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民族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通过共有语言、共有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等共同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几千年来各民族艰苦的奋斗史,同时是各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等民族精神所体现的重要形式。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各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是大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宣传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因此,探讨民族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文化,其本身文化特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由历史演变、地理位置以及风俗人情等造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与现有道德、法律相冲突的部分,在具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对这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加以甄别,引导学生去除糟粕,取其精华。例如在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由于农耕文明的延续性以及特殊的历史原因,许多少数民族依旧存在着“人治”的思想,这些思想与现有的法治思想相悖,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少数民族的独特性,一部分还体现在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自治政策中,这种自治政策是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多样化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这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一些地区的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一是要充分了解我国现有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特别是了解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一些特殊的风俗人情和相关政策,了解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动态,并指导学生合理掌握思政的判断尺度,让他们在学习少数民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用心体会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用心”,继而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的兄弟姐们相处。二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少数民族风俗人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人情、思维方式、文字语言等积累、延续的精神活动和产品。对于少数民族风俗人情,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兄弟的风俗人情、行为习惯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有异于汉族文化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充分尊重,择其善者而学之。在思想政治实践课程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少数民族的自治政策和习俗,严格约束自我行为和语言,辨证看待少数民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去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养。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有属性之一,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才使得中国文化延绵不绝,长存于历史长河和世界之林中。在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体现最多的是崇尚自然、崇尚包容、自强奋进的文化精神,在一些特殊历史阶段,如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团结一致、反抗侵略的文化精神,更是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及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民族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可以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文化自信,充分感受其文化多样性,如广西省民族院校,可以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按照导师要求对广西省所聚居的苗族、壮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进行实地调研,继而让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并感受民族文化多样性给他们学习、生活带来的思想变化。因此,在实际思政教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将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机融合在这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和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体会少数民族多样化丰富的文化精髓,继而将这些转化为提升自我思政水平的重要途径。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各民族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在漫漫历史中,各民族文化在历史交互中发展,自然而然存在许多的共性。民族文化的延续性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命所在,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所产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正是这样,民族文化才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和历史竞争中保存下来。以上两点民族文化的特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重考虑的因素,换言之,在具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果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延续性,那么便可以更好地找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共同点和关联点,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考虑民族文化共同性的同时,还可以应用逆向思维,将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同时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中的文化精华留存下来,将其文化糟粕进行摈弃。其次还要着重考虑民族文化的排他性,特别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文化冲突,要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接纳和尊重。考虑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对民族的排他等特点综合分析,继而制定针对性地教学措施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处于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人文环境下的地区高等院校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且富有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一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意识之外,还需要更多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政策、法律政策和政治政策,培养他们正确地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法律观等观念,教会他们如何懂政治、讲法律、守道德、明事理,做一个政治素质过硬的正能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国情、基本的政治制度,如民族政策、全国人民大会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国家基本的法律体系以及各个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政策法规、办法、规定、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的自治政策等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学习多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文化要素,如少数民族文字、符号、语言、风俗习惯、服饰装饰等等。
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民族院校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地学科特点,将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合理进行梳理和分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必要的顶层设计。利用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实践内容,结合信息化等技术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对思政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突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特性,将二者融合并逐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对于高等民族院校来说,多民族文化是极其重要且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丰富的思想政治宝库。对于这些民族院校,特别是一些自治区的民族院校,如何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高等院校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是一直以来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当前,许多地区民族院校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更是将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性地融入到了思政教育中。例如在一些高等民族院校中,常见的应用途径有: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政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竞赛、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讨论会,以节目形式开展的少数民族展演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参观与调研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许多大学生在寓教于乐过程中,不自觉地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在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将自己转化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宣传者。
近年来,国家对于民族文化宣传和保护非常重视,并鼓励民族院校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研究和教育。这些民族院校也积极以发展的眼光,将民族传统文化植入到思政教育中,通过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等形式,积极创建相关文化产业,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优质人才。例如某些民族院校与当地博物馆、少数民族旅游组织、民间团体等合作,以信息技术等手段创建合作平台,让大学生通过参加当地志愿活动、实践活动、支教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大学生创业”“非遗文化保护”等契机,高校与民族传统文化村相互合作,积极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大学生与当地民族团体、村落相互合作创建和开展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和研究等,都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纽带和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如4G、WiFi技术等发展,为民族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延续、发展、实施等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也为学科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要素、现状、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兴趣爱好、学科偏好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找出二者融合中的契合点,并及时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解决学科融合中常出现的问题。其次,信息技术还打破了各民族之间、院校与学生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等存在的时间、观念、距离等桎梏。借助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等,各民族之间、院校与学生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等可以实现无差别化地交流,交流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文件资料、视频等,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再次,信息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近期以及远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进行追踪和反馈,继而让导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偏差,兴趣点以及性格形成原因,从而使得他们在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实践科目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息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如广西地区民族院校多次利用网络调查等形式对本院校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应用等问题开展调查,学院根据调查结果对思政课程内容、形式、考试题目等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二次数据甚至多次数据分析,取得了很好的反馈效果等。此外,一些网站建设也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一些学院创新性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热门实践活动相结合创建了学校黄页,如将民族文化宣传实践与“两学一做”等结合,利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向全院乃至整个地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学生也在网页和一些如知乎、微博等门户网站积极留言献策,大学生也在参与过程中思想政治水平潜移默化得到提升。
总之,民族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校特别是一些地区民族院校,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考虑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多方面将民族文化融合到大学思政教育当中,将二者有机结合,继而让学生能够在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意识的同时,还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者、宣传者和传承者,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