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珍珍
案例
集体教学活动时,我和班级的孩子利用两个粗细不一的瓶子进行体积守恒的实验。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相关材料投放在科学探索区,供孩子们在游戏时自由操作、自主探索,充分感知體积守恒的概念。
当材料投放之后,孩子们对这一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每次游戏时都有幼儿在这里或是探索,或是观察,或是等待。这一天上午,游戏依然进行着,小志来到了科学区,他非常想要来试一试这个实验。可是,此时已经有朋友在这里玩了,怎么办呢?是选择继续等待还是催促朋友快一点好让自己有机会进行游戏呢?都没有,小志他既没有选择等待朋友游戏结束从而自己获得游戏机会,也没有选择催促朋友抓紧时间好让自己有游戏机会。只见他悄悄地离开了,走出了教室。
看到这一幕之后,我不禁想到:难道小志这么快就放弃了吗甲怎么也不坚持一下呢甲是这一项操作活动太无趣了吗?还是小志又生气了呢?由此我忍不住跟随小志的步伐,想要走过去看一看。原来小志并不是放弃了,他来到了隔壁班级,跟隔壁班的老师说道: “请问,能借我一个量杯吗?”隔壁班的教师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小志继续解释:“老师,能借我一个量杯吗?就是用来做实验的、有刻度的量杯。”教师这时才在惊讶中明白,于是将量杯拿给了小志。小志带着量杯回到了教室,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
反思心得
这一游戏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为什么要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将它继续投放在科学区呢?一方面是考虑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在同 节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前期经验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他们所处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掌握了某一知识点,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操作才能掌握,而游戏则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孩子们的不同需求,集体活动的目标明确,但孩子们对这一材料的探索兴趣或许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探索体积守恒的方面,也许他们会有更多新奇的玩法和创意。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材料投放出来,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兴趣,由于材料数量的限制,我也经常能够看到孩子们或者选择等待前面朋友游戏结束、或者选择与朋友 起操作、或者选择旁观朋友的操作、或者选择催促朋友等现象。我曾考虑为孩子们多准备一些量杯,但又想到丰富游戏材料就一定是适宜的吗?在游戏材料不足的时候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解决方案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选择再观察一段时间,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并未因为量杯的数量不足而减退,反而出现了一些合作、旁观的行为,以及小志开辟新方法的现象。
在这一次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志是一个专注的学习者,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包括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将量杯送还到隔壁班级这一不经意间的行为。同时,小志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习者,他能够将教师的行为与自己所面临的处境进行联系,从而想到可能的解决方法。此外,小志还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面对问题时他没有选择同伴采取的那些方法,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出路。当他想到可以去跟隔壁班级借量杯这个方法之后,他毫不犹豫,勇敢向前,所以说小志还是一个勇敢的学习者。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教师在班级开展一些游戏时,有时可以故意给孩子们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们遇到困难,从而开动小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