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为入门简单,但想要学有所成却较困难。其中,该课程教学存在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第一是学生的问题。多数高职学生的需求为单一的技术或某一领域的技术需求,而书法课程教学则难以成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技术支持。第二是教师的问题。专业的并且针对青年的书法教师较少,这也对高职中国书法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效果产生了阻碍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同时也在提高自身整体的教学素质与技能的专业度,但在综合素质方面仍有所不足。其中,很多院校在书法教学的重视度与认知度上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第一,缺少整体性的思考,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第二,存在单一强调学习书法为兴趣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多的误识;第三,在书法的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学校在课时安排、资源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存有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性的保障,难以开展真正有效的课程教学。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多样而复杂,文化知识功底及以往受教育经历相对薄弱,学习方面存在较重的被动型,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对于需要较高专注度的书法教学而言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其次,高职学生多数为高考落榜生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对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热情存在不足的情况,同时较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不稳定;最后,高职学生接受的人文社会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对书法的重视度、认知度和理解性普遍不足。
高职院校中国书法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多,专职少;(2)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自身素养良莠不齐,同时很多教师难以把书法技能与教学有效的融为一体,因此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3)目前,书法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不高,缺少对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书法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继承传统书法艺术,同时增强中华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书法技巧并非只是单一的让其成为书法工作者或书法家,而是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一方面令未来从事艺术或设计领域工作的学生不单有一技之长,同时可以令其职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则是在素养、言行与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将书法文化、艺术修养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渐融入到自身的专业与生活中。以此为前提下,在注重书法书写技能教学的同时,则不能忽视书法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中国书法的学习是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较高的专注力。尤其是在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入中期以后,则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书法中篆书、行书、隶书、楷书和草书等书体,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可选择更加贴近个人喜好的书体进行练习。个性化得到的重视与抒发,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柱。当学生的个性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得到表现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学习意识更加自主,更加便于学生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专注力与集中力,这也是高职学生所缺少并所需的重要学习能力。最后,艺术文化类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审美的过程,而审美又可分为内在美与外在美,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书法课程对学生的品格、言行亦可起到积极的影响。
现代高职院校的书法课程教学,首先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限制,可通过校内宣传以书法选修课纳入整体的教学系统中。具体的教学方式除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利用讲座、社团、书画工作室或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以此第一步全面提高学生书法的接受度与重视度;其次,则可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中国传统的艺术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便利的基础与环境。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字画或含有书法的古迹风光。实施策略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更加有利于书法教学的环境。首先,校方在开设书法课程之前,应设计符合学习书法的教室,无论是桌椅或墙壁的装饰应与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相契合。教学目标应是利用书法文化的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在陶冶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定期的举办或开展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可在学校的展示墙展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定制的毛笔或纸砚等书法相关物品。最后,因规划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短期和长期的教学目标。短期的教学目标可以是一堂书法课中,学生的反应与感受;长期的教学目标则是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的书法能力以及对书法文化认知、理解的变化。
(2)优化书法课程的师资队伍。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书法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中国文化的修养,拥有较高的书法临摹与创作能力。同时,不被教师的学历所限制,以实际的书法造诣为选取教学人才的核心。同时,提高校方自身书法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定期进行培训,而为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节约教学资源,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把培训内容分为教育心理学、书法文化、书法技巧等三个领域。
(3)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按照讲解、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进行系统的书法教学,而因为书法属于中国传统型的艺术,所以学生个人的性格、想法也尤为的重要,同时运用交互式与分层式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教师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则可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书法名家的个人经历,丰富课堂氛围,以此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先练习的过程中,第一步选择适合的正楷帖让学生熟悉书法,然后再向行书延伸。书写的内容,除基本功外,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应以相关的经典诗句为主,由一个笔划开始逐渐组成。最后,现代化的多媒体、互联网等电子技术也应发挥其优势,例如:高度集成性、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特性等,以此可为学生快速的对书法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历史发展中,笔、墨、纸、砚形状、材质和制作工艺的变化等。
(4)令中国书法课程真正融入艺术类学生的生活。中国书法艺术重在作品中所展现的个人精神与内涵,其中蕴含的气韵、神采、意境等,皆是书写者通过一定的书写技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的一种表现。高职学生书法的实际能力,与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存在密切的关联。针对这一点,在加强书法课程教学中历史内容的同时,其它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也应得到优化,在大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或书法文化的网络平台,其中包括中外书法家的个人成长经历或生活趣事,可以以故事或小说的形式供 学生浏览和查阅。
(5)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式。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是以学生的所得为评价的重心,评价内容更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而评价本身作为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提的重要基石。例如评价内容方面,一方面以学生的书法技巧与作品为考量,但同时还应包括书法史、审美能力、赏析能力的综合评价。由此最后可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缺点,针对优缺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例如:书写能力较弱而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强化审美、赏析能力方面的培养。
中国书法课程不单是一种艺术和文学技能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书法并实践的同时,自身的心理活动与思想状态都应发生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书法课程并行之有效,基础性的文化与核心的技术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