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亭柳
我从来没有机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因为我上学所乘的公交车总是那么“饱满”,连我自己都习惯了“一站到底”。有人说,每天这样站公交车,双腿都被训练得更有劲了。而我说,对于腿部力量和协调性的锻炼,何必这么被动?现在天冷,在室内坐着的时间本已够长了,适当地站一站,难道就不能是一种主动的意愿和“运动”的方式吗?
身高较高的站立乘客,向上伸手握住横杆或悬挂的扶手,而我在中间很窄的过道上,只能寻找可以扶住的立柱或其他乘客座椅的靠背。站稳后,我开始疑惑起来:为什么大家普遍都在侧向站着,而不是正面朝前?不会仅仅是为了节约过道的宽度吧?
在乘客稍微减少、空间宽敞之后,我反复试验了几次正向与侧向站立的不同感觉,原来侧向确实还能比正向更容易保持平衡。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这是咱们平时做任何运动之前的准备姿势,目的是用最自然的状态防止左右晃动。而站在公交车上也一样,既然车辆的晃动主要来自加速减速、启动停止时的惯性,那么只要让自身的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惯性就会多多少少地被双腿的力量、膝盖的屈伸所缓冲和抵消。而面向前方的站法就起不到这种作用了。
想清楚了其中的科学性,何不加以利用?虽然我的手仍握着立柱,但这只是作为最后的保障,我更注重的是对于双腿的控制。公交车所走的这条路线我又恰好再熟悉不过了,提前就能知道在哪里会快开或慢开、左转或右转、停在十字路口或站牌前,从而预先朝着相应的方向单脚用力迈步,来“中和”惯性。平衡的保持固然需要依靠外部的扶手,但同时,自身不是也可以做出调整吗?
到了放学时,公交车偶尔就会略显空旷了。但即使有空座,我也会选择站着。因为在学校已经埋头做功课忙得大脑缺氧、头重脚轻,这时只有将全身的重量转移到腿上,才是最好的休息放松。尽情舒展上身,有时看着窗外飘雪,好像就连车内封闭的空间都变得神清气爽。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今天放学前刚刚进行过一场室内球赛,我上车时累得双腿像灌了铅,不假思索就坐到一个空座上。而仅仅过了一两站,我就觉得恢复好了,可能是得益于平时每天的“修炼”吧。于是我离开座位,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到了家。出乎意料的是,有位在我之前下车的老人,竟然对我说:“谢谢你让座给我。”
半晌之后我才反应过来,这位老人当时好像确实坐在了我腾出的座位上,他可能认为我是在有意地助人为乐而不张扬吧。对了,谁说我从来没有机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今天不就以这种后知后觉的方式,“让”了一回吗?想想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