒弃,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后天形成的文化素质和品质进行克制。成年人之于孩子最凸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克制自身的欲望和本性。否则,一味地放纵自己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另外,小说中的利蓓为了达到挤入上流社会挤入名利场的目的,不惜利用自己的色相上位。当今社会中一些年轻女同志也抱着与利蓓相同或是相似的心态走在追名逐利的不归路上。人们追逐心中的梦想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应该注意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两个饥肠辘辘但是身无分文的人都想得到市集上热腾腾的面食,其中一个人选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去获得钱财来购买面食。然而另外一个人则选择了偷取面食。相同的目的,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注定了这两个人的结局也是不同的。第一个人在不断地努力之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二个人则被面摊老板打了一顿之后从此声名狼藉一蹶不振。
《名利场》试图通过情节安排和人物经历来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切名利都是天边浮云。如今的社会较之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浮躁虚荣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处于如此人心不古的社会之中的我们必须坚守心中的净土,绝对不能够人云亦云,一味地去追逐表面的虚荣。名利终会过去,最终陪伴我们左右的是情感是精神。文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确定性,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对作品进行个人理解,本文所述观点仅笔者薄见,抛砖引玉,望诸君积极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