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际石 李陆宁 杨少坤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的病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属中医“面风痛”的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患者略多[1]。笔者运用小针刀调衡神经系统疗效显著,现将典型案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9岁,农民。2013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痛,洗脸、触摸时疼痛剧烈,就诊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中药口服、针刺、埋线治疗后疼痛症状略有缓解。5年来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间断行针刺、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2018年6月患者在劳累受凉后再次出现右侧面部疼痛,说话、进食疼痛较前加重,以右侧嘴角为重,疼痛剧烈,呈烧灼或电击样,患者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予针刺治疗后疼痛症状不缓解,两日后患者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右侧面部疼痛,洗脸、说话、进食时疼痛加重,以右侧嘴角为著,颈肩部胀痛,偶有头晕,乏力,纳可,寐差,二便调。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混合型颈椎病2年余,目前颈肩部胀痛,无其他既往史叙述。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无相关遗传病史记载。查体:右侧面部针刺、烧灼、电击样剧烈疼痛,面部有扳机点。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神昏头痛、无意识障碍等症状。
患者坐于桌前将前额伏于双臂,充分暴露枕部施术部位。选点:枕外隆突及项韧带钙化点。解剖:枕外隆突在脑内对应枕内隆突,又与硬脑膜的大脑镰、小脑幕相连接。枕部头皮备皮,皮肤消毒后,用1%盐酸利多卡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生产批号:1711022)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注射前先在表打一皮丘后进针,确认回吸无血液时边退针边注射,每个治疗点注药0.5ml。用针刀操作(北京天广心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友针刀”,生产许可证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可号20170062)时快速进针,针体与枕部皮肤垂直,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达骨面后用力刺激骨膜,刀口线方向与重要血管、肌肉、肌腱、神经走行一致。(针刀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面色等,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出针后应局部按压至少15分钟止血,碘伏棉球消毒后用无菌纱布粘贴好以防感染。若患者针刺部位肿胀疼痛可嘱患者用硫酸镁溶液外敷消肿以缓解不适。每次选点1~3个。前5次为每天一次,后10次为隔天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颈部自行活动不受限制。第二疗程为巩固治疗,一周3次,治疗2周。随访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三叉神经痛好发于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病骤发、骤停,可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刀割样、烧灼样剧烈性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与常人无异。[2]中医将该病归于“面风痛”病,《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本病发病部位在颜面一侧之口-耳-鼻-眶区域,与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的循行区域基本相似。[3]疼痛引起的原因主要是足阳经络受风邪侵袭,导致气血淤滞不通有关,“不通则痛”为该病的总病机。[4-5]督脉为诸阳之会,针刀刺激督脉特定部位,运用通督调神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针刀医学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间关节错位和局部电生理紊乱。三叉神经脊束核是二级神经元从桥脑延伸至C4水平,上颈部神经根与颈髓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核团与副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互相汇聚或之间有交通支相连通。若颈脊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局部缺氧性水肿,渗出的无菌性炎症物质刺激感觉神经发出异常信号致三叉神经痛。[6]笔者认为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大脑皮层不仅是最高中枢,还进化成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因此,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将会影响整个机体的功能状态,许多症状或疾病的出现均是由神经系统失衡所致。
患者经笔者治疗之前,曾在神经内科进行了系统检查,排除口腔、头颅等疾患,其症状均较显著,说明本病例确为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运用针刀通过松解特定部位的筋膜释放膜内张力而改变神经系统工作的力学环境,进而通过颅外影响颅内来改变具体实像结构的方法来影响大脑,从而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患者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进而促进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