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悦新 张彬彬 卢华华 丁婷婷 甘可欣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 桂林 541004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如火如荼之际,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提供强有力的语言以及外贸业务帮助的新型应用型人才。面临这方面人才的极度空缺,高校大学生应以此为平台,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需要,增强自身多元文化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主动适应不断交融吸收的大国文化现状,从而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优秀人才力量支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大前提背景,面对当今应用型外贸语言人才缺乏以及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的现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研究解决对策。提出以大学生自身意识塑造出发,过渡到学校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社会政策支持大环境下,学生应以知识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依托中国与有关国度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地区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共同创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母语人士与非母语人士之间的交流。也指在措辞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任何沟通。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异邦人打交道,由于存在措辞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正确沟通。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与日俱增,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青年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观察、思考与担当等能力)。大学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思索和声音尽管青涩稚嫩,却展示其青春的脉动。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有机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跨文化交流是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需求,促进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尤为重要。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我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据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方面。据问卷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对跨文化概念有明确认识,可见学生对跨文化意识非常薄弱。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也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然的,但当代大学生仍以学习理论课为主,而实践课极为稀少。近年来,也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来我校就读,这正是提升我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机会,但中国学生由于内心的恐惧而不敢与外国友人有过多的接触。
(二)学校方面。就当前的教学环境而言,我校跨文化交际教学环境十分低迷。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购买的教学软件不够成熟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必然得增加班级人数容量,从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注重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三)社会方面。纵然大学生输入再多的知识,没有相应输出也是无用的。由于高校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没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以至于跨文化交流能力一直难以提升。此外,跨文化意识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学生没有了解跨文化概念,更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四)政策方面。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促使沿线国家及地区之间交往密切,经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极度渴望我国能够出台相应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政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当代大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我们的分析如下。
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习英语文化,不是拓展思想,不是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而是增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文化的交际能力。”[[]]史密斯先生强调的是实践性。我们了解到外语系的学生与外教接触的机会较少,口头输出的机会少。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仅是为了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与外国友人接触程度为偶尔甚至无。在一个母语环境下学习另一种非母语文化,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驱使他们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延续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不能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的某些原因。
此外,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本身不自信的心理问题是导致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的另一重大原因。他们大多担心沟通有障碍、知识储备不够,难于开口。其次,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根据调查和访问了解到,许多大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感兴趣但是都没有深入了解,有超过一半的人觉得去图书馆看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美剧等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他们一般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再者,虽然近年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最后,国家在鼓励号召大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宣传力度仍不够,不能使得大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国家的政策并借此平台去提升和发展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著名学者布卢姆曾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三方面构成。这三者中,态度是放在第一位,这不难看出它的重要性,态度决定高度,所以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是见怪不怪。归根到底还是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应用的重视度不够。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一带一路”项目,像国际赛事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都是范围大、涉及面广的大型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进驻和外国留学生的到来,都促使专家和学者们加快对跨文化交际应用的研究,我们大学生更是应该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有意识的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学生方面。根据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与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相关的书籍;多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不仅可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与外国友人接触少,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留学生活动,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包容性,在实践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多看外国电影锻炼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二)学校方面。加大对增强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投资,为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物质条件;开设“一带一路”起源、发展、未来的预测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更系统地学习“一带一路”的理论知识;多举办关于留学生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交往的学习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娱乐活动,让学生结识更多外国朋友,增强文化包容性,给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机会。
(三)社会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可以引起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广泛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机构加大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宣传,让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可以体会到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国家对学校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方面的投资加大,为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坚实的后盾。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断包容、不断吸收的新中国。作为21世纪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大学生,更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面对外来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面对本国文化精益求精、发扬光大。因此我们更加应该迫切加强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加强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包容性,了解、接收和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在学校教学环境及软硬件设施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锻炼。“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通过掌握了一定的战略概况,利用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定的人才力量支持,这样才能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将跨文化交际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