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禹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田蕾 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四川成都 610065
本次调查采取网络抽样调查, 以“大学生生命意识”为主题,从对生命的认知、生活状态、自杀态度、生命价值等方面,利用网络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共计40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此次网络调查。
1、在“你认为生命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95.01%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且宝贵的,这与65.5%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生活愉快且充实相呼应。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学生对生活持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2、在生活压力来源方面,有74.6%的学生的压力来自学习;有62.59%的学生有来自就业的压力;而排位第三的经济压力对50.37%的学生产生了影响。当被问及在遇到挫折,或者对生活学习产生疑惑、困境时通常首先会与谁倾诉沟通时,有45.32%的学生选择首先是向同学倾诉。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34.2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处理好一切问题和情绪,表示不需要沟通。这一部分学生应该是高校教育者需要关注的群体,因为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还没有定型,因此,在面对各种压力、困境、挫折时往往可能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3、在对生命和自杀的看法方面,有76.77%的学生认为自杀是最愚蠢的选择。另一方面,有61.37%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家人最能影响其对生命的看法和认识;其次,有25.18%的学生认为朋友和同学最能对其产生影响。
4、最后,有52.08%的学生认为学校十分有必要开设关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
基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该是综合的教育,不仅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教育,更需要学校的教育。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同辈群体之间的正面影响作用。
1、充分利用同辈正面引导作用
在“你认为生命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95.01%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且宝贵的,这与65.5%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生活愉快且充实相呼应。与此相比,3.87%的学生觉得人的生命脆弱且无价值,4.6%的学生对未来感到恐惧,觉得现实生活郁闷窒息。结合45.32%的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首先选择向同学倾诉这一结果,高校教育者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群体中的同辈影响作用,即同学、朋友等同龄人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每日与其他同学一同吃住、学习,接触时间多,并且同辈之间更具有沟通交流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从众心理较强,尤其受到同辈意见领袖的影响。例如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学生干部通常成绩优秀,能力出众,威信较高,责任心强,是学生中模范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广泛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影响力较大。
2、建立完善家校联系制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1.37%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家人是最能影响其对生命的看法和认识的群体,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建立与家庭沟通联系制度,形成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表现的双向反馈联系。通过家校联系制度,家长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假期中,学校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家中的生活情况,获得家长的及时反馈。
3、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生命意识教育课程设置
从调查得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十分有必要开设关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生命意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让所有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含义,正确认识生命,积极的对待生命。一方面,可以将生命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生命意识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凝聚、导向。
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还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化大学生健康心理卫生,树立健康生命观。同时,高校要不断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充实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自杀高危人群、特殊家庭和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