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超
摘 要: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创新局面,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已成为高校内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当前建设困境、运行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精神文明;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16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改革开放之初,我党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的战略任务,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直面困境、厘清机制、革新制度,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运行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新部署,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任务。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熏陶等各环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者先受教育,师德师风问题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新时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严格执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守住不可逾越的道德“红线”,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风尚,建设好四有好教师队伍。
(三)创新开展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网络生态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3]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微信群让志愿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在网上“一呼百应”,微信公众号、H5应用、微视频已成为师生分享校园生活、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4]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顺势而为,创新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发挥网络迅速便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网络生态。
二、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涵盖党建、思政、教学、科研、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然而不少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指向的是思想、道德、文明、风尚等形而上的内容,相较于物质文明建设是“务虚”工作,因此在工作推进中面临不少现实困境。
(一)认知误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务虚”工作,可抓可不抓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知误区,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讨论较多,大多聚焦在“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片面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上,执行中走形式主义、讲面子工程。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有硬指标、硬成果,下功夫能出成绩,而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软任务,可抓可不抓,做起来见效慢,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往往面临“叫得响”却“做不实”的尴尬局面。
(二)管理盲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界限模糊、权责不清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工作一般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校长及相关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工會、校妇委、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基建后勤处、保卫处等负责人组成。高校精神文明工作内容本身与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团学工作、后勤保障等工作高度重叠,管理人员涵盖学校各相关部门,但由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覆盖面广,各部门管理界限难以清晰界定,具体执行中各部门交叉管辖区域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大部分高校在年终考核中并没有将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纳入量化绩效考核指标,使得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形成日常建设、年终考核、监督齐全的内部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管理方式创新不足、队伍建设人员不足、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开会传达文件精神、散会难抓具体落实的现象依旧存在,新兴的网络文明阵地缺乏专业的人员管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