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归属于情感因素,并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各因素中占比33%。因此研究学习者的动机充满重要性和紧迫性。Gardner 和 Lambert 最先研究,给后世的带来的影响也最大。他们于1959 年编制了 AMTB量表,并提出工具和融合动机。在汉语在世界各国普及的大的背景下,对此研究也不断增多和深化。
据统计2009年到2018年共312篇有效论文,总数目随年月增长大致呈逐渐增多的趋向,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数目的变化规律和论文总数目变化规律大致呈正相关关系。2013年论文数目有明显递增趋势,2013年以后论文数目较之以前增多,增长态势趋于平缓。
总结原因,可能是受国家大背景支持的影响。2013年是主要的时间节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密切了与沿线各国家的沟通,对语言的需求自然提升。近几年,孔子学院和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数量不断增多,加之来华留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关专家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到学习动机这一领域,因此也具备了驾驭这一方面论文的条件和能力。
(1)区分学习者的国别化背景。主要有泰国、韩国、中亚的一些国家,其中泰国51篇,韩国21篇,中亚11篇论文,其他国家涉及也比较广泛,包括老挝、越南、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平均每个国家有5篇左右。研究欧美非洲国家的论文虽在国别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但数量极少。对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研究的论文数量也比较多,共33篇,大都不区分国别。
(2)将学习者群体根据是不是华族进行划分和归类。2009-2018年共有7篇论文。刘影(2017)和朱小玲(2016)分别对泰国和印尼当地的华裔子女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牟蕾综述了1994年到2014年华族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的成果,提出想法和建议。
(3)考察年龄和水平不同动机表现不同的论文出现。其中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2篇,中学生76篇,高中生20篇,大学生198篇,初级水平学习者102篇,高级11篇。如 史萍(2017)、李加方、王海璐(2017)分别对英国黑池和尼泊尔地区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张鹏、陈祺、陈艳分别对初级阶段蒙古国、越南、老挝留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
(4)研究了不同进修时间和是否以为取得学历为目的的学习者的动机。此类论文共5篇,此类学习者大都是以工具性动机为主,为了提升学历和工作需求。尼玉雪中医药专业的医学留学生进行调查。朱静娴(2018)对来义乌的学历和非学历留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5)从对比分析角度,将专业不一样、进修方式不一样的的各类学习者进行对比。对比类文章有4篇,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差异,进行区别化教学。马子茜(2016)以韩国某高中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汉语学习者为对象,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提出教学策略,辅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刘萍(2013)对比了自费与非自费留学生融入性和工具性动机的强度,并就如何激起学习者学习动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1)试探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张莉(2015)对研究对象的裔族、学习过程和动机类型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习动机的互动关系。魏海燕(2013)指出总体上学习动机越高成绩越高,两者之间正相关。
(2)考察动机与不同学习者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差异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动机与二语学习态度、文化认同、学习方法等其他左右学习者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陈虹桥(2018)考察了南非中文专业大学生中文学习动机与所学语言国家文明认可研究的关联。杨林伟考察了动机和学习方法呈现显著正相关,动机强的学习者更经常地使用更多的学习方法。
(3)关注学习动机与教学的关系。通过试验各种教学方法与动机的微妙联系,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教学促进动机发展。韩雪融(2016)提到了利用任务型教学法。韦可言(2017)通过对泰国某学校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材的编排合理性、学校的宏观课程布置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4)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李燕(2016)从汉语国际化的经济价值和汉语国际化的社会认同两个方面指出汉语国际传播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李加方(2016)首次将“大动机管理”理论引入人们的视线,通过“大动机”的宏观视角谈对汉语学习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手段
从研究方法来看,论文基本都采取定量和定性相联合,非材料研究和实际调查研究相结合。材料收集手段来看,主要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课上观察和交谈法为辅、单纯的问卷调查法很少。研究群体以小范围,数量少为主,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地区性和全国性分析。统计数据的方式大都采用Spss工具、并有方差、验证性因子、回归分析等复杂的方式。
(1)最开始国外对此领域进行研究,但近十年在国内逐渐受到学者关注。近十年国内研究数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硕博士论文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68%。
(2)研究方法和手段相较之前多样、精细。采用数量最多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辅助,总体使用定量与定性相联合的方法。对数据的解读主要采用SPSS软件,分析还借助方差、回归性等新兴有效的手段。
(3)研究对象样本较小。目前所有的论文成果包含的研究对象数量不超过500人,再大一点的样本几乎没有。
(4)研究非目的语国家的论文数量增多。一是受“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支持,二是外派志愿者和教师数量增多,这类群体在任教国家对所在国家的学习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成果。
(1)应用理论还是不够充分。目前国内大部分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仍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缺乏自身的理论体系构建。因此今后要加强相关理论的摸索研究。
(2)研究方法太过简单,过度依托问卷调查。已有的研究都会采用问卷调查,学者们或在国外已有成果上进行改编,或自制问卷,但这些量表都缺少可信度报告,且受试者填写问卷主观性较大,真实性不可确保。
(3)研究对象样本较小。研究对象大都是几十人到几百人,超过五百人的大样本调查只有一篇。
(4)研究范围比较小,研究对象比较受限。虽然近10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增多,也涉及了亚、非、欧、美各个洲,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研究过的国别。但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韩国和中亚等地区和国家,其他国家虽有涉及,但寥寥无几。
概括来说,近十年汉语学习动机研究风生水起,但还远远不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理论及模型仍需构建,并且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亟待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注释:
①李加方.“大动机管理”理论及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
②尼玉雪,薄彤.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语文,2016.
③朱静娴.短期非学历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④刘萍.来华自费与非自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相关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⑤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⑥李燕.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化传播研究[J].语文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