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号召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力、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大学的兴起与大国的兴起息息相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迫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描述:“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前出门要带钱包,现在带手机就行了。”“出行越来越文明,减速慢行,避让行人逐渐成为常态。”“国产大飞机飞上了蓝天。”“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了。”“学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在背唐诗。”身边一个个令人激动的细节和时刻,无不在昭示,新时代已经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让大学生们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发生巨变,思政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不忘教育强国的初心、牢记民族复兴的使命,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使命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补好理想信念的“钙”,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警醒全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难度在加大;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一些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生成、发酵和传播。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教师思政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等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抓制度完善,抓标准健全,抓关键环节,抓全面统筹,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总书记的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关乎每个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我国独特的文化、历史与国情决定了我国高等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要始终坚持“四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占领阵地、守住阵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
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抓指导落实,坚定师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化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二是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规范管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防范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高校传播。
当前,一些高校还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有的教师在专业科研上是尖子,但在思想政治上却是“矮子”,还有的专业课教师明明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却对党的事业发展、党的组织生活漠不关心,甚至以种种事由不参加组织生活。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深度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教学育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种好各门课程责任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综合素养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业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处理好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做到各项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打造一个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相融教学体系。
二是管理育人。管理就是一种规范,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科学管理,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
三是服务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同时,培育他们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是实践育人。加强与校内外资源的协同配合,积极与实训基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各级学校等建立协同育人关系,精心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优质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去,接触鲜活的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五是文化育人。高校要促进高雅文化进校园,主动吸收来自基层师生的思想和语言,以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文化项目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影响。例如,构建校园主流平台,提升大学故事的校园话语表述水平,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把抽象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深入浅出地传递思想和答疑解惑;策划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推送立意深远的当代中国话语,把话说进大学生心里、装进大学生头脑里。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首先应有活生生的内容。因此,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向大学生认知信仰体系转化,深挖时代感强的鲜活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活理论、活生生的人和事,按照“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终身受用”的要求,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育载体与表现形式讲清楚、讲透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根植学生内心、贴近学习生活、传递成长力量的宣传内容,帮助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辨明方向,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既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
二是教学形式活起来。要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从改变灌输说教的方法做起,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打造高水平的学校官网权威微信、QQ、微博、贴吧、论坛、新闻移动端等宣传平台,课堂教学结合探索启发式、研讨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线上讨论、线下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荡漾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强化对中国故事的深刻领会和价值认同,引领广大学生不仅成为中国故事的聆听者,而且要积极成为当今中国价值观的缔造者和践行者。
三是教学态度活起来。“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是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广大高校教师的鼓励和期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自觉成为这些要求的践行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自己的“精气神”,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要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引导教师当好“经师”“人师”,帮助大学生“系扣子”“指路子”,以讲台为自己事业的舞台,以激情点燃学生心中上进的火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