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视角下的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2019-11-14 06:51邹娜娜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新生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父辈贫困家庭劳动力

邹娜娜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先后提出的“扶贫先扶智志”、“扶贫先扶智”等论断形成我国新时期科学扶贫、内源扶贫和精准扶贫的创新扶贫思想。目前,我国脱贫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到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4300万人;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以及健康水平低的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是我们目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与人力资本增量受限是我国农村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的制约瓶颈,亦是贫困代际传递根源。

人力资本是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1]。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不足会导致他们个人能力的缺乏,而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收入的高低。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是效果最强,最具有可持续性的精准扶贫战略。

首先是教育因素。从宏观来说,我国教育制度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的质量不高和农村居民的教育存量水平较低。教育一般被认为是贫困人口向上流动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长期面临着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质量低,教学设施差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贫困地区,这些问题则更加凸显。从微观角度来说,若父辈人力资本水平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低端,只能从事收入较低的职业,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的资源更多用于生存型消费,较少用于子辈的人力资本投资。并且父辈的受教育程度低会限制父辈的眼界,形成“读书无用论”的价值观念,

并通过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导致很多贫困的地区的孩子对学业不重视和不努力。再加上教育的投资期较长,短期回报率低等原因,父辈往往不愿或无力长期对子辈的教育进行投资,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得不或者更愿意选择早早辍学打工的方式来贴补家庭的支出和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这些孩子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代替性较强收入较低的职业,这样周而复始,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且向下一代传递 。

其次从健康角度。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已成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2017年,国家卫计委经过逐户、逐人、逐病地进行调查核实,确认至2016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553万户,涉及734万人。近年来,重大疾病已经成为普通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基本医疗保障面对解决农村居民因大病而承担的重负时显得乏力,更不必说农村的贫困家庭的收入更低,抗风险能力极弱。 “一病致贫,为看病倾家荡产”,这样的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本就处于贫困的农村家庭。若家庭中主要劳动力患病,不但要发生超出家庭经济承担能力的医疗费用,还会因直接丧失劳动力而影响创收,很快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沉重的医疗支出会挤压家庭的其他支出,尤其是对子辈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子辈无法获得良好的营养摄入和获取教育资源。子辈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低,子辈贫困的可能性越大。最终导致子辈复制父辈的经济条件和境遇,陷入贫困。

最后是技能因素。在我国,农村家庭由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形成职业培训意识等原因,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且我国目前面向农村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较窄,培训的种类也多是一些低端工种。这都使得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仍然以祖辈遗传下来的耕作技术和经验进行劳作,非农就业也是以技术含量不高和代替性强的体力型行业为主。这就导致父辈的职业地位和家庭收入都不高。职业地位决定了社会资源的获取,而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了对子辈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影响着子辈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提高。

在我国农村导致贫困的根源不仅仅在于物质资料的贫乏,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缺乏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忽视[2]。目前我国农村家庭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明显,为我国的扶贫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本的提高对改善农村贫困状况,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精准扶贫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核心举措,是实现稳步脱贫、拔除“穷根”的关键手段[3]。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分类制定脱贫举措,教育扶贫财政投入实行差异化和均衡化,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采用分类管理、分类补贴等方式,建立高效、合理的配置机制,完善教育精准扶贫保障体系,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保障扶贫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

其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大病救助、合作医疗、统筹报销等服务;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差异化的医疗需求,对医疗救助服务类别进一步细分,积极关注贫困者的医疗保健需求,实现对贫困者及时有效的救助,不致因病使贫困代代相传。

最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使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促进劳动力转移。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以及建档立卡的适龄学生、贫困劳动者身上,帮助他们进入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脱贫的机会。

猜你喜欢
父辈贫困家庭劳动力
父辈们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