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识共享,是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总结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分析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成效;发展
一、网络公开课发展历程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并验证网络公开课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成顾问委员会研讨网络远程教育条件下麻省理工学院的指导方针和战略;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基于该委员的报告提出了网络公开课这一概念,并发布50门课程进行了验证。
(2)多方参与、全面建设的阶段。大学、媒体、企业和国家从不同层次参与到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中,开启了全面建设的阶段。北美、欧亚等高等教育聚集的地区是网络公开课开发建设的主战场。2006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的成立,联盟以创作共用协议为合作基础,促进了网络公开课的进一步传播、交流合作。
(3)聚合与创新阶段。网络的聚合特性使网络公开课具有了黏性,创新则推动了网络公开课数量和访问量的快速攀升,聚合与创新就是网络公开课这个“雪球”的黏度与速度。同时,众多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反馈聚集成重要的影响力,使优秀的网络公开课及先进的课程形式脱颖而出,推进了网络公开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网络公开课。
从本质上看,网络公开课为知识传播建立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这就是:网络共享。
二、国内网络公开课概况
(1)高等教育体系内开发建设的网络公开课。早期的网络公开课来源于“精品课工程”。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精品课工程”,是国内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的一部分。后期的“慕课”和“微课”在形式上有所变革和创新,更便于有组织的自学。通过课程建设,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3月,复旦大学《执拗的低音》一课开启了我国网络公开课开端。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第一所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的中国成员,向全球推出了首批50门网络课程。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很多知名高校纷纷行动起来,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精品课程。
(2)商业网站翻译引进和自行开发的网络公开课。翻译引进的网络公开课对国内的网络课程具有启蒙意义,早期从国外翻译引进的世界知名大學网络公开课程引起了广范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推动了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 CORE)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出于商业考虑,商业网站对课程的引进和开发更多的会着眼与热点。
(3)民间自发制作的网络公开课程。被网络公开课这一创新的教学形式所吸引,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些相关人士也开始在各自领域制作和传播网络公开课。商业网站注重传播,弱化了课程的开发建设。教育机构注重开发建设,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开放性和共享性。
三、网络公开课的成效与发展问题
(1)网络公开课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途径。已推出的网络公开课涵盖了大部分现有的学科体系,规模庞大且完全公开,这是其广泛传播的基础;已公开的课程大都来源于知名学校教师的实际教学,代表着一所大学在这一学科课程的水平,这使得网络公开课的质量有了保证;而基于网络的的特性又使其拥有了方便迅捷的传播途径。对高校以外的自学者来说,大部分网络公开课不需要注册、缴费甚至不需要入门考试,只要具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学力,都可以参加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有了网络公开课,高等教育不再那么遥远和高不可攀。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不仅多了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也多了一个接触和了解其他专业的渠道。
(2)搭建高校优秀教学平台,深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网络公开课创造了一个从向内和向外传播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互联网广阔的海洋世界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更开放的媒体,跨越国界的学习中国的悠久文化和教育理念。把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课程可以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通过网络公开课对这些大学展示,推广优秀的课堂讲座,这些在线开放课程得到了升华。
国外著名的学校网络开放课程不仅展现了优秀的外国文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学习课程知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例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国内大学教室的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教育时间内向特定的学生群体教授课程。外国著名学校的公开课通常由课堂组负责,,在课堂教学时,分工是教师的讲课,其他教师负责课堂实验。这种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深厚基础,而且尽可能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这些可以被我国高等教育用来改进教学方法。
(3)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由于网络公开课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总是要在提供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交流。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地位并不像之前那样作为核心,而是发展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网上公开课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但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教师与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学生和学生与以前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他们学会通过协作学习相互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4)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中的问题。网络公开课的制作和传播需要真正的名师和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内容没有吸引力,制作不精良,更新不及时是国内“网络精品课程”门庭冷落、访问稀少的主要原因;商业氛围浓厚,与前期的只靠传播者兴趣与热情不同,商业网站的加入,使网络公开课有了商业的味道,商业网站在网络公开课上的投入最终是要取得经济效益的,它只追逐热点,这与课程建设的初衷相违背,而非商业化运作又受资金的限制;网络公开课本身冷热不均,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被冷落,不利于课程的传播;学习过程没有监督考核,效果无法保证,从统计数据看,点击量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前两节,这说明很少有人能坚持学完一门课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安排,学习者较难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
四、结语
网络公开课是全世界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的结果,著名的大学网络公开课不仅使人们更方便地接受国际高等教育,还传播并扩大了学生知识的视野。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全球化,逐步缩小与世界现代高等教育的差距。教师需要了解网络公开课在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面终身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网络公开课,促进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黄新波,邵文权,张永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人才培养改革,2014(5):23-25.
作者简介:张承良(1975—),男,山东夏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物流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