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西部片意识形态的类型化表达

2019-11-15 06:47李正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200444
电影文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西部片牛仔好莱坞

李正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444)

一、西部神话的构建

(一)美国精神的书写

安德烈·巴赞认为西部片是大抵与电影同时问世的唯一一种类型电影,称西部片为“典型的美国电影”。[1]不过西部片的“西部”并非仅是地理空间上的西部,而是以“西进运动”为背景,展现了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越过圣路易斯和密西西比河向西部扩展百余年历史的过程,包括拓荒者的生活,西部开发过程中各种势力之间的争斗,以及白人对印第安人的驱逐与屠杀。个人主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愈加得到推崇,西部片中最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牛仔面对西部荒凉的边疆充满希望,有信心去把荒蛮之地变成一片乐土;牛仔面对恶人昂扬斗志,他们以暴制暴,以少胜多,胜者为王。冒险精神是他们不断前往边疆的动力源泉,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勇于抗争的精神。《正午》中的警长威尔·凯恩即使没有小镇居民的援助,依然把四名歹徒就地正法;《搜索者》中的艾森·爱德华多年坚持终于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回被虏的侄女,独自回归荒漠;《红河》中的马特成功将上万头牛从西部赶到密苏里州贩卖证明自己,最终与养父重归于好。由于西部片就是以美国历史为背景,随着美国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与进步,种族观念也在变化,对于印第安人的被歧视与杀戮的态度在西部片的故事中也做出了相应调整,美国精神永远存留在故事之中。托马斯·沙茨认为西部片正是美国文化的一种仪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无穷可能性和无限展望的形式化愿景,从而把西部扩张和天定命运‘变得十分自然’”。[2]西部片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传递着美国民众的理想情怀,他们要在荒野污浊之地来创造出真实的文明理想家园。西部片故事的讲述,把这种美国文明的精神传递给人民,深刻鼓舞了历史变革中的美国人,不可否认也暴露出了弱肉强食的本性。这种勇于冒险、乐观的个人主义的西部精神,一种传承到当代美国,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内涵,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

(二)好莱坞欲望的生产

自西部片诞生以来到20世纪下半叶,在数量上好莱坞制作的西部片远大于其他一种类型电影,其大约占好莱坞影片的四分之一。作为“梦工厂”生产的重要的类型电影,西部片天生就沾染着美国历史与文化的色彩。好莱坞在其资本至上的准则背后,始终隐蔽着美国主流意识的诉求,可是电影在娱乐的外衣下成功地遮蔽了权力话语机制与行为,使得受众个体潜移默化地对其认同。作为审美艺术、娱乐文化和社会镜像,好莱坞的商业化生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成为一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最权威的观照系统,可以制造一个最为有效的社会骗局。[3]3好莱坞的本质就是一种欲望的生产机制,可以让观众天马行空地想象,使得观众成为欲望的主体,电影成为他们一种不可或缺的欲望对象,让类型化的影片不断生产下去,好莱坞的再生产与利润正是来自这种欲望。西部片正是美国人对西部拓荒运动的一种想象,而想象的前提正是欲望的存在。西部片通过纵马飞驰、持枪格斗,勇敢的男性形象等,把内心的暴力、权力、性都得到了满足。西部片的生产与被需求使得牛仔精神成为20世纪美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对西部边疆的无限遐想,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谱写出了西部的神话,给予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途径。而对于观众在电影中不仅获得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抒发,更是得到了精神上宽慰与道德上的满足。

(三)意识形态的缝合

意识形态并不是意识本身,而是意识呈现出的各种文化形态和表述方式[3]4,也是一种系统性的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具有不可分割的文化属性与国家意志,西部片正是这种重要载体,更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代表。电影通过声画语言的询唤,把观众从无知的客体变为了西部片构建的特有文化场域之中的主体。不难看出,西部片并非美国历史的真实记录与再现,它早已牺牲了历史的准确性,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神化,来把西部片变为描绘美国理想文明的工具。不过,巴赞却认为西部片中的历史真实与西部片中追求稚拙和奇特的倾向并不矛盾,而是把历史的真实性作为西部片的美学和心理的基础。[4]240西部片中充满了美国意识形态的信念,实际在赞扬着美国特定的文化品质,传达着美国精神,展现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乐观主义精神,奋发向上的拓荒品质。西部片借助类型化的手段隐藏着具有意识形态的倾向主题——现代文明对原始野蛮的征服,这是美国精神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充分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获得,西部片中展现的主题与美国的精神价值相契合。西部片一直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来告知我们: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西部片的概念应当比它的形式更丰富……西部片的深层实际就是神话”。[4]232不可忽视的正是这些深刻影响着观众西部神话的构建,通过电影的程式化表达方式,经过长期的电影语言的书写,观众被西部片的情节结构缝合进去,宣扬的东西悄无声息地进入观众的内心世界,合理化了西部扩张的政策。二战之后,对于早期西部片中种族歧视的问题也开始反思并得到改善,这与美国意识形态观念的转变有着必然的联系,与黑人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二、美国意识形态类型化的表达方式

(一)二元对立的结构

在西部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文明与野蛮、法制与乱序、个人与群体、白人与黑人、东部与西部、男人与女人。这些对立都集中体现在了以善恶对立所构建的类型化人物形象之中。解构主义观点认为可以把二元对立看成一种等级系统,其中对立的一方有着对于另一方的特权,在西部片中东部文明的代表白人牛仔占有着这种特权,表现出美国种族等级的意识形态观念。在电影中白人都是正义勇敢的英雄化身,黑人/印第安人都是食人恶魔的代表,双方经过全力角逐,最终以西部牛仔英雄的胜利告终。印第安人会袭击白人抢夺马匹、牛群,会以割下对手的头皮作为战利品,他们嗜血成性,但是也终究会被白人英雄所战胜。正义的英雄形象通常佩戴白色的牛仔帽与反派带着黑灰帽子的恶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明确的区分。约翰·韦恩所塑造的西部牛仔形象在西部电影的书写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义、执着、勇敢、神枪手的形象令无数观众折服。不过女性跟男性形象的对立,不是由于生理特征差别,就是开拓边疆的弱者,女性则成了文明的化身,她们是善良的代言人,家庭的磨合剂。女性的品质不会因为种族、职业、地位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而男人通常都是施暴者,用来复枪来解决一切问题。《关山飞渡》中的妓女达拉斯内心善良,在旅途中照顾淑女布恩及其新生孩子,最终与男主人公林戈走到一起;《正午》中的凯恩为了自己的丈夫,放弃逃离小镇的机会,帮助丈夫杀死敌人。当然二元对立的结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显的是在对于异族的态度。在1968年约翰·福特的《搜索者》中开始反思民族的对立问题,主人公伊森要把遗产留给具有印第安人血统的马丁,被印第安人玷污的黛比被伊森接受并回归家庭;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与狼共舞》更是客观地展现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歹徒,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族人而战,但是文明对于野蛮的战胜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二)视觉化的图谱

西部片中的环境造型是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特有的,再现了美国西部的独特地理风貌。连绵起伏的群山、成群结队的牛羊、飞驰的骏马、凄凉的草原及荒漠,印第安人骑着马在山头排成一列,同时还有边疆小镇、酒吧,人物总是带着牛仔帽,穿着紧身衣、马靴,拿着来复枪,佩戴子弹夹。通过这些符号化表达,这些西部的视觉图谱成为西部片的重要类型特征,我们可以快速地进行辨别,融入西部世界之中,回到当时历史语境之中,这样的艰难的自然环境隐喻着他们建立法治与文明的艰难境遇。电影的外景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莫过于犹他州的纪念碑山谷(Monument Valley),用来展现一望无际的西部空间感,它在《关山飞渡》《搜索者》《安邦定国志》等多部约翰·福特的影片中出现,成为西部片中经典的象征,进而变成一种美国的文化景观。对于环境造型的展现电影通常使用远景、全景、大广角等镜头,来展现西部的辽阔。人物画面的展现却多用特写镜头,通过面部的特写,突出人物的眼神,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门框的景深镜头,在影片《搜索者》最后,约翰·韦恩所扮演的伊森在寻回侄女黛比之后,他站在门外,伊森将继续他的自由的牛仔生活。门框将他与房间内的快乐生活隔离开来,被家庭与社区抛弃,表现出了个人主义与社会不兼容的境地。在西部片中,黑白片中在画面上多用大反差对比,彩色电影中色彩十分饱和,水平构图具有开放性,较好体现出了西部片中人与自然、文明与野蛮、法制与乱序的对立。西部片中的交通工具马、马篷车、驿车、火车不同交通工具的改变也体现出了相应美国时代的历史变迁。通过视觉化的形象将冲突集中发生在车内,长途跋涉的旅途之中,这些视觉化的工具为情节的推动起到了促进作用。《与狼共舞》中邓巴中尉在战争中立功并被奖励了一匹战马,共同前往西部,战马作为忠实的伙伴,被印第安人掳走,马却自己跑了回来,战马却最终丧生在自己的族人的枪下,推动了邓巴心理的变化,展现了对印第安人种族的认同,进而表现出西部片中美国对种族问题的反思。

(三)好莱坞的经典叙事

经典好莱坞叙事风格是20世纪初期以来在西方占有主导地位的一种电影风格。它的意思是指电影元素的一种特定组构范式,其整体功能是以一种本质上类似于数学程式的特定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类型的故事。[5]93让·雷诺阿指出“所有的西部片其实都是同一部电影”,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的一种类型电影,遵循着传统的叙事模式,故事情节具有同构关系。西部片大多改编自小说,因此在叙事结构上或多或少地也有着小说叙事的痕迹。观众对影片的可预知性与好莱坞类型化生产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得电影工作者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发挥自己的艺术表达。

好莱坞经典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连续性(Continuity),电影故事的连续性要通过连续性剪辑来实现,为观众创造出“真实空间”,让观众无意识地进入故事之中,更好地把观众询唤为主体,让观众认同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例如《赤胆屠龙》中钱斯警长与副警长杜德来到酒吧抓逃犯,通过对钱斯、杜德、老板、客人、逃犯之间的主观视角的镜头切换,再现了他们的相对位置以及酒吧的内部空间,为杜德成功枪击藏在天花板上的歹徒提供了合理的说明。西部片中总会出现警长、牛仔、野蛮人等人物形象,而这种固定化的人物类型被卡尔·荣格称为“人物原型”,原型是通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等不断重复叙说,渗透人们的心灵深处,进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5]18故事通过这几类人物之间的冲突来进行叙事。再从西部片的整体故事来看,具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场面较为和谐,然后受到外在的环境或者歹徒的破坏,这时牛仔会出来帮助受到威胁的群体,进而与恶劣环境或歹徒进行斗争,以英雄的胜利大团圆为结局,秩序得以重新建立。影片中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美国的道德理想。同样完满的结局展现出了美国的乐观主义精神,好莱坞电影毕竟以娱乐为主,作为观众寻找慰藉的重要途径。《正午》叙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性,在西部片中增加了心理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叙事模式却还是没有逃脱出牛仔英雄为维护社区安全与歹徒抗争的模式。无论叙事如何进行,在电影的叙事背后存在着大影像师控制着故事的进展,通过一切叙事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要从属于叙事。

三、西部片意识形态下的思考

(一)全球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

在全球背景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美国作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不会失去文化领导权。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重要且特有的类型电影,不仅在本土受到了欢迎,同样在全球各地广泛传播,在获得巨额资本的同时,也成功地向外传输着美国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对于观众来说,在观影获取欢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体验并接受了美国式的精神洗礼。在绝大多数的好莱坞电影中,现实总是被美化修饰之后才呈现在幕布之上,观众在被编织的美梦中沉睡,忘却了自我而被询唤了美国价值的主体。对于每个观众,他们本身有着本土国家的潜意识,对于电影的理解与接收不尽相同,会受到自己本身的道德观念、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成长经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非美国本土的观众在观看早期西部片后,不断地被其中的类型因素所规训,看到西部荒漠的空间景观会想到西部牛仔英雄正义勇敢的形象,印第安人的残酷、嗜血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美国西进运动就是把西部作为边疆进行领土扩充,因此对于印第安人这样野蛮人形象的构建使得他们的行为具有合法性,作为观众的我们的道德标准早已经脱离了日常生活中的模式之下,而是被电影中的大影像师操纵,认同了主人公行为的合理性。那么他国对于西部片中暴力殖民行为的认可,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体现。现今美国的边疆不再是西部,而是把世界作为了边疆,通过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输出,来侵蚀他国的精神家园。受众应该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够进行理性批判的个体,对于电影的解码不能仅仅顺从电影编码者的意图,因此在享受娱乐之后,应该要有反思意识,不能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始终处于好莱坞构建的“美国梦”之中。

(二)中美意识形态表达的差异

虽然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表达的内容不少令人诟病,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效果与影响力确是在全球影响最大的,因此这能够对中国电影意识形态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放眼国内,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中国电影发展初期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宣传作用。不过与美国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电影更多地偏向于耳提面命的说教式表达,近几年电影的发展有所改善,这种过于突兀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被受众厌恶。好莱坞电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整个世界架空,而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或宇宙中讲述故事,在西部片中正是通过类型元素构建的一种想象之中的西部世界,在这里发生着英雄救美,除恶扬善的神话。但是中国电影很少把现实世界隔离开来,而是在生活中讲述。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电影中更多地宣扬集体利益,家和万事兴,关注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美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是个人至上,捍卫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相同的剧本被中美两国拍出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观影效果。西部片是一种类型电影,好莱坞电影在工业制片厂制度之下生产运作,其成熟的产业体系成为其成功的一大助力。中国电影所欠缺的是美国电影中的讲故事的方式,如何让观众融入故事,与主人公共命运,一起经历人生的起伏。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类型电影,西部片作为美国电影特有类型,完美阐释了西部神话的构建,虽然意大利也有西部片,但也是建立在美国西部片的框架之下。因此电影通过类型化的元素,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并拥有一批忠实可靠的观众。

四、结 语

“这里是西部,先生。当传奇成为事实时,传奇自然会流传”(1)电影《双虎屠龙》(1962)中的报纸编辑对议员兰斯所说的台词。,西部片作为一种美国本土特有的一种类型电影,是最丰富和最持久的好莱坞电影。电影中塑造的西部神话对于美国精神的宣扬同样功不可没。西部片中通过类型化的手段将美国意识形态潜藏其中,并随着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调整。我们要揭示出好莱坞电影对于意识形态的表达的手段,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样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要进行批评与反思。

猜你喜欢
西部片牛仔好莱坞
牛仔袋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试论意大利西部片对好莱坞西部片的超越
——从莱昂内与《镖客三部曲》谈起
牛仔牛仔,摇摇摆摆
西部片里的那些事儿
西部片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