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立(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的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到我国之中,外来电影对我国本土电影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我国本土电影市场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况。本土电影市场不仅关系到我国民众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对外形象宣传工作,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形象。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引领着世界电影的潮流。但是好莱坞电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直接导致世界各国电影创作进入瓶颈期,中国电影也是如此。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之下,中国电影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因此,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者也应对好莱坞电影之中的“现实主义美学”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思考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特质和功用,发掘好莱坞电影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现状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实现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正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那么文化上的沟通与碰撞便愈发引人关注。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我国,随着国外电影被不断引入我国市场,有效带动了我国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本土电影陷入低迷状态,我国本土电影市场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小。这不仅会导致我国电影故步自封,很难创作出令世界震撼的电影作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外来文化开始不断对我国民众产生严重影响。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好莱坞电影市场越做越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电影和电影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成为外来文化和我国本土文化之间的竞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电影,电影之中表达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以及思想。
因此,当前我国本土电影的持续低迷状态,不仅仅只是代表着我国娱乐行业的欠发达,同时其也代表着我国对外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均不理想的状况。这种情况引发了我国电影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电影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创作团队都应当冷静审视当下局面,倾力思考我国电影面临的困境和走出困境的发展思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实主义电影所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在于西方成熟电影制作体系下精良大片的冲击,我国电影的创作观念是存在巨大问题的,这在电影美学观念的认识层面体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当下已经有少数学者认识到并提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但也仅仅是罗列了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功效,并没有对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质和意义做系统化的梳理,更没有人做出以现实主义促动我国电影发展的观念研究。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并不博人眼球,因此在商业电影纷繁的当下电影市场,它远不像好莱坞大片那般被大众所青睐。因此当相关人员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分析时非常容易将其忽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想让我国电影发展突破瓶颈期,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以理性角度为切入点,重新建立和完善具备我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
纵观我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历程,绝不乏蕴含着强烈现实主义的作品,但细细筛选后我们会发掘,很多作品都只是蜻蜓点水,对现实问题深刻接露的经典之作却并不多见,现实主义电影的产量与受众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坚持显示主义电影美学,因此需要对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进行详细了解,如何保证在对其进行深入贯彻的同时满足电影观众的需求。
当下的电影领域发展情势对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创作者在组织选题、开展创作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应贴近现实生活。现实主义电影高度强调故事情节的客观性,创作主体务须紧密地追踪现实,按照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去还原人物、抒写情节,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的叙事才能够打动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打动观众,将其观众的思考调动到社会现实和自身现状中来。本土现实电影的创作要尽量选取受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和思潮,把握人物、故事的典型性,注意搜寻典型化事件、塑造典型化形象,呈现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问题。总体而言,现实主义影片多以活跃在基层、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尤其会涉及一些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经历会让观众感觉到真实、亲切。但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并不是完全地对客观现实进行机械的模仿或全盘复制,创作者还是要通过适当的组织设计和艺术加工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化气氛,形成揭示问题本质的“艺术真实”来感动观众,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从这个角度讲,现实主义影片可谓是艺术性与社会性的结合。
第二,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应增添人文内涵。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需要比较大胆的直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挖掘底层民众或边缘群体生活经历中的“问题”故事,分析得失、经验甚至教训,从而揭示反映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归因,直接或相对含蓄地体现创作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批判,唤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近些年,清新的爱情片、朦胧的玄幻片、劲爆的动作片依旧火爆银幕,虚幻的美好充斥着现代欣赏者的眼球。相较而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则相对匮乏,究其原因无非是这类题材不易博人眼球。如果抛开电影的休闲娱乐属性,就是当下受众不愿接受所谓现实主义影片带来的那不痛不痒的揭示和反思,这显然与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策略上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现实主义电影的产制亦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绝不能仅仅作为生活的简单积累,而是要通过艺术化的手法重构现实,将生活中的困境立体化、生动化,通过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带动观众、感动观众,从而使具有人文情怀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传递出来,赋予生活新的价值,挖掘人们更为广泛的精神世界。
第三,本土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要讲好中国故事。现实主义电影要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呈现民众所关注的问题。那么本土现实主义电影反映该民族、国度、地域的内容便显得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因此,本土现实主义电影若要在好莱坞精良大片的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具备民族特质,要讲好中国故事,观照我国的社会现实,在人物的角色的塑造、表现风格上都充分融入中国传统理念的特质,从而获得受众广泛的认同。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和好莱坞电影美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美学组成了电影美学。现实电影美学和好莱坞电影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好莱坞电影美学又被称为技术注意电影美学,其主要是通过科学手段将特技融入到电影情节之中,借此吸引观众,给予电影观众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震撼;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则截然不同,其主要是建立在真实生活之上的。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无疑好莱坞大片更加契合观众的品味,现实主义电影与之相比总是略显粗糙,在精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方面并不占优势。
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美学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好莱坞电影形式光鲜靓丽,片中浓缩着观众的期待和幻想,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而现实主义电影所反映的小众生活所针对的受众层面则比较狭窄;第二,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创作源泉主要来源于现实世界,但是无论其创作取材源自哪里,都一定是建立在真实性之上的。好莱坞电影美学则可以是想象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民众沉浸到其通过高科技营造的美学画面之中,从而获得畅快的愉悦感。然而,好莱坞电影给予观众的愉悦仅仅依托于感官层面的刺激,观众所形成的更多是一种瞬时化的视听游戏感,现实主义电影则是一种含而不露、娓娓道来的讲述感,它更能贴近人的内心;第三,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影片中的叙事是按照生活的逻辑逐步展开,相比好莱坞电影的假定的生活方式,这种情节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第四,好莱坞大片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叙事结构和一致人物设计规范,影评人和观众都不难在若干部作品的观影后归纳出叙事的“套路”,这实质上降低的电影情节的新鲜感。而现实主义影片中几乎每一部都是与其他孑然独立,情节、人物几乎不能复制;第五,观众在观看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时,非常容易沉浸到电影故事情节之中,受到影片故事的情感影响,引起观众的深思。而好莱坞电影则截然不同,好莱坞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予观众爽快感,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暂时抛弃现实生活当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好莱坞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的领跑者,它对世界电影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很自然地引发了无数照搬、模仿甚至戏仿。然而我们却发觉,好莱坞电影的复制品虽然较多,但大部分模仿者都折戟沉沙,即使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也是昙花一现,无法向好莱坞电影一样持久地引发轰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电影产业不及美国,一味模仿复制好莱坞模式绝非明智之举。我们应当充分发掘本土电影的优势和特质,深入探讨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和创作观念,推进原汁原味的本土现实主义电影持续发展。现实主义电影必然不能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给予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但是其能够给观众带来思考的力量,让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之后对自身的生活进行重新审视,这也是电影作为媒介、作为艺术存在的高层次价值和意义。
在好莱坞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本土电影若要脱颖而出具备长足的发展潜力,就必须明确本土的优势和特质所在,形成具有民族、国度鲜明特点的电影创作观念和策略,借此保证其能够符合当前民众的品味以及市场需求。发展现实主义电影,完善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观念无疑对如我国一样尚不够成熟的电影市场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