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芝光 姚海东 黄恩普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防城港市 538021,电子邮箱:290386593@qq.com)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呈“南高北低”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发生率为4%~15%[1]。临床上,G-6-PD缺乏症患者由于酶活性缺乏,出现诱因时可引起多种溶血性疾病,包括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感染性溶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严重时可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探讨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生情况及G-6-PD基因突变类型,进一步了解本地区G-6-PD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提高临床对G-6-PD缺乏症不同突变引起的疾病的诊疗水平。
1.1 临床资料 纳入观察对象者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在本院分娩的2 058例新生儿。纳入标准:胎龄≥37周,无新生儿黄疸及严重脏器疾病。排除临床资料信息不完整者。其中男性1 265例,女性793例。
1.2 检测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脐带血进行G-6-PD活性分析,对疑似酶活性缺乏者进一步进行基因突变类型分析。(1) G-6-PD活性检测采用改良G-6-PD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比值,试剂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610025/201705013),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以G-6-PD/6-PGD<1.0判定为G-6-PD缺乏。(2)对于酶活性缺乏者,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使用厦门致善有限公司的G-6-PD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批号:16102201/17051001)检测我国人群中常见的12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c.95A>G、c.383T>C、c.392G>T、c.487G>A、c.517T>C、c.592C>T、c.871G>A、c.1004C>A、c.1024C>T、c.1360C>T、c.1376G>T、c.1388G>A。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2.1 G-6-PD活性检测结果 2 058例新生儿中,检出G-6-PD缺乏共170例(8.26%)。在男性、女性患儿中,G-6-PD缺乏分别有137例、33例。
2.2 G-6-PD缺乏症患者基因突变情况 对170例G-6-PD活性缺乏患儿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c.1388G>A、c.95A>G、c.1376G>T,分别占38.23%、27.06%、22.94%。见表1及图1。
表1 G-6-PD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
图1 常见3种G-6-PD突变位点熔解曲线图
G-6-PD基因定位于人体X染色体长臂2区8带(Xq28),包括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全长20 114 bp,编码515个氨基酸[3]。全球已报告有200多种G-6-PD基因突变,我国人群中已发现25种,其中c.95A>G、c.1376G>T、c.1388G>A为最常见的3种突变类型[4]。致病基因的突变导致基因表达下降或酶结构改变,直接表现为G-6-PD活性降低,导致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生成障碍,影响了磷酸戊糖代谢,当出现一定诱因,如摄取蚕豆、发生某些感染或暴露于某些药物情况下,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性的损伤而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溶血性疾病。男性半合子和女性纯合子均表现为G-6-PD活性显著缺乏,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女性杂合子发病与否及程度,与其G-6-PD缺乏的细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比例相关,在临床上有不同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170例G-6-PD活性缺乏患儿中,男性占80.59%(137/170),女性仅占19.41%(33/170),这与G-6-PD缺乏症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特性有很大关系,其中女性杂合子的酶活性并不全部缺乏,酶活性变化范围很大,表型可正常[5]。因此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诊,可为G-6-PD缺乏症引起的各类溶血性疾病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依据。
G-6-PD缺乏症发病率与地域性和民族性有关,两广地区发生率较高,广东省东莞市的发病率为4.59%[6],珠海市斗门区发病率5.86%[7],江门区发病率为5.07%[8],而广西柳州市的发病率达7.66%[9],钦州市发病率更高,达10.18%[10]。其中致病基因突变位点频率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别,说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G-6-PD基因突变既有同源性又有差异性。防城港市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沿边沿海的城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我院2 058例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8.26%,高于广西大部分城市,与同为沿海城市的钦州市相似,均较高[10]。同时,本研究中最常见的3种突变位点依次为c.1388G>A(38.23%)、c.95A>G(27.06%)、c.1376G>T(22.94%),与部分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如温州市常见的突变位点为1024C>T[11],而云南省则为1311T>C[12],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不足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防城港市京族人口相对较多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本研究中,多例女性杂合子的G-6-PD活性并不明显缺乏,说明酶活性正常的女性存在漏检情况,这导致此类患儿在今后饮食及用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仅通过酶活性检测不可避免地出现女性检出率低的情况,因此建议女性患者在酶活性检测的同时应结合G-6-PD基因检测,以避免漏诊和误诊[11]。
综上所述,本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G-6-PD缺乏症知识的宣传,重视G-6-PD缺乏症的早期检测(如酶活性的检测),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对不同突变类型的G-6-PD缺乏症患儿,应针对溶血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实施不同的诊疗方案,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溶血程度和避免发生核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