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品跨文化设计创新网络构建

2019-11-14 03:10陈国东
竹子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跨文化产品

陈国东,潘 荣

(1.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311300;2.浙江省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杭州311300)

中国是世界竹类资源第一大国,竹子栽培和竹材利用历史悠久,竹产品产量和出口额方面均居世界第一,素有“竹子王国”美誉[1]。浙江省是竹产品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大省,历来有“中国竹子看浙江”的美誉,竹产业产值位居全国首位[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竹产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产业“大而不强”。以竹产业最为发达的安吉为例,安吉小微企业众多,领导型企业屈指可数,企业间低端竞争激烈,呈现“有品无牌”“有牌不响”现象。(2)跨文化情境下设计竞争力不足。在面向国际市场时,浙江省竹产品企业的产品大部分是来件、来样为特征的“代工制造”(OEM),往往是外商拿着设计图纸到竹产品企业询价下单生产,导致表面上看企业的外贸出口额不小,但是利润率极低。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直接造成企业在国际上议价能力低,而在产业内部中,在面临外商订单时又相互压价严重,损害了整个竹产品产业的良性发展。(3)产业中主体之间设计创新联系不紧密。从近年来走访浙江省竹产品产业看,竹产品企业都有设计创新的诉求,但缺少相关设计人才,也没有很好途径与协作机制,设计创新无从下手。导致目前企业层面的设计创新就处于企业家或者管理人员个人经验进行设计,效果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设计创新激活机制,竹产品企业与外界的合作更多是生产与销售,设计研发联系非常少。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企业与设计公司等之间较少围绕设计创新展开合作,竹产品设计创新的未得有效支撑,网络化效益未呈现。

1 设计创新网络

Imai和Baba最早提出了创新网络的概念[4],随后Freeman[5]明确了创新网络的定义,指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联结机制是网络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非正式和隐含特征,是在创新过程中主体间形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合作的关系总和,并将Imai和Baba提出的网络类型进行了扩充,从“创新的视角”将创新网络细分为10种模式。自创新网络提出后,大部分学者都围绕技术推动创新的网络展开研究,涉及概念内涵、网络类型、网络构建、演化动力和演化形态等。随着本世纪初设计驱动创新的提出[6],学者们开始关注到设计驱动式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所谓设计驱动创新本质上就是意义创新,指通过创造新的产品语言(意义)而产生创新产品,其关注的知识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体系相对应的是“社会文化趋势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的体系[7]。有学者将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相融合形成了设计创新网络(也有学者称设计网络)[8-9]。藉由创新网络的定义,设计创新网络是围绕设计驱动产品意义的创新形成的创新主体间正式和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和。设计创新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创新网络,企业通过设计网络,和外部的主体进行对话,实现对社会文化趋势和技术趋势的充分了解,由此创造出新的产品,并通过设计网络将产品的意义传递给消费者。

当前越来越多的竹产品企业意识到设计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资源禀赋和创新能力限制,导致设计创新热情和活力受到极大抑制。同时竹产品产业还处于块状经济状态,还没有发展到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科研机构、设计中介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网络,创新主体之间耦合程度不高甚至合作断链。现代产品的设计创新的趋向开放性与分布化,需要众多创新主体围绕产品建立各种联系来共同完成设计创新过程,本文从设计创新网络角度展开研究,对竹产品产业发展必将带来全新思考与实践模式。

图1 跨文化产品设计模式Fig.1 Design modes of the cross-cultural products

2 跨文化产品设计

由于地理位置、发展历史、政治 经济制度、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各地区人们的情感认知、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各文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10]。在同一文化背景中,因为有相同的认知模式,知识表达与传播相对比较容易,而当知识要素是从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个文化中时,则容易形成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这就需要充分了解文化的相异性和相融性,探寻知识要素在两种文化间的结合点。

跨文化产品设计是以文化为中心的产品设计[11],如图1所示可分为A文化到B文化,A文化到B和C文化,和直接面向混合文化BC,前两者都有源文化元素,第三种则没有源文化元素。A文化到B文化的跨文化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设计的产品需要让B文化用户能理解并更好的使用A文化背景中的设计元素。A文化到B和C文化的跨文化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则要同时让B和C文化用户都能理解并使用A文化背景中的设计元素。直接面向混合文化BC中,设计时在考察文化差异的同时,需要总结不同文化的共同特点,探求设计切入点,设计的产品要同时满足不同文化用户的需求。

在跨文化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不能仅以自己所在文化背景喜好出发进行产品的设计研究,而是要打破自身文化的束缚,研究跨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了解目标文化群体的特点,在产品的材料、功能、色彩、操作行为、造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使产品符合跨文化需求。目前竹产品产业海外出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竹产品企业想要摆脱来样加工的初级OEM的形象,必然要考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开发设计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

3 竹产品跨文化设计创新网络模型

根据现阶段竹产品产业中,企业小而不强,产品出口比重大,企业有设计创新意识但缺乏设计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情况,本文结合前期的浙江省竹产品产业考察,综合考虑政府作用,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设计咨询公司的作用,构建了政府为主导、竹产品企业为中心、以设计创新为主线,政府、竹产品企业、设计咨询公司、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机构、供应商、跨文化用户等相互联结和互动的创新网络模型,见图2。

图2 竹产品跨文化设计创新网络模型Fig.2 Cross-cultural design innovation network model of bamboo products

3.1 竹产品企业的核心位置

大大小小的竹产品企业是创新网络的核心,其配置人员、资金、设备、厂房等资源,通过独立开发或委托合作进行产品设计,然后通过采购商将产品销售给终端跨文化用户,竹产品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文化产品设计项目的发起者。竹产品企业作为网络的核心主体,能否主动的制定企业的设计创新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创新战略的制定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的要素的制约,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阶段性的产品开发目标,并针对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机制。在目标与战略的指导下,挖掘内部潜力,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外设计合作创新,开发符合跨文化需求的竹产品。还要对与竹产品相关的资料,和每次竹产品设计项目的文档都要分类和梳理,建立企业的竹产品设计知识数据库,方面今后查询和产品的迭代,也方便培训员工对竹产品的设计认知。(2)企业家的角色。竹产品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往往都是企业家一人管理与决策,企业家是内部资源调配和外部知识之间的关键接口,因此企业家的素养决定了自己创办的竹产品企业可能发展到的高度。竹产品为低技术型产业,要在跨文化的竞争中争取有利位置,就必须要打造设计驱动型的企业,企业家首要任务打破以往单纯的来样订单驱动的模式,尊重设计人才的作用,合理优化人员配置,积极引入外部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公司等方面的智力资源,为企业内外人员创造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条件,促进员工学习。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各类创新计划等,争取企业最大限度的设计发展。

3.2 产业协会的窗口作用

产业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和运行,是协调产业内部事物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平台,可从以下3个方面发挥其作用。(1)规范行业行为。浙江省竹产品企业初级产品多,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产业内部内耗严重,产业协会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推出和建立产业的行为准则,提倡设计创新,引导产业良性发展。(2)推动产业设计培训推动产业设计培训旨在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推进企业设计创新能力。一是举办设计管理、设计技术、设计理论及设计实践等方面的培训班,提升企业的素养;二是邀请设计实践专家给竹产品企业作设计讲座,提升企业的设计意识;三是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公司参观学习,提升企业的设计眼界。(3)建立跨文化资讯中心。基于产业特点,产业协会还可以进一步成立跨文化资讯中心,资讯中心定期收集竹产品产业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趋势,并在产业内部分享,提升企业的跨文化认知,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竹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3.3 设计公司

创新网络以设计创新为主线,则设计公司是促进产业设计创新的最为重要的力量。竹产品企业与设计公司的合作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进行委托设计,共同研发、共建品牌等方式,甚至可以销售提成的方式进行。就我们观察看,除个别企业外,竹产品企业与设计公司的普遍联系不紧密,甚至是没有联系。在此环境下,设计公司不妨也可视作一种切入竹产业的机会,主动与竹产品企业展开合作。

3.4 供应商

供应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材料提供商,向竹产品企业供应原竹材、竹集成材、重组竹材、复合竹材等;另一类是配件供应商,供应竹产品企业自身不能加工的配件,比如产品上的塑料、橡胶和金属部分。供应商和竹产品企业的关系比较松散,合作关系以单笔市场交易为主。

3.5 采购商

采购商是竹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获取利润的重要渠道。竹产品企业要想改变在采购商中的形象,就要不断的针对采购商的市场设计新产品,来获得采购商的认可将新产品转化为订单。同时无论是来样加工的订单,还是自主创新设计产品的订单,都要注重采购商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从而更好的进行新产品设计。

3.6 高校科研机构

高校科研机构有全面的学科体系,是新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平台,为竹产品企业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支持。竹产品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应通力合作,建立灵活的协作机制,以满足竹产品企业的生产、工艺、材料、研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新理念、新技术能够产业实践与转化。

3.7 知识产权机构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享有其智力活动所创造成果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机构依法协助企业申请和维护知识产权。如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竹产品企业模仿的生存空间是会越来越小,同时竹产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后也要及时联系知识产权机构申请专利,以保护企业的专利,保障产品出口时避免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3.8 跨文化用户

跨文化用户是竹产品企业面对的终端用户,他们对竹产品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产品的销量,也对企业的竹产品订单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终端用户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用户的资料一方面是需要企业经营自身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另一方面可以委托设计公司、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调研。

3.9 政府的推动作用

外部环境对设计驱动创新的成效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政府的作用相当大,企业只能依据企业外部的资源的结构特点来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而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能够直接改变创新网络的结构,促进网络的融合[12]。就竹产品跨文化设计创新网络而言,在现阶段政府可对网络的构建与发展具有主导推动作用。(1)激励政策。激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出台财政方面的政策让企业得到直接实惠。一是企业的设计创新投入可以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提高竹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二是,加大支持企业自主设计研发产品的出口,对该类产品的出口进行关税的优惠,提高企业自主开发产品出口的热情。(2)产业引导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旨在引导竹产品产业设计转型发展的引导型政策。一是每年的科技计划中可设立跨文化研究、设计创新研究、产学研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课题,促进竹产品企业对外合作。二是针对竹产品企业大部分设计能力较弱的问题,可出台对应政策推动设计平台的建立与发展,推进企业与优秀的设计咨询公司和设计人才的沟通交流。

4 结语

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竹产品产业的有序发展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以浙江省竹产品产业为例,分析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基于设计创新网络和跨文化产品设计理论,构建了竹产品跨文化设计创新网络模型,探讨了竹产品企业与其它网络主体的关系及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竹产品企业作为网络的核心,本文从设计项目的发起者和企业家的角色对其在网络中的作用作了分析。然后从规范行业行为、推动产业设计培训和建立跨文化资讯中心探讨了产业 协会的窗口作用。接下来就设计公司作为推动产业设计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和界定了供应商、采购商、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和跨文化用户与竹产品企业在信息交流、设计协作、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最后分析了政府推动网络构建与发展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跨文化产品
智能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