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案例
——基于辅导员视角

2019-11-15 07:32
长江丛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陈某室友危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文章拟通过一例精神分裂症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与思考,为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供方法和借鉴。

一、案例概述

陈某,女,22岁,于2017年就读于广东某高校。家中兄妹四人,两人读书,家境贫困,该生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2019年5月13日室友反应陈某近期行为反常,14日经专业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二、案例过程

5月13日上午10点,室友反应陈某近几日表情呆滞,眼神空洞,言行反常,主要表现为作息时间的突然改变、毫无缘由的唉声叹气、不能自控的自言自语、莫名其妙地发问以及课堂异于常人的举动。室友提出陈某近日多次联系班级某男生,追问他为何不肯承认与自己的恋情。

11点,笔者约谈该男生,确认是否与陈某存在恋人关系。该男生表示自己之前从未与陈某有任何交集,甚至从未说过话。5月7日晚,陈某突然在微信中向该男生发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随后3次追问该男生对“恋情”的看法,且每次联系都在深夜。

11点20分,笔者约谈陈某,陈某一进办公室就低语“我知道你们都在帮我”。从陈某断断续续的表述中得知,陈某最近睡眠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有件事困惑了她——为何那位男生明明喜欢自己却不肯承认。陈某坚信该男生喜欢自己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该男生的微信朋友圈,每一条都与自己相关。同学们、室友都在说她和那位男生的事,老师上课也在撮合他们,甚至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调查她,陈某对此感到很焦虑。不仅如此,陈某还明确表示自己最近看到很多豪车在面前窜动,还听到很大的风声。并且室友都在暗自嘲笑她贫穷,自己的东西也都被她们翻过。陈某的状态很差,面容憔悴,脸色苍白。笔者询问是否愿意专业老师帮助缓解目前的心理不适。陈某起初拒绝,经笔者劝导,最终同意。随后笔者将陈某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心理中心。

下午15点,陈某未在约定的时间出现,笔者在教室找到陈某并陪同她去心理中心。16点50分,心理中心老师给出疑似诊断,目前可能处于精神分裂证早期,建议立即联系家长,尽快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17点左右,笔者电话联系陈某母亲,将陈某近期的异常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觉察到陈某的变化,表示非常担忧,并当即承诺连夜赶到学校。23点25分,家长赶到学校,笔者就陈某目前的状态、心理中心的疑似诊断以及就诊建议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零点10分,家长带着陈某离开学校,前往校外宾馆住宿,并提出面见心理中心老师的愿望。

5月14日早上9点40分,笔者陪同陈某家人与心理中心老师会面,心理中心老师详述了陈某的病情与后续的护理,包括专业的医院推荐。

当天,陈某在其家人陪同下前往惠州市某医院精神科诊治,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医生建议服药一年,在家休养。5月20日,陈某及家长主动要求办理休学手续。

三、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特殊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通过与陈某及室友深入交流,初步推断该生出现精神分裂症状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碍。陈某一直坚信某男生喜欢自己,只是碍于情面才不敢表白。且坚称该男生微信朋友圈都与自己有关。笔者挑选该男生近期的微信,每一条陈某都能指出与自己相关的原因。5月7日陈某从微信中得知当天是该男生的生日,这对她产生巨大刺激。据室友反应,第二天陈某的言行就出现巨大的反常,以至于出现多次追问该男生的情况。困惑、疑虑始终紧逼着陈某。

除此之外,长期以来的贫困家境给陈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约谈中,陈某表示室友背后嘲笑自己申请国家助学金,甚至构想出豪车等明显与其家境不符的场景。另据室友和家人反映,陈某很少说话,但是相当懂事。内向而坚强是笔者与心理老师在约谈陈某时的直观感受。这种性格使得陈某深陷于自己的主观世界,遇事不愿求助,总是自己硬扛。一旦外界的世界与自己的主观构想不一致,很容易发生心理冲突。情感的障碍、外在的刺激、贫苦的压力、内向的性格,使得陈某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引发精神疾病。

四、案例处理

学生工作无小事,学生心理问题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快捷、沟通上及时有效是处理突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在听取陈某室友反应的问题之后,笔者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一)及时约谈,以生为本

约谈是处理学生危机事件、了解事情原委的必要环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当事人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在知晓陈某的异常举动后,笔者先确定陈某的具体位置,并安排专人暗中看护,以防不测。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笔者本着关怀学生、以生为本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陈某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明确陈某确实存在主观与客观不一致、思维混乱等异常情况下,要求室友不得对外宣传,避免进一步刺激,同时嘱咐室友随时关注陈某动态,确保陈某的人身安全,做到随时沟通、及时汇报。

(二)上报领导,请求支援

上报领导是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时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而领导指示也为后续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确保危机事件处理过程合法、有序。笔者将与陈某约谈内容及室友反映情况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和分析,确认该生的确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说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策。就与心理中心沟通和联系家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判,征求领导处理意见。

(三)心理转介,配合安排

心理转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陈某目前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在得到分管领导的指示后,笔者立马向学校心理中心求助,条理清晰地将陈某的异常情况反映给心理专家,便于专家及时介入进行疏导。在征得陈某的同意后,主动陪同其去心理中心。心理专家提出陈某疑似精神分裂症早期的意见,并建议去专业的精神疾病医院进一步确诊。笔者主动询问该疾病发病原因以及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做好应对家长的知识储备。

(四)联系家长,形成合力

笔者在得到心理专家的咨询结果和就诊意见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陈某近期在校表现,并询问陈某在家是否出现类似情况。据陈某母亲反映,陈某从本学期以来的确存在异常言行。主要表现在家庭微信群中,对家人正常的视频分享表现出恐惧,与家人沟通时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近期陈某更是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恋情”,一反平时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征。有了这样的共识,在细致沟通的基础上,陈某家长表示当晚赶到学校。在随后的诊疗期间,笔者始终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保持对陈某病情的关注,同时叮嘱家长遵从医嘱,不可任意停药。家长积极配合学生的治疗,并对学校的周到服务和对陈某的及时发现表示感谢。

五、思考与启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其中就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研究表明,突发危机事件与当事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存在很大关联,因此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就能够及时疏导压力、预防危机。此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之所以能在24小时之内妥善解决,有赖于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一)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时限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做好心理普查,开展心理培训,及时介入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给予专业指导;辅导员方面定期约谈重点关注对象,利用特殊事件和关键节点及时疏导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班级方面,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应定期开展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笔者询问得知,在此次心理危机事件中,除了室友留心观察陈某外,班级心理委员也注意到陈某的异常,并主动提供帮助。可见只要基础心理工作扎实有效,就可以及早发现及早介入。

(二)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鉴别能力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成效。将自主学习与参加培训相结合,在掌握心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辅导技术与鉴别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注意运用叙事疗法、共情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不断总结谈话经验、积累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此次心理危机事件的顺利处理离不开辅导员的初步研判和及时转介,主要得益于参加的心理培训。

(三)凝聚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合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和辅导员的管理,涉及到家庭的稳定和学校的影响。在危机面前做到以生为本,始终将学生的当前状态和长远发展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是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的法宝,也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共识。在处理陈某的事件中,分管学生领导高度关注危机事件的发展动态;心理老师优先安排时间,开展咨询活动;家长第一时间赶到学校,配合笔者开展工作;宿管人员主动留门至深夜,方便家长及早见到陈某。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危机事件最终转危为安。

猜你喜欢
陈某室友危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猪一样的室友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失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