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对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19-11-14 05:52李雪萍
广西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超短波冲击波下肢

穆 烁 袁 冰 杨 婷 李雪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电子邮箱:624091832@qq.com]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ITBFS)是一种常见的过度使用型损伤,是膝关节外侧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通常见于活跃的运动员群体[2]。目前ITBFS的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治疗可能影响髂胫束性能,延缓或阻碍患者回归体育活动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所以临床上对于ITBFS主张优先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以物理因子配合运动治疗为主,但常规的物理治疗周期长、效果不佳,易导致患者焦虑,影响身心健康[4]。本研究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ITBFS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64例ITBF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31~68(46.46±10.50)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劳累、外伤史;(2)屈膝或伸膝时髂骨外侧疼痛;(3)患侧大腿外侧放射性疼痛至膝部,沿髂胫束有明显压痛,髂胫束试验阳性[5]。排除标准:(1)病情影响到步行;(2)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其他并发症;(3)装有心脏起搏器,患出血性疾病、肿瘤、血栓形成者及妊娠妇女;(4)治疗部位感染或皮肤破溃、发病急性期者;(5)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7.57±10.48)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5.36±10.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ITBFS治疗方案,即超短波、音频电疗法以及运动训练。具体方法为:(1)超短波疗法。将超短波电极片一片置于髌骨上方,另一片置于腘窝下方,采用微热量治疗20 min/次,1次/d。(2)音频电疗法。将音频电极片一片贴在股骨外侧髁上0.5 cm处,一片贴在股骨外侧髁下方0.5 cm处,20 min/次,1次/d。(3)运动训练。① 患者取健侧卧位,治疗师将按摩轴置于患者髂胫束并来回滚动,7 min/次,1次/d;② 患者取健侧卧位,借助弹力带进行髋外展训练,10个/次,3次/组,3组/d。持续治疗4周。

治疗组采用常规ITBFS治疗方案的同时,使用气压弹道式放散状冲击波治疗仪(Swiss DolorClast,制药商协会认证号:P050004)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选用Classic 15 mm探头,频率5~8 MHz,治疗压力1.0~3.5 bar。每次治疗冲击总次数2 000次,每周治疗一次。持续治疗4周。

1.3 评定方法

1.3.1 数字疼痛评价量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0.5 h采用数字疼痛评价量表(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6]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量表总分为0~10分,0分表示没有疼痛,10分表示疼痛极限,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该量表信度、效度良好[7]。

1.3.2 下肢功能量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0.5 h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8]评估患者下肢功能。该评定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为0~4分,0分:极端困难或无法完成活动;1分:相当困难;2分:中等难度;3分:有点困难;4分:没有困难。LEFS总分为0~80分,得分越高代表下肢功能越好[9]。

1.3.3 焦虑自评量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0.5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0]评价患者焦虑程度。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分以下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1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或[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RS、LEF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PRS、LEF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P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LEF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NPRS评分低于对照组,LEF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RS、LEF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9,P=0.850);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48,P=0.02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比较(n)

3 讨 论

髂胫束是横跨髋关节的厚筋膜带,其沿着大腿外侧向远端延伸,经过髌骨外侧缘,最终止于胫骨外侧髁[11],是膝关节外侧的重要稳定器,也是胫骨重要的外侧旋转器[12]。髂胫束在股骨外侧髁间有滑囊结构,该滑囊作用是润滑髂胫束在运动时的滑动,以减少髂胫束和股骨外侧髁之间的摩擦。髂胫束损伤多发生在运动员人群中,该类人群由于膝盖的重复弯曲和伸展引起远端髂胫束发生炎症病变,导致外侧膝关节弥漫性疼痛,机制为膝关节屈曲角大约为30°时髂胫束会滑过股骨外侧髁[13],二者反复摩擦导致肌腱产生炎症、疼痛,进而引发粘连挛缩,即ITBFS。 ITBFS的治疗原则包括避免下肢反复屈伸活动、减少疼痛和炎症、纠正易感因素、逐渐恢复体力和增加功能性活动。临床上治疗ITBFS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ITBFS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目前以疼痛管理为主,通过制动休息、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音频电疗法及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中医针灸等保守治疗来缩短疼痛时间,改善关节活动障碍,矫正下肢生物力线,缓解局部症状,只有保守治疗失败后才考虑外科介入[14]。虽然非手术治疗手段丰富,但大多数见效慢,疗效不持久,容易复发。

超短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高频电疗法,其作用机制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15]:热效应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代谢过程,改善局部营养;非热效应可增强免疫能力,并有止痛作用[16]。音频电疗法可以直接软化松解挛缩的肌性肿块,改善肌肉紧张度,增加肌肉弹性[17]。通过超短波、音频电疗法可以改善髂胫束周围的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代谢率,从而加强受损部位的营养供应,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最终改善疼痛,恢复关节的基本活动。运动训练能通过改善患者心功能、抗炎性因子水平及外周血循环,提高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P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LEF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NPRS评分低于对照组,LEF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体外冲击波对ITBFS引起的疼痛、下肢功能障碍及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ITBFS需要消除炎症肿胀,缓解疼痛,改善粘连挛缩,降低运动时的易感性。常规的治疗如超短波疗法、音频电疗法及运动训练均能够达此目的,但是常规治疗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不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冲击波具有促进组织再生、镇痛和抗炎作用[19],能够减少肌张力、提高神经可塑性,最重要的是能够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和加速炎症吸收[20];冲击波直接抑制神经末梢信号传导、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的化学介质组成及降低对疼痛的接收频率,抑制疼痛信号传递,对ITBFS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21];同时冲击波可使细胞内产生细微创伤,刺激组织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合成,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促进新生血管生成[22],从而达到促进炎症吸收和受损组织修复的效果;冲击波在组织内传导时可产生高能量气泡,能疏通微血管、松解关节和软组织粘连[23]。研究显示,冲击波具有无创、便捷、省时、治疗效果良好等优点[24]。既往的研究也证明冲击波在骨骼肌系统疾病尤其是与运动相关的肌腱病变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从而得到广泛应用[25]。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对ITBFS引起的疼痛、下肢功能障碍及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但由于本研究未进行随访,长期疗效如何无从得知,因此仍需更深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猜你喜欢
超短波冲击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医生集团冲击波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