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意义

2019-11-14 06:17:33张嘉玲湖州师范学院313000
新生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锁记小资萧红

张嘉玲 湖州师范学院 313000

近期在某社交平台上看见了一个问题:“同为优秀女作家,为什么萧红没有张爱玲传播广泛或者说影响力更大?”其中一答案是:张爱玲相对而言更加符合小资审美标准。虽然从一定层面来说张爱玲和萧红同样符合小资审美要求,但萧红作为左翼作家,关注的重点在于群众和底层,然而这些都不是小资们所感兴趣的。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入小资们的法眼,那么前提条件一定是要被纳入小资个人的小世界和小格局当中。因此在这方面,擅长于描写小资细腻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的张爱玲,无可非议,其作品自然显得更加符合小资们的审美标准。

其实不然,张爱玲其实是沉默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她的再次走红甚至可以说是评论家的功劳。至于她红过萧红,除去萧红作品偏少这一客观因素,张爱玲小说故事的技巧和情感共鸣才是其走红的真正原因。同时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作品中关于女性角色强有力的塑造以及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在社会当中受到了很多关注。

张爱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上海贵族家庭,从小便接受私塾教育,并在母亲的影响下阅读了不少新小说,还学习了绘画、英文和钢琴等,随后又在香港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就读。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她很早就开始了写小说的征途,磨练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但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却颇受争议。

王小波就曾评价到:年轻的张爱玲初露头角,显示出写小说的才能,傅雷先生发现了这一点,立马写文章说小说的技巧值得注意;那个时代,艺术一团糟,张爱玲的确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天知道后来写的那叫什么东西,她把自己的病态当做才能了……人有才能不能叫艺术家,知道珍视自己的才能才是艺术家……由此可见,与王小波不同,傅雷对于张爱玲的评价颇高。但不论如何,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将通过对《金锁记》的解读,浅谈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意义。

首先我想说的是其高超的描写技巧,将最简单的场景,给予最深厚的感情。以《金锁记》中童世舫到曹七巧家吃饭的片段为例:“长安悄悄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这句无疑是极佳的特写镜头,最好是吱吱呀呀的木质楼梯,有几条细小的裂缝潜在本身的纹理之中,在黄昏的余晖下被割成支离破碎的几块,细小玲珑的脚踝在楼梯去了又来,踏碎满地昏黄,亦踏碎自己朦胧的心动。显然长安对于童世舫是有感情的,她甚至将童世舫视为解救自己的对象,她的渴望就像是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缕阳光,拼命地死死地想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留在人间。但最后,她放弃了,也许是因为来自母亲外力的阻挠,也许是来自自身的胆怯与懦弱,“她停了一会”,终究还是上去了,回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方。当然,后面这些话都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从短短的这一句描写中能够衍生出这么多,可谓是字字珠玑。

其次我想说的是其对于情感的把控和烘托,令无数人感同身受。有多少痴男怨女将张爱玲小说中的语句视作至理名言。例如:“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但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等等。除了这些直接的情感抒发,更多的是相对于含蓄的环境烘托。《金锁记》的结尾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已经死了,而然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很多作家都将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故事情感的变化,例如老舍的《月牙儿》通篇都将这种意向表达的非常明显。个人认为,张爱玲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无绝期的压抑与黑暗,当你以为痛苦就像月牙越来越细小,当你以为幸福就像满月越来越近,一切都不过是幻想。一家的悲哀落下帷幕,另一家又紧跟着开始,没有尽头,这几乎等同于最残酷的惩罚了,读完有一种深深压抑。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故事本身的构思,傅雷评价《金锁记》的时候说到:“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和生命来抵偿。”作者将整个故事的重担都交给了“曹七巧”这一个人物,这个任务是不辱使命的,围绕在曹七巧身边的一群人一起逼她走向深渊,多少爱恨情仇就是这样。

最后,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来结尾: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古往今来,不论情感还是文学,只有懂得方能宽容。

猜你喜欢
金锁记小资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小资如何老去
时代邮刊(2019年17期)2019-06-18 08:23:52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42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5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8
淅沥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电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7:25
小资情怀
妇女之友(2014年1期)2014-04-23 08:24:14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技术与教育(2014年2期)2014-04-18 09:21:34
与萧红分手后
百花洲(2014年6期)2014-04-16 0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