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的记忆价值

2019-11-15 06:47张高洁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电影文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纪录片改革开放集体

张高洁[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一、口述历史中“记忆”的价值

口述历史是通过深入调查访问,保留、整理口述者的历史记忆,挖掘文字资料上缺少的细节,进入沉默的心灵的工作。口述历史中,史料的来源基于讲述者对往事的回忆追溯,故“记忆”处于核心地位。这种研究方法乍看并不严谨可信,毕竟“历史”与“记忆”是两个截然不同,被严格区分的概念。历史是已经发生的真实过往,具有客观性;记忆则主要处于人的心理层面,是人的精神世界对于事件的“存储”“编码”或“提取”,即人们心中所相信的曾发生的事情,具有主观性。但经仔细探究,世上并无完全客观真实的历史,所有对于历史的呈现和解读都具有一定人为干预的因素,再加之部分史料被毁坏、遗忘甚至隐藏,人们只能追求去接近历史,却不能完全把握历史。故口述历史通过对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反而成为其特色所在。

首先,记忆本身的主观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就蕴含了一定的历史意义。口述者如何回忆、描述、表达某一段历史与其所经历的历史真相息息相关。例如口述历史电影《二十二》中,很多口述者虽对往事只字不提,却也真切反映了该段历史的黑暗与伤痛。

其次,口述历史能够借“记忆”弥补既有史料的空白,激发大众对历史事件的集体认知需求。传统史学往往以历史学者的专业性研究为主导,以宏大事件为研究对象,使得小众边缘群体的声音被湮没。然而,众多口述历史作品,例如《声·生不息——广播剧人口述史》《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蜀中琴人口述史》等,都是以小众艺术爱好者、社会边缘群体、稀缺文化传承人等少数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这类研究具有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传承价值却往往被遗忘。故口述历史可以发掘传统史学忽视的历史,为少数人赋权,实现由“主流的历史”到“大众的历史”的权力转移。

最后,借助“记忆”,口述历史完成了“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历史的人”,指的是把人置于总体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解读,而所谓“人的历史”则是对“人本位”的强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逻辑的中国发展。传统的史学研究往往通过分析描述史书,勘测推理遗迹来进行。在此过程中,以“人”为主体的历史却要借研究“物”来实现,人的能动作用被弱化乃至忽视。相比之下,口述历史将口述者摆在了还原历史的核心地位。作为当时的亲历者与当下的叙述者,口述者能够以其丰富的情感还原历史复杂的原貌。

由此,研究特定口述历史作品的记忆建构有利于凸显“记忆”的历史地位,多方面展现某一时代的丰富图景。

二、口述历史纪录片《1978》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记忆建构

口述历史纪录片是口述历史与影像史学的结合,其丰富了历史学的表现手法,探索出不同于书写史学的历史叙述体系,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

《生于1978》以改革开放期间优秀企业家及其子女的口述史料为基,生动而细致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民族记忆。

(一)典型人物平民化讲述“个人记忆”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时代汪洋中的一道波浪,每个人物的生活故事都是社会大背景的一道缩影。作为历史见证人,讲述者们能够以其宝贵独特的个人记忆展现一个历史时代的风起云涌。

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面向观众的影像作品,为在有限时间内呈现更多有意义的事件,大多选择典型时代中的典型当事人作为讲述者,重现某方面的局部历史,传达价值。可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往往被大众媒介打上传奇性的标签,被大众解读为商业利益的诉求,这种倾向不利于真实历史的呈现和表达。故《生于1978》虽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口述史料,却转而以“平民化”的视角铺陈开来,旨在用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来构建整个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

《生于1978》中的讲述者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风口浪尖的领军人物。身处不同行业的他们作为改革开放大浪潮的见证者,却以朴素的穿搭、日常化的口语表达等“平民化”形象出现在镜头前,完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对个人记忆的重拾。片子没有恢宏的场面、艺术化的渲染,只致力于以人物的口述、采访对话或原始影像来捕捉、连缀、凸显、具象记忆。这是一个“脱冕”“降格”的过程。以此视角切入,更能够发掘光鲜背后的故事,并由此窥探整个时代的图景。同时,此策略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让大众感受到这些“名人”其实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脚踏实地的普通人。章光101集团创始人赵章光因少时家贫辍学,随父亲成为赤脚医生期间调配出生发药方;奥康鞋业创始人王振涛当过3年木匠,跑过5年推销,为期17年的艰苦创业才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宋郑还从插队务农、当数学老师逐步成长为“中国童车大王”……他们用自身零距离的观察以及对时代深刻的记忆重现历史,讲述细节始末,能够达到以小见大、洞见真实的呈现效果。

《生于1978》作为一部巨变时代的民众心史,以普通人的心路历程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这种反宏大叙事的呈现手法,将零碎的、感性的个人记忆加以利用,使个体成为作品关照的主要对象,不再单单是政治化的话语表征和传播符号。这有利于大量真实细节的呈现,让观众用更加近距离的方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峥嵘岁月,进一步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为之动容。此时,看似杂乱、主观、无意义的“个人记忆”已被编织为一本时代史书。

(二)“集体记忆”汇聚身份认同

“集体记忆”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Maurice Halbwachs提出,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但在口述历史的研究中,单单把集体记忆认为是“个人记忆的集合”的机械认识会忽略集体超越个体的主体性特质,进一步导致口述历史的庸俗化与身份危机。例如很多冠以“口述史”姓名的作品不过是个人生活史的合集抑或吸引眼球的商业作品。故在口述历史中,应意识到集体记忆的历史人文价值,将其摆在个人身份认同根本基础的位置上。个人从社会活动中获得记忆,并在群体交流中加固对共同祖先、共享文化、共有习惯等方面的印象,最终制造出属于特定集体的身份认同感。在此过程中,对过去的记忆从绝对的、主观的个人经验转变为可供流传、分享与共赏的集体意识,这既是一个主体经验客体化的过程,又是一个由主观历史到客观历史的演变的过程。即,个人记忆的社会化构成了集体记忆,这种社会化行为以特定时间和空间在记忆中交织所形成的连续而不可分割的印象传承下来,成为召唤群体身份认同的必要条件之一。

口述历史纪录片一般通过不同当事人的差异性口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构建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客观现场。这种“群言”的方式能够把历史事件建构在差异、多元的视角之上,在“众声喧哗”中还原现场,拼贴集体记忆。

《生于1978》中,每个讲述者零散无章的、断断续续的个人记忆再现了他们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财富拥有者的精彩创业故事和人生轨迹,这些具有共性的个人记忆也由此链接成改革开放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40位讲述者,40种行业背景,40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却共同汇聚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奋斗”。张兰只身前往国外打拼,以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韩小红博士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从零开始创业;茅理翔45岁被誉为“点火枪大王”,55岁时又开拓了二次创业之旅,从不停歇……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裕,无论曾经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位创业者都为大众呈现了那个时代一幕幕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

《生于1978》作为一部集体记忆的光影史录,通过展示独特时代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从个性中揭示共性,从共性中寻回了整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在此过程中,观众重温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翻天巨变,领略了改革开放期间时代弄潮儿的卓越品质,进一步引起情感共鸣。

(三)以家族记忆传承民族记忆

民族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实现民族认同的历史资源,是民族凝聚力之源泉所在。没有记忆就没有身份,没有记忆就没有民族。口述历史是构筑民族记忆的重要基石。作为“活的历史”,其通过追问历史见证人,串联个人记忆,汇聚集体记忆,进一步凝结民族记忆。口述历史纪录片是其更为生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影像化口述者的记忆,把单一的个人口头记忆演变成口头与影像相结合的立体化记忆,从而形成由个体记忆到家族记忆,从地方记忆到国家记忆,从民族记忆到人类记忆的完整链条。

《生于1978》致力于用影像见证变迁,打捞如不抢救就可能被永远埋没的民族记忆,为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留下一份影像历史档案,成为“国家相册”的一部分。其聚焦1978年前后涌现出的优秀企业家及其子女,以两代人不同的创业环境、成功路径为线索,以“家族”的视角展现时代发展,是全国首档将创一代和创二代融为一体的口述纪录片。该片以个人和家庭为切入口,以40年的跨度展示时代背景及历史变迁,并以一个甲子的时间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通过展现创一代与创二代之间的思想冲突、传承改变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亲历者以其自身可靠的心态史,来唤醒更广范围内的家族记忆及民族记忆。当荧屏前的观众观看着这些口述者的个人记忆、家族记忆,一个很小的记忆点都有可能触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由此使观众推己及人地进入他们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设身处地地体验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回忆起自己、父辈抑或子辈在那个时代的奋斗历程。这不仅仅构建了20个企业“两代人传承与突破”的家族记忆,更是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总的看来,《生于1978》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是家族记忆的薪火相传,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记录。其以历史见证者的话语介入,在集体记忆的生产与意义的扩散中,完成了对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召唤。它是一部“为企业家立言、为改革开放立传、为商业文明立德”的作品,将家族细腻有温度的奋斗记忆融入到了时代大格局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与砥砺前行的昂扬斗志。以百姓视角观照国家大事,以朴素影像讲述宏大历史,以微小细节透视伟大时代;为人民存像,为时代留影。生动展现40年的家国巨变,深情回望40年的家国记忆,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的纪念。

三、结语:以《生于1978》看口述历史纪录片新时代的新作为

作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以“记忆”为核,追问历史见证人,通过对小人物在大背景中的历时或共时性描述,从中深入地挖掘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历史问题,实现了对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群众“时代情感”的把握,以光影浓缩展现了40年的辉煌成就。它不仅通过“个人记忆”的追溯呈现了更加平民化、更加贴近观众的历史,还通过展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真实人物形象,唤起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汇聚了“集体记忆”,传承了“民族记忆”,使观众入耳、入脑、入心地了解了40年的坎坷与辉煌。

改革开放新时代,口述历史纪录片不单单重现了历史,对接了当下经验,让人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价值,以史为鉴;还以更具包容性的记录介质与手段,以人说史,以史为基,通过其内在的历史重构模式构成集体记忆和民族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实现了更加震撼心灵、引人深思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纪录片改革开放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纪录片之页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