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晓东 宫秀琪/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时代与网络化、全媒体、微传播、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相互叠加,引发了教育形态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推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思政课已经逐步向“理论、实践、网络”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这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线上教学优势,同时不脱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课程诊断与改进为契机,依托于互联网发展与智慧校园建设,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思政课程中,以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与实效性。这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自2017年开始运行,但由于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尚不明确,因此课题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做了一项关于“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以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应用为依托,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超星学习通在思政课程中的运用现状与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超星学习通在思政课中的使用情况,学生对其内容与形式的评价以及对混合式教学的看法,明确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网络教学,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本次调查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路桥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轨道工程系、物流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部分一年级学生为样本。其中路桥工程系300人、汽车工程系220人、信息工程系60人、建筑工程系200人、轨道工程系180人、物流工程系300人、管理工程系200人、机电工程系120人。男生1080人,女生500,共1580人。
本次采用的调查问卷共24道题,其中7道单项选择题,15道矩阵单选题,1道排序题,1道填空题。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关于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评价、基于超星学习通课堂互动教学的评价、对于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80份,回收1538份,有效问卷1538份,有效率为97%。问卷发放、回收与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诊断与改进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对于思政课的变革也加入了信息化元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开辟了网络教学课堂,引入超星学习通在线课程,实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内容选自于各高校相关课程优质微视频与精品课,内容主要为教材知识点的整合提炼。从在线学习形式来看,学习模式为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看相应的视频,进行课程提前预习和课后内容复习,同时完成课堂测验与课后试题,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学习通在线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满意度,课题组进行了 “关于混合式教学中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部分,你是否同意以下阐述?”的调查,调查中涉及到学生对以下问题的看法:教学视频随点随播,观看流畅;教学视频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教学视频结构合理,有针对性等,调查结果如下:
当谈到教学视频随点随播、观看流畅,教学视频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教学视频结构合理、有针对性,教学视频长度适中,教学视频中的“嵌入式试题”对学习有帮助,教师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丰富等问题时,学生的满意度基本达到了60%-70%,不满意或者特别不满意的占8%-10%,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超星网络学习资源内容持满意态度。而对于在线学习中能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这一问题,50%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所以在视频教学过程中,内容与方式赢得了多数学生的认可,而相比课堂教学,缺少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在线教学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较于慕课这种完全意义上的在线课程而言,超星学习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教学互动、教学点评、教学反馈等。如:课前教师上传必要的学习资料,课上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手势签到,课中发起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环节,可以提升课堂活力与学生参与度,为课堂注入新鲜感。课后学生可上传作业,实现优秀作品的欣赏与共享,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少的。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堂教学互动满意度,课题组针对“ 你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堂互动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互动,学生接受度较高,82%的同学认为效果比较好或很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将趋于混合式,尝试将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由传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转变,这是一种既充分利用网络线上教学优势,同时又完善师生线下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与获得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为了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看法与建议,对其进行了关于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如下:
对于“你认为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率如何?”这一问题,49%的同学认为效率较高,47%的选择一般,3%认为较低;被问到“你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吗?”时,53%的同学表示比较适应,40%同学认为一般,还有7%的同学认为不太适应;对于“你对思修课采取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满意?”,57%的同学表示满意,40%的同学表示一般,另有4%表示不满意。因此,混合式教学的试运行有其成功的地方,但仍亟待优化与完善。
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很多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甚至有些排斥。究其原因,一是思政课就其内容体系而言,理论层次深、学术性强,一些章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不完全接轨,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政课所学内容的“有用之处”,因此对其提不起兴趣。二是作为大学生公共通识课,与专业课相比所占比重较小,从学时、考核内容与学习过程上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思政课程犹如空中楼阁,脱离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趣向、忽视不同领域学生就业导向成为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出席率、提高抬头率,实现课堂教学的脱胎换骨,成为思政课教师面的难题,也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关注焦点。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运用,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理论、实践、网络三个角度出发,着力打造有机互动的三个课堂,形成教学合力,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突破了学校、地域的局限,这为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条件。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学资源分享与知识传授的唯一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共享。网络中优质的精品课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其多样化与直观性、便捷性突破了思政课的局限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现实与虚拟相互转换,使得传统课堂发生转变,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式灵活,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但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有其特点:在线教学资源的学习缺少课堂教师的监督与激励,所以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是其最重要的标准,只有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目前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学时与学分,因此在线教学资源也可以实现通用共享,但融会贯通的同时却有所区别,相较于本科院校侧重于理论引导而言,高职教育则针对一定的社会职业、以专业为载体进行教育活动,其职业性更为具体和明确,不同专业有自身所面对的某一特定的职业精神。因此,网络教学资源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将其蕴含的职业精神与地方特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更符合学生的“有趣性与有用性”。思政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将思政课与职业精神、地方特色文化等融合,凝结成具有交通特色的案例并制作成微视频,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地单向灌输,而是成为提供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全盘吸收,而是从课堂的“观众”变成“演员”,实现了教学的主动参与、共享,搭建了师生共同参与协作的课堂教学新态势。众所周知,思政课相比专业课而言,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担负着育人的作用,侧重全过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信念感化。因此,思政课比任何课程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走入学生内心,拉近师生距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一交流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微信、QQ等使沟通、学习实现了无限时间、无限地点,师生的交往从课堂延伸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从教室走入了生活。
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是必然趋势,同样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作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是纯粹的堆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也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不论其如何先进,对于教学而言都是教学方法的补充,不能取代真正的课堂。一堂精彩的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更需要完备的教学内容,只有真正提升学生获得感的课堂才是成功的教学。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通过整合优化多种教学平台重塑师生之间的关系、重构课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模式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实体课堂的边界,冲破了固定的空间秩序格局,赋予了当代课堂新内涵。这是基于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合理分工、无缝对接,学生可通过实体课堂与网络平台沟通思想,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等多种形式,改变思政课中的师生角色定位。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运用过程中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
理论教学是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一方面,思政课由于自身的学科规律与特点,要求学习者必须培养严谨的逻辑性与辩证性,而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思政课的价值不在于技能的培养,而在于通过沟通与交流,促使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修养与强化信仰。这一育人目的需要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以其知识与魅力感染与熏陶学生,所以在各种教学方式中,课堂理论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拓展与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教学既能促使理论向实际转化,深化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思想认同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同时亦能促使学生掌握各项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表达、组织、沟通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也是内在要求,同时也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教学是补充:网络教学随着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在增强学生课程参与度、提升获得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平台,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教学的开展使得学习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促进课程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并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发兴趣与积极性,这是网络时代教学的独特优势。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网络教学是补充,只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学功能上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