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611130
引言:乡村建设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19年2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以及模式在农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此种政策背景下,对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金融需求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立足于现阶段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情况而言,产业振兴中的金融服务供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经营主体的融资较为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现有龙头企业以及及农村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信贷资金量较大,但是银行的信贷资金储备有限,资金缺口基本上保持在20%~40%左右。在7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调查中显示,企业信贷资金应用量大概在70%。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农村振兴产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导致区域内中小型银行的产品创新情况较差,无法满足各类产业振兴需求。
目前,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情况而言,存在长期性投资以及投资回报较低的问题。从实际发展角度而言,农村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此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创新,打造专业化科技基地,以求可以将研究成功的科技成果转移到实际生产当中【1】。但是无论是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构建,还是各类新型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与实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在投资初期,甚至是发展阶段都可能会存在低获利,甚至是不获利的现象。虽然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类投资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并且存在效益外溢的可能性,但是商业金融发展对于资本的追逐同样明显,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村产业振兴举步维艰。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以及时代变迁,乡村经济发展形式正在不断改变,例如“农村+”模式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例子,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与过程,此种背景下,金融服务需要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成熟度不高,甚至产业质量较低的产业环境。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①产业发展不具备计划性,往往不会对发展内容以及任务进行规划。②大多数乡村产业尚且没有形成完整且坚固的产业链。③大多数乡村产业采用粗狂式发展模式,此种背景下,产业发展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融合程度并不高。
立足于现阶段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情况而言,传统的金融服务供给形式已经无法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此种背景下,金融供给机制的创新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供给机制创新完成,金融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才能正常进行。
乡村产业的振兴虽然最终需要落实到经济角度,但是在当下社会发过程中,产业的振兴需要合理考虑到环境问题,必须在节约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的前提之下进行【2】。鉴于此,金融服务体系也需要从“绿色发展”角度进行考虑,创新并且研发出绿色金融服务项目,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渠道。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既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又可以建立绿色基金。同时,还需要增加绿色科技投入,推广应用节水农业以及循环农业,在绿色的基础之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想要完成乡村产业振兴,就需要立足于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考虑,通过适度发展完成产业的规模化、经济化以及产业化转型。建议乡村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户”以及“农户+合作社”等形式构建产业链以及经济生态圈。除此之外,为保证上述内容得以实现,需要不断融合以及应用各类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智慧乡村。
从发展角度而言,农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问题,不仅仅是供给机制,还包含需求角度之下的需求侧创新与转型。为此,应该基于信息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实现交易场所的改变和交易时间拓展,带来交易品类的多样化、交易速度的提升、交易中间环节的减少,本着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农业企业进行创新打造,实现网络化生态、全球化整合、平台化运作、员工化用户、无边界发展、自组织管理,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基础。
结论: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最终需要落实到产业兴旺角度,而金融需求的辩证分析,有助于农村产业架构整形与创新,这样农村产业就可以与金融产业、市场相互结合,从而实现产业兴旺。具体而言,乡村产业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内金融产业链特点、政策条件以及产业尖端科技平台,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乡村振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