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蒂和爷爷》的审美价值建构

2019-11-15 06:47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海蒂克拉拉爷爷

赵 倩(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当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与美感相关的感知与体验,此即审美心理。电影审美心理是个人与社会审美心理的组成部分,观众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其内心感性的情怀和理性的思索为电影这一客体激发,主客体之间产生一种心理反应与情感互动,电影的审美价值也由此得到实现。家庭题材的电影往往在银幕上为观众营造某种和谐、温情的理想生活,满足人们对圆满、幸福生活的期盼等多方面的普世性的审美需求。由德国和瑞士合拍,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海蒂和爷爷》(2015)改编自约翰娜·斯必丽的小说《海蒂》,后者被视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早在葛斯彭纳之前,海蒂的故事就曾以影视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如埃兰·德万的《海蒂》(1937),由高畑勋制作的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等早已珠玉在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故事没有重述的必要。葛斯彭纳整合了原著魅力与21世纪各阶层观众的心理,重新建构了电影的审美价值。

一、审美愉悦价值

对于观众来说,在接触到电影时,他首先接触到的是一系列活动的,连贯的图像与声音,其最先被刺激到的是视觉与听觉,当这些图像声音携带着信息刺激到人的感官时,人就会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反应(如激情澎湃,又如被消除了烦恼,释放了压力等),进入到审美理解的最初始、最浅层的阶段,即获取审美愉悦。电影在色彩、构图、剪辑、音乐,乃至俊美可爱的演员等方面,都能给予观众审美愉悦。

在《海蒂和爷爷》中,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美丽大自然是最先给予观众审美愉悦的事物,而它也是海蒂善良、纯真,未受污染的人格品质的外化。天空澄澈,在雪白的云彩下是青山绿水,紫色小花,以及各色牛羊,画面唯美、温馨而明亮,令人心醉,并能触动部分观众的情感记忆。电影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设计了与人文地理条件相关的人物活动,给予观众更多的审美愉悦以及情感共鸣。如海蒂初来乍到,在美景的激发下张开双臂在青草蔓延的山坡上尽情奔跑,从小父母双亡,如今又被姨妈抛弃的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显露出了乐观天真、充满活力的一面,这也是她能打动爷爷的原因之一;又如海蒂与放羊的小男孩皮特产生了单纯而真挚的友情,两人白天一同去放牧,一起学土拨鼠叫的样子,一起在草丛里打滚,海蒂还将自己的干粮分一半给皮特,条件就是皮特以后不再鞭打小羊。就在海蒂将被带去见牧师的前一天,皮特还对海蒂说明天会带她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显然此地的美景不止这一处。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爷爷又用雪橇将海蒂送到皮特家中,两人一见面就开心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幕幕都是人的美好情感与美景的结合,吻合人们的生命血脉与经验图式,令人心旷神怡。

二、审美判断价值

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客体搭建起来的世界,然后结合自身的审美习惯、生活经验、价值体系乃至于想象力等,对客体传达出来的内涵进行寻找、确立和评价,这就是审美判断。正如德裔美籍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在其《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和情绪》中指出的那样:“艺术超越了直接的知觉……艺术要求某种对意义、相关性和真理的判断……这些判断并不只是知觉的,虽然最终它们都涉及知觉。这些判断是建立在观赏者全部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包括他的自信、价值、偏见、记忆和偏爱。它们以理性结论转换为感性形象为先决条件。”阿恩海姆认为,当艺术家在画布上画出一朵向日葵时,而观画者又看到这朵向日葵时,实际上双方心中的向日葵都并非真实的向日葵,作为艺术品的向日葵不必在外表和摆动方式上符合自然界中花的特征,观画者对向日葵的解读与把握就是一种审美判断。在电影中亦然,如果说,观众以感性获得审美愉悦,那么他们就要凭借理性来完成审美判断。优秀电影绝不会使观众对它的理解止步于视听感官上的直接感受,而是会有值得观众思索的内涵。

例如在《海蒂和爷爷》中,爷爷的凳子、羊奶等是观众需要留意的审美意象。在海蒂刚刚被送到爷爷家的时候,爷爷当着海蒂的面对姨妈说自己不愿意被打扰,在姨妈准备走的时候,爷爷又追着要她将海蒂带走,最后在不得不留下海蒂后,海蒂发现爷爷的家里只有一把椅子。没有自怜自艾的海蒂当夜就自己睡在了外面的羊圈里,在次日爷爷给海蒂羊奶时,海蒂喝完后还抱着爷爷对他真诚地说谢谢,仿佛从来没有见过爷爷对自己的嫌弃,而爷爷的反应则是又打了一把椅子。身为一个命运坎坷,不苟言笑,被认为“讨厌所有人”的长辈,爷爷并不会像海蒂一样肆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海蒂专门打造一把椅子就是他表达自己收留海蒂,疼爱海蒂的一种方式。在小木屋中只设置一桌一椅,是爷爷极端孤僻、避世的体现,而默许海蒂住下,为她准备羊奶和奶酪,还为海蒂加上一把新椅子等,则意味着爷爷只是因为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暂时关闭了自己的心门。椅子的从一到二,正是一个需要观众进行审美判断的有意味的情节。

又如克拉拉从不良于行再到腿疾康复的情节也是具有审美判断价值的。克拉拉和海蒂,一个终日被困在轮椅上,一个则充满野性,可以在山野间,阳光下纵情奔跑,这代表的实际上是两种人生。克拉拉生于贵族家庭,锦衣玉食但是要遵守诸多规矩礼仪,如必须按时作息,说话要注意称呼等,而早逝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也导致了克拉拉内心的封闭,富贵家庭对于克拉拉来说是一种束缚,这导致了她性格上的谨慎和孱弱。电影为这一抽象的“指涉物”设计了克拉拉的腿疾,让观众得以直观地感受到克拉拉受到的限制。而海蒂则没有养尊处优和学习文化的机会,但两个女孩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二者实现了互补。海蒂带克拉拉上钟楼,给克拉拉买一窝小猫,克拉拉则和奶奶一起用“故事引诱法”教会了海蒂识字和阅读等,最终,海蒂在文化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是电影给她的报偿,而克拉拉也理应得到一份报偿,那便是双腿可以站立和行走,两人因互补而更加完美。善良与爱的伟大力量,以及克拉拉天性得到释放后的巨大快感,都通过克拉拉的康复而被凸显出来。在海蒂之外,爷爷、克拉拉等人的形象也是丰满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深邃的,而要理解这一点,需要观众充分调动个人的审美经验进行判断。

三、审美感悟价值

当观众的审美理解抵达更深层次时,他们就进入了审美感悟阶段,艺术作品也由此得到了升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被观众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作为美的欣赏者,观众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正如在欣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读者因为审美活动而超越现实,将自己代入哈姆雷特的处境中,反思自身行为和生存价值,而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与心理活动,对美的理解程度的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效果由此产生,人和人的审美感悟必然是有所区别的。但只要人能够在电影人物的身上实现“我”的回归,也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反观自己身处的世界,那么审美感悟价值就是存在的。

在《海蒂和爷爷》中,人物在性别、年龄和贫富阶层上各异,这使得不同的观众得以将自己代入到一个个角色身上,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审美感悟。以两个经多见广的老年角色为例,他们尽管相对于海蒂和克拉拉来说,并不站在舞台的前景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升华电影内涵,激发观众感悟上的作用要弱于两个小女孩。海蒂在阿尔卑斯山生活期间,从村里人那里听到了爷爷曾经杀过人的传闻,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她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在她回去问爷爷时,爷爷的回答是:“人们总爱说闲话,你必须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其他人说的话。”爷爷并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而是向海蒂指引了一条自行思考的道路。在爷爷看来,自己的经历,以及杀过人是否就等同于坏人,是难以用三言两语为年幼的海蒂解释清楚的,他和海蒂之间因为收养问题造成的隔阂刚刚消弭,承认或否认都有可能激起海蒂的怀疑,造成隔阂的再次出现,不如让海蒂自行选择是否给予爷爷“好人”的评价。

而海蒂也在和爷爷的相处中,认定了爷爷是一个值得信赖、依靠和爱戴的长辈,她给予了爷爷一个温暖的拥抱。而爷爷的这番话也对应了电影后来的情节。在法兰克福,严苛刻板的女管家认为海蒂是粗野愚蠢的,不可教化的女孩,因此在克拉拉父亲和奶奶回家时说了不少海蒂的坏话,希望他们将海蒂赶走,而克拉拉的父亲和奶奶也如爷爷一样,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偏听一面之词,很快发现了海蒂身上的可造之处。海蒂给予爷爷信任,克拉拉的家人又给予海蒂信任,这正是电影为观众造的“梦”,它提供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可能,尽管电影中这两个情节的时长是短暂的,但是其对观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又以克拉拉的奶奶为例。在她出场伊始,其身份、装束与姿态很容易让观众误解她是一个专横、势利的老年贵妇,是海蒂的加害者,但观众很快就能发现,克拉拉奶奶代表的是一种修养高尚,尊重他人的真正贵族气度。如在初见海蒂时,就亲切地说“叫我奶奶就行”,又如在初见海蒂爷爷时,她也入乡随俗,礼貌得体,对克拉拉的暂住表示感谢,对爷爷端过来的盛在黑乎乎杯子里的水一饮而尽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对海蒂,奶奶还给予了可贵的精神鼓励。海蒂对克拉拉的奶奶说过:“每个人都在笑我。”因为海蒂有着一个写故事的理想。对此,克拉拉的奶奶很坚定地否定这些嘲笑,对海蒂意味悠长地说:“他们的见识太少了,海蒂。但是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更多东西,不是吗?如果有一件事会让你开心,那你就尽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这彻底扫除了海蒂心中的阴霾,海蒂因此得到了空前的自信。对于儿童的迷茫情绪,奶奶能够给予充分的照顾,对海蒂的理想,奶奶表示肯定,使得快乐和勇气又回到了海蒂的心里。这不仅是海蒂,也是有着各式各样困苦,希望突破心灵桎梏的观众的一笔精神财富。无论是爷爷的以“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判断他人,抑或是奶奶的“你就尽管去做”,都是一种成年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而它们被葛斯彭纳糅入故事,具有了艺术美。正如赫尔德所说:“我们通过童话到达精神王国”。爱、信任的温暖和力量,在此被具象化了,有了震撼人心,令人动容的力量。

《海蒂和爷爷》的故事内容是简单的,但其中的“闪光点”又是丰富的。无论是它的叙事题旨,人物形象,乃至诗意的环境设置等,都充满了值得挖掘的美感。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真善美得到推崇,人对他者的精神关怀得到标举。观众得以一步步地从收获审美愉悦,完成审美判断,到获得审美感悟,无论是幼儿抑或成人,都能在观影中得到享受与启迪,甚至实现人格与修养的提升。在当下,非动画类的家庭片、儿童片的创作看似因难以制造视觉奇观,与大片模式关系并不密切而处于瓶颈之中,但人们对观照现实、慰藉心灵的高质量电影又有着永恒的需要,《海蒂和爷爷》可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海蒂克拉拉爷爷
海蒂的苹果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海蒂和爷爷(中)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海蒂和爷爷
冬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