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2019-11-14 03:13李思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程度

李思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全球更加开放与包容,文化全球化已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高校之中,中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碰撞与融合,越发凸显。中华传统节日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2]。但实际生活当中,在多数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到有过节氛围的往往不是中华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等[3]。

一、高校学生参与中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活动的调查

根据随机抽样原理,笔者以福建省6 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1800 份问卷,回收1800 份问卷,其中1794 份问卷有效,有效率99.67%。利用Excel 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一)高校中华传统节日现状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关于“传统节日的参与程度和起源了解”的问卷调查,总体上对待传统节日,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且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了解程度较高。

其中,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是大学生参与程度最高的传统节日,每年都参与的学生数占比均超过70.00%,每年都不参与的学生数占比均低于10.00%。有51.67%的大学生表示每年都参与清明节,占比30.99%的大学生表示每年都不参与清明节。

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和七夕节是大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节日,分别有42.25%和52.95%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参与。重阳节大学生参与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节日是老年节,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七夕节大学生参与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该节日大多在暑假期间,且相对来说,西方情人节仪式感会比较强。

表1 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参与程度和起源了解

(二)高校西方节日现状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关于“西方节日的参与程度和起源了解”的问卷调查,总体上对待西方节日,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了解节日起源的人数占比较低。

其中,圣诞节是大学生参与程度最高的西方节日,每年都参与的学生数占比58.36%,每年偶尔参与的学生数占比29.71%,只有占比11.93%的大学生每年都不参与。此外,情人节也是大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西方节日,每年都参与的学生数占比41.69%,每年偶尔参与的学生数占比14.72%。

西方节日中的万圣节和复活节是大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节日,分别有57.95%和69.62%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参与。

表2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参与程度和起源了解

(三)高校中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现状调查对比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对待大部分传统节日,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对待部分西方节日,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多数大学生比较了解(67.67%)或基本了解(26.03%)传统节日的起源,而少数大学生比较了解(7.69%)或基本了解(7.02%)西方节日的起源。这说明,大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有传统文化的因素影响。而大学生参与西方节日,更多的是追求形式。

对比表1中的七夕节数据和表2中的情人节数据,可以看出,同为情侣的节日,作为传统节日的七夕节,大学生“每年都过”占比要明显低于作为西方节日的情人节的“每年都过”占比,这说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确有产生影响。

二、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活跃的节日氛围,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相比于中华传统节日,西方节日普遍具备较强的娱乐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多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在校生面临着多方压力。对现实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这都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精神上的焦虑、压抑与紧张。而西方节日所具有娱乐性则较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同时,在激情活跃的节日氛围下,大学生的精神的压力与心理压力更加容易得到释放与宣泄。

(2)鲜明的节日主题,有便于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西方节日除具有娱乐性外,部分节日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像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这些西方节日主题鲜明,教育人们尊敬父母、感恩他们,这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一定程度上与中华传统节日相辅相成、教人育人。借助西方节日的平台,有助于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理想信念、行为举止、价值观念等的引导与教育,培养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意识,培育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

(3)多元的文化融合,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

相较中华传统节日,西方节日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节日氛围,本身可看作是一次次鲜活的实践活动。相较于阅读课本学习到的知识,活动实践给人以更加真实、深刻、难忘的体验。大学生在实践中对比中西节日的长短、异同、优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比、分析、总结的能力,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路、思想、思维,有助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实践中不忘本来、学习外来、面向未来。

(二)负面影响

(1)繁多的节日礼品,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在我国,从古至今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节日佳节互赠礼品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但过度的消费则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利的影响。当下的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每个家庭的美好愿望。但部分家庭对大学生的宠爱、溺爱,已然达到听之任之的程度。这些大学生追求个性与时尚,讲排场爱面子,这也导致了节日期间大学生聚会聚餐现象的常态化。更有甚者,大学生过节疯狂购物为此陷入网络贷等也偶有发生。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过节方式表现出炫耀性的倾向。这种现状,一是助推了部分家庭优越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观的形成,让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滋生蔓延,阻碍了其自身的成长成才;二是制造了寒门学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过节容易被同学议论和排挤,破坏了学生集体的团结与和谐。

(2)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相比中华传统节日,西方节日多是建立在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基础之上,如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4],均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则有所不同,它与岁时节气相关,具有较浓厚的农业色彩。同时,它又与美好的历史传说、伟大的历史人物相联系,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人们向上向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一味地崇尚西方节日与漠视中华传统节日,不仅容易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而且也容易丢失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极其不利。

(3)繁杂的节日文化,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与中华传统节日相比,在大学校园中,西方节日正日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推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西方节日重于渲染感情色彩,符合当代大学生重个性讲时尚的心理追求。二是中华传统节日较为保守,过节方式相对拘谨,互动方式多以饮食为主。而西方节日更注重大众参与,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大学生过度盲目地推崇西方节日,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其自身人生观,如过多地喜欢享受西方饮食、喜爱观看西方影视、喜好夸赞西方教育等。在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下,大学生可能会对自身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当前,高校已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分地推崇西方生活,这严重阻碍了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管理

在西方节日到来之际,社会上商家以利益为导向,大力宣传、全力促销、鼓励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无形中助推了西方节日,特别是西方节日文化在我国社会的扩展与渗透,这是我们理应反对并坚决抵制的。与此同时,强势地排斥与打压西方节日亦非理性之举。我们应实行文化包容政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一是政府应制定并颁布相关政策,推动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鼓励全员参与、人人共享。二是在相应节日期间,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如播放高质量的相关传统节日的电影、电视节目,扩大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使大学生容易接受并充分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三是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打击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盗版书籍、盗版影视,避免学生因错误地阅读、观看而带来错误的判断。

(二)加强高校的宣传教育

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应当成为高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重在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重在智育与德育相结合。传统节日文化与教学活动的结合,一方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形式单一的思想教育,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与效用。高校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引入课堂。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开设相关系列选修课,系统地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内涵、发展现状等,拓展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渠道、途径,从而更加完整、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5]。

(三)加强学生自身文化修养与民族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期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担,更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一是大学生应积极培养自身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提高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实践加强学习,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光荣重任。二是大学生应强化自身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性认识,不盲目跟风追捧西方节日,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主动宣传、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与精髓。三是社会、家庭、学校应相互合作、协调,创造良好环境,合力共助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中华传统节日是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面临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不断地相互碰撞、影响、交融。总的来说,西方节日在潜移默化对当代大学生已经产生着影响。这应引起我们的深刻重视,努力汲取西方节日带来的有利方面,消除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程度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