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趋同视野下的《一条狗的使命》系列

2019-11-15 06:47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451200
电影文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伊森贝利宠物

韩 笑(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电影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身兼文化和媒介双重属性,它一方面是文化内涵的载体本身,一方面又是人们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化倾向时,电影艺术便会呈现符合普世价值,传递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接受甚至内化的意识的特色,如对真善美的提倡,对和谐的不懈追求等。从赢得了广大观众喜爱的“爱宠电影”《一条狗的使命》(2017)与续集《一条狗的使命2》(2019)中就不难看出,其在艺术特色和价值导向上是顺应了文化趋同趋势的。

一、文化趋同与电影

毫无疑问,世界文化以一种多元且精彩之面貌发展着,彰显着各自的价值内涵。而在当代,随着人们不断进行包括电影传播在内的跨文化交流,拥有普遍意义的,带有进步色彩的文化更容易被人们广泛学习;反之,与异类文化尖锐对立者,就有可能在时间的推移下渐渐被孤立、消亡。有学者指出:“文化进化的主要趋势是趋同,即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越来越趋向统一;只要文化还存在着,文化趋同的过程就是无止境的。”

这也就导致各类文化产品需要在价值观、审美观上,尽可能地展现出容易为他者接受的样式,以便在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更好地完成本土文化的传递,以及吸收优秀他者文化的任务。而对于电影来说,它不仅是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桥梁,还是一种有赢利需求的商品,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考量,它都必须有让两种以上文化都认可的形式构成,以让不同的受众乐于为之消费,并能感悟到电影的内涵。好莱坞电影得以不断占有全球电影市场,并进行价值观上的输出,引发各国学者们的注意,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国电影人对文化趋同的把握。《一条狗的使命》系列正诞生于这个背景之下。

二、文化趋同与《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艺术特色

为适应文化趋同,《一条狗的使命》系列在艺术特色和价值导向上进行了较为精妙的设计。就艺术特色而言,电影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轮回设定。

首先是拟人手法,早在电影艺术出现之前,拟人手法就已普遍存在于各国的民间故事当中,人类社会中的种种角色,人类的喜怒善恶等,往往被附着于动物身上,人被与动物的某种习性或外形特征相勾连。“这种拟人化的结果,就使这些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那就是它们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既不是人,又是人,它是人和动物的统一,是现实和幻想的统一。”喜爱以动物来演绎人类的百态,属于一种文化共性。如在迪士尼动画《疯狂动物城》(2016)中,动物们不但在科技上达到了建筑一座能容纳各种动物居住的乌托邦城市的程度,且在人文意识上,有着追求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等的意识,这使得电影在上映后很快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另一方面,对于有养育宠物经验的观众而言,宠物往往是被人格化了的,它们不再被视为动物,而被视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复杂思维活动的“人”式家庭成员,豢养宠物者由此获得与宠物交流的乐趣,而对于并没有长期接触宠物的观众来说,用拟人的方式深入动物的内心,让动物不再陌生,也能充分激发他们的观影兴趣。这也正是爱宠电影将动物拟人化的必要性。如在《一条狗的回家路》(2019)中,小狗贝拉就被进行了配音,它将狮子视为一只猫咪的内心活动就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在《一条狗的使命》中亦是如此,在第一部中,小狗贝利和家里的小主人伊森一起长大,伊森总是对贝利说话,贝利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呼唤伊森的名字,不和伊森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心理活动也会被表述出来。如贝利不明白少年男女接吻,认为这是“舔脸”,不明白他们是不是想吃对方的脸,在主人总是用“嘘”的声音来叫贝利不要叫的时候,贝利却理解为这是鼓励它叫得更大声,因此才会在《一条狗的使命2》中大叫吸引了特伦特的注意,让小主人CJ十分害羞和尴尬等。宠物狗被处理为一个幼儿式的形象,它能部分地理解人类的意志并予以回应,不能百分之百地通晓人的意图,这适应了爱好宠物者宠溺、宽容宠物的心理,各种误会造成的喜剧感也由此产生。

此外,与《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等电影中,主人与爱宠一旦一方先离世,二者就注定阴阳相隔不同,《一条狗的使命》系列中让小狗轮回转世。在两部电影中,贝利一共让观众目睹了它的数次“狗生”,这一设定无疑是具有新意和慰藉性的。人类对狗的驯化已有一万余年的历史,对狗的依赖和眷恋在各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无论是为人类承担护卫、牧羊等任务,或是作为纯粹宠物的狗,其寿命一般都只有十几年甚至更短,要远远短于人类寿命,人不得不跟宠物忍痛分离。而《一条狗的使命》则安排贝利在死后能拥有前世的记忆,并且总是不顾一切地回到伊森或伊森孙女CJ身边,尽管在轮回中,贝利的性别、犬种都发生了改变,但它总是用自己和伊森曾经玩惯了的抛接橄榄球动作提醒伊森自己就是贝利,直到最后伊森年迈去世,贝利也停止了自己的轮回。这对于无数曾经送别了自己爱宠,或是因为伤痛而不再养宠物,或是将情感转移到下一只宠物身上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慰藉。宠物会自动“失而复得”,记忆还会不断累加,观众明明知道这就现代科学而言是不现实的,甚至贝利对伊森的执着,也有着对其他主人的“不忠”之嫌,如在《一条狗的使命2》中,当贝利成为“大狗”时,它在便利店遇到了CJ就不顾现在的主人——便利店老板而追了出去,直到筋疲力尽,由于绝大部分观众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了伊森和CJ身上,因此这一设定还是能被普遍接受的。电影作为现实和幻想结合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在此被发挥到了极致。

三、文化趋同与《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价值导向

电影作为承载了文化内涵、意识形态的交流媒介,一般来说总是发现并传递着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促进着不同文化圈阻隔的被打破。如最早忠犬八公于1925到1935年10年等待主人的故事,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利用来宣传“忠”于天皇的精神,就早已不符合当下世人的价值观,这一故事也在后来20世纪80年代和新世纪的日美电影中被改造,用以赞扬人与人,人与狗刻骨而美好的情感,这才是能长久融于人类社会的主题。《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电影,除了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也在价值观上进行了传递,在贝利的几番生生死死中,角色之间的真挚情感,人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和谐的崇尚等,都得到了强调。

首先是对真情的颂扬。在《一条狗的使命》系列中,关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叙事都有一定篇幅。以爱情而言,两部电影都有着一条明晰的爱情线,而贝利都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部中,汉娜和伊森青梅竹马,但因为伊森断腿,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两人分道扬镳。而直到贝利轮回到第四世时,汉娜和伊森两人都已白发苍苍且孤身一人,贝利带着汉娜找到了伊森,撮合了这对爱侣。而在第二部中,CJ则是自小与亚裔男孩特伦特认识,两人分别抚养了贝利和它的兄弟,然而少女时代的CJ还未意识到书呆子特伦特的可贵,在年少叛逆之际遇人不淑,随后又离家出走,以至于与特伦特中断了联系。多年之后CJ在遛狗时被贝利引着走向特伦特,两人好不容易再重逢时,贝利又闻出了特伦特罹患了早期癌症,特伦特的女友抛弃了他,CJ则在照顾特伦特病愈后终于与他结为伴情侣。在CJ有了特伦特后,贝利也知道她已经有了更能守护她的人,于是忠诚地陪伴伊森直到他走到生命的尽头。这种人和人之间的爱的表达,极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相爱者虽然好事多磨,但终成眷属,这是属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意念。除此之外,伊森母亲对伊森的爱,伊森对于孙女CJ的爱等,也都被表现得深沉,值得回味。

其次,电影中通过贝利对主人的依恋,传达出的是一种人对和谐家庭的需要。在贝利的七次“狗生”中,它目睹了太多家庭的组建和分崩离析,如伊森的父亲在事业失意后酗酒、家暴母亲,最终失去了家庭;贝利在转世为巴迪时,和一对住在贫民窟,终日争吵的情侣在一起,见证了他们一地鸡毛的生活;还有的人则出于社交恐惧无法成立家庭,如贝利在做蒂诺时的主人胖姑娘总是用进食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和老年伊森在一起时,伊森女儿格洛莉亚也总是因为工作、女儿以及丈夫的赔偿金等问题和伊森、汉娜争吵,电影借助贝利的双眼暗示着观众不理想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狗的加入,有时又能让人们的家庭趋于温馨,原本不喜欢狗的伊森父亲和格洛莉亚会为了讨好子女而接受狗,胖姑娘恰恰是在遛狗的时候结识了一个胖小伙,两个害羞腼腆的人走到了一起,电影最后伊森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场景更是令人备感和美。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中,人都有着建立家庭的需要,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也是人类繁衍的基础,虽然家庭成员的黏合剂不必须是狗,但是一个避风港式的,人人都主动维护他者利益的家庭无疑是人人都需要的,来自家庭成员的关怀和慰藉,以及耐心沟通是人们都渴望的体验。

最后则是和谐必然压倒冲突的理念。人与人之间难免存在对立矛盾,但电影在“造梦”机制下为观众提供了一条终点是矛盾被消弭,冲突被战胜的路径,人们最终进入和谐的相处状态。从CJ和母亲格洛莉亚的关系来看,由于丈夫早逝,格洛莉亚性格乖僻,对CJ关心不够,无论是幼年夜里电闪雷鸣,抑或是成年以后被异性侵犯,CJ都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关爱和保护,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贝利。在成年后,CJ和母亲终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指责母亲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母亲,尤其是在发现母亲已经挥霍光了父亲死亡的赔偿款,以至于CJ上大学的钱都没有着落时,CJ愤而离家出走,结果遭遇车祸,小狗莫丽(贝利)死去。此后的多年中,两人都不曾联系。但在贝利的心中,一直不喜欢狗的格洛莉亚恰恰是最需要狗的人,她内心也有许多苦痛,她比任何人都需要一个拥抱。终于,CJ在收到父亲写给母亲的信件后原谅了自己的母亲,格洛莉亚也对贝利表示出了爱意。在电影的最后,没能做一个好妈妈的格洛莉亚努力地成为一个好的外婆,和CJ一起抚养着CJ和特伦特的儿子。观众得到了一个和谐美满的结局,在主人公的血缘关系无法斩断的情况下,让她们从敌对关系变成言归于好,人内心深处善良纯真的本性因为宠物而被激发,绝大多数的观众都能因此而获得愉悦感。

全球范围内,各文化在多姿多彩发展的同时,也有着趋同化的必然趋势,而电影就在这种文化碰撞间扮演着协同、试探的角色。《一条狗的使命》系列在故事设定上的虚拟性与幻想性,在价值导向上的普世性等,帮助其完成了在文化趋同时代下的跨文化传播,带给了无数观众以乐趣、感动,甚至影响了他们对人与宠物之间关系,养宠行为准则等问题的思索。当电影人需要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以及国内外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时,《一条狗的使命》系列无疑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猜你喜欢
伊森贝利宠物
贝利家人:他感染了新冠,没有生命危险
“贝利”曾经是贬义词
把每一刻当成新起点
一条狗的使命
抬起脚来
下一个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