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福/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在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随着工业、商业模式的精细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在教育领域则应运而生的实用化、功利化、职业化的专业教育,而与这种兴盛不相匹配的是大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不足。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界开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来探讨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对诸多挑战,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
关于“大学生精神成人”学术界也有较多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先生将“精神成人”定义为“一个人由生命“个体”成长为价值“主体”的过程。”王坤庆认为战胜精神缺失的利剑应是人文精神,这是精神成人的根本,而其核心是人格教育。黄尊斌认为红色精神是优质的精神资源,它集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于一体,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动力。那么大学生精神成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笔者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其内容的角度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教育本身并无目的”的主张。这种无目的是一种“无用之用”,教育的目的源自教育活动本身,是教育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产物,是教育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而不是教育活动以外的事物所规定的。然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任何的社会活动都会有阶级的烙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它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规定的相关准则进行活动,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工具性正是其目的性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关注人精神内核的教育活动,它的根本指向并不是人的生理、心理层面的东西,而是人的精神内核,它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的引导、疏通,开辟出生理、心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人的精神,因为“精神是人的价值与力量的表现”。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生理、心理的引导便是其工具性的体现,而其目的性则落在大学生的精神之上,它所实现的是一种心灵的导向。教育作为一种人社会化的特殊方式,彰显了其具有的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接受现有的精神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品格并外化于实际行动的过程。而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其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实现精神成人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精神成人自然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应有之意。
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提升人们精神品质的精神塑造活动。思想道德素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内在品质,它包括品德、理想、责任感、事业心、毅力、纪律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上述精神需求而改造人们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人的其他方面获得发展的基础,也是其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所谓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力量。”这种精神动力是发掘人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能动因素的内在基础,更是人作为生活中现实的人的内在需要。
有学者指出,一个真正的人要具备一种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内在于人的信念、情感与意志之中,主要表现在其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上,表现为爱憎分明,并且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精神成人在情感层面的理想状态便正是如此。在《心理学大词典》中对情感的解释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同于情绪,情感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生活中处处蕴含了情感,不论情感成熟与否我们都会感受到这种情感。精神成人旨在让人达到情感成熟,去感受并体验那些美好的情感,情感是人适应社会的心理工具,譬如道德、纪律;情感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譬如理想、毅力、事业心;情感又是指引人同他人及社会关系的心理导向,譬如责任心、社会公德等等。这些美好而又成熟的情感特质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要素,也是达到情感层面成人的关键所在,更是精神成人尤为重要的一个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其着眼点、落脚点是人,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人的相关状态的改变,因此,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而落到实处就是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说到底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意义。
大学生精神成人在心理层面要求知、情、意的和谐统一;在情感层面要达到情、理、法的平衡;价值层面要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信仰层面达到真、善、美的融合。这是以全面的视角审视“成人”的特质,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成人的层层构建均以人的发展为题,整体格局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让人真正成为“人”。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将是精神成人的终极目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最根本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其目的和任务的具体表达,是思想道德素质内含要素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多方面内容体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与社会,正确把握自己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关键所在,是指引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实现发展,超越自我的基础性内容。
世界观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态度,引领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基础。
所谓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便是对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率认识的教育,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要求以辩证的思维贯穿认识发展的始终,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防止思想上的片面化和绝对化。还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本质所在,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要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虚心学习,不妄自尊大。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去指引他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向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不断前进。
之所以说,世界观教育是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基础,是因为精神成人是以认知的充分发展为基础条件的。大学生只有在对自我、社会、国家、世界等形成正确的认知,才会以主流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姿态去把握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对“本我”的超越,进入到“超我”的社会化进程中,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人生观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而逐渐形成的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是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的考量。决定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因此,人生观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一生的发展轨迹与发展高度。这种决定性作用不仅体现在人发展的最终现实效果上,也反映在人的精神领域之中,决定着精神世界所能达到的高度。人生观其实也是人生信仰的具体表达方式,信仰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有了信仰,才会产生艰苦奋斗的动力,从而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有了信仰,才会有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只有在信仰的引领下才能向着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断探索。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生观教育,是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在内的一种精神教育,旨在形成一种有理想信念支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正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根本所在,因为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过程实质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以什么样的姿态做人的过程,如何做人是对人生价值的选择,而以什么样的姿态做人便是对理想信念及意志品格的追求。
价值观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意义及作用在人的思维意识之中的反映,体现的是人认定事物、判别是非,进行价值选择的一种思维定式或价值取向。价值观又内在的包含了道德价值观、法治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等多重紧密联系的层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社会,各种价值观念暗藏其中,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但其价值观念体系尚未稳固,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冲击而迷失方向,陷入理想与现实不符的痛苦之中。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是他们走向社会,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导向。
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引导他们由生命“个体”走向价值“主体”的过程,即逐渐实现对自然本能的控制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价值观的引领,实现对自然的“本我”的超越是对社会主流道德模式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其价值认定的体现,只有在道德价值认定上做出一定的选择,才能脱离一些“低级趣味”而成为一个社会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核,使之成为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基准,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为实现精神成人引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