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华宇工学院
“双创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人才的甄选已不再局限于学历、求学背景等因素,更多关注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岗位的需求匹配度。纵观当今的人才招聘市场,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青睐有加,信息素养作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图书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大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很有必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大力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二是在服务面向定位上,以服务地方为根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制定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标准和实施方案;第二是教育者能够有效教学;第三是受教育对象的信息素养水平有所提升[1]。从这三方面来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在信息素养教育标准方面,英国(SCONUL标准)、美国(ACRL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NZIIL标准)等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对信息素养教育及标准等进行明确界定。相比国外,我国大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标准都未明确,从课程设置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图书馆只是针对师生开设几次讲座培训或短暂的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且讲座多由数据库供应商独立讲解,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类,即“信息素质通识教育培养”“专业信息素质培养”和“特色信息素质培养”[2],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注重对学生信息素质通识教育的培养,但专业信息素养和特色信息素养教育还未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缺乏递进性。
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纵观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方式主要有几下几种:一是开展入馆教育,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熟悉图书馆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遵守图书馆的相关规定;二是在学生入学后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以及信息检索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工具;三是加大数字资源的宣传利用,包括宣传栏、海报或邀请资源供应商开设讲座等方式;这些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不仅单一而且培养效果也不甚理想,授课形式以面授为主,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尤其是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着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由于馆员忙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导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对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3],虽然配有学科馆员,但其更多专注于学科领域的研究,缺少与各学院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影响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传授。再者,信息素养培育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一旦缺少适当的培训机制,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也将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创新和创造的基础。但基于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以及学生对专业性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来看,学生对图书馆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获取专业性信息知识较少,跨专业间的信息整合和创新能力较弱。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对上一阶段的延续、扩展和深化[4],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和方案、资源与服务的制定、课程实施及评价等,在宏观层面上实现有章可循[5],以便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来说,可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入馆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年开设信息检索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在学习的前两年进行信息素养的通识教育。在学习的后两年,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差异化的专业信息检索课程,以增强学生专业信息素养,提高其专业技能。
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但随着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方式的多样化,图书馆也应根据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习惯推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受教育方式,比如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开发系统性的在线课堂教育、专题性讲座或培训、数据库使用视频等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
在专业信息素养培育上,充分发挥馆员优势,让学科馆员深入到各院系的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整合设计,切实将信息素养目标整合到课程大纲及相关内容中去,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信息素养选修课程。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员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对图书馆员的专业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图书馆应适当引入学科馆员、计算机领域人才或信息专家,有针对性的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和信息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加强与各学院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同时,建立馆员培训长效机制,不断优化馆员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
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检索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为此,图书馆可通过丰富馆藏资源,加大各种考试资料或其他与学生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源的购买,降低学生查找资源的难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信息检索技能大赛,发明或设计比赛,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信息检索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形成产学研协同效应,通过任务分配、问题解决等形式引导学生增进对专业信息的理解、收集、整理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