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6年)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利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使用语言的技巧和策略。而人文性包括人文知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而英语的学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语言的成功习得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备,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
国外对跨国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跨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从交际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他认为,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做到信息的成功转换。
随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希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但是,在学校英语教学中,没有对跨国文化交际的能力给与充分的重视。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普遍存在有意识地灌输语言,少传授文化背景,多学习教材,少课外阅读,理论知识抽象,实践活动少,语言能力偏重的现象,也就是对交际能力的重视不够。大学英语教学总是以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及格率来衡量和评价。因此,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而作为成功的交际者却是一个失败者。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加强课堂互动,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不断更新,部分整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这种整合和改进还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理解教材有限,教师还是传统的讲授教材的方式,学生也是接受性地习得。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大学生机会主义习惯的培养,这对大学生的未来是无形的致命打击。
著名语言学家文秋芳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战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跨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语言知识的应用与把握,以及认知思维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跨文化交流”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母语人士和非母语人士之间的交流。它还指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民族风俗,文化符号和语言积累规范形成的角色关系和行为规范。语言构建与交际模式受不同交际情景等的制约,可以概括为语言的得体性。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策略能力是其核心。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当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跨文化交际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同样,语言交流当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效的交流来说也是必不可少。因此,在实施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足够重视,才能更好地运用;其次,外语教师应加强外语授课中地跨文化交际理念。教师在课下之余应该不断学习改进,掌握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在参加培训后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再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想方设法把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外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基本知识地传授,更要教授学生语言使用的背后,跨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以及指导地位,以及语言背后的跨文化交际内涵。最后,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外可以组织丰富的第二课堂,使跨文化交际的使用充分渗透于语言的使用当中。第二课堂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文化因素和语言相互整合。教师也可以充分发展二等课程。利用广阔的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并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跨文化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和文化,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应遵循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和规律,运用跨文化策略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应以语言交际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形成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授及组织课堂教学时,设计各种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演练,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言地学习不仅仅是单词和句法的习得,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语言操纵者之间的交流。在融入跨文化背景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以教材为基础,课外拓展为辅,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教材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的课程讲授应该以教材为蓝本,深度挖掘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构思巧妙的课堂形式,把教材需要教授内容和教学目标,传授给学生。然而课文内容非常有限,学生需要大量吸收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教师通过补充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融入了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中教师的指导与传授。然而语言的习得需要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来完成。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不仅要准备大量的知识,同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得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吸收。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既能真实的运用语言,又能体会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课堂形式可以包括电影欣赏,对话联系,小组讨论等。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记忆,笔记,数字解释和听力理解训练,交替解释,影子训练,源语言概述和目标语言概述。视频判读培训。学生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大脑的潜能,才能更轻松地理解和获取知识。
第三,课下构建第二课堂。课下的活动,既第二课堂的建立,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使他们更好的消化和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学生的课堂时间是及其有限的。而课下时间是非常宽裕的。学生在课下 可有搜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并利用时间加以练习。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包括编排话剧,组织英语角等。这样以来,交流背景直观,实现真正的交流,通过它可以开辟学生更广阔的文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运用不仅填补了课堂环境和氛围的缺失,而且扩展了第一课堂。
第四,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改进教学方式。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使课堂内容大大丰富和生动。图像和声音的介入使学习内容尤其是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极大地补充。由此,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异国文化,风俗习惯等。由于多媒体提供了真实的画面及场景,使学生在学习跨文化背景的时候能有更深刻地体会,同时也更加明白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第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克服交流障碍。很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有胆怯和自卑心理,不愿意开口。多数学生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提高分数就能学好语言,然而,开口交流却是另一方面的能力。因此,没有交流就很难实现语言的交际目的。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媒介。教师在教授语言时,应多鼓励学生,悉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交流,从而实现语言的跨文化交际。
第六,教师应提高跨文化意识,改善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不断灌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且把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人们在交际时,会对对方的说话方式和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交际模式,因此,成功的交际离不开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运用语言时,也应做到跨文化交际的语言交流,使学生能够受到正面的影响,从而实现师生的成功互动,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充电,获取新鲜知识充实自己,掌握与外语教学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好语言离不开文化的介入和融通。只有掌握和运用文化因素,才能成功地进行不同语言的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突破一切传统的束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从课程到教学指导的方向将是其学习理论知识的核心,走向理论。我们应该为教师建立交际文化课程,发展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自我能力。显然,考试不是目的,而是用各种方法改进现行考核方法的一种方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该国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