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湘南水乡风情村落的思考
——以湖南道县两河口村为例

2019-11-14 13:43李显颜湖南道县县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湘南水乡风情

■李显颜/湖南道县县委党校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处于永明河与沱江交汇处,青山合抱、碧水环绕,两岸土地平旷肥沃,良田千顷,河中沙洲四季常青,得天独厚的“洲、水、花、村”,铺就了打造水乡风情村落的优沃条件。

一、得天独厚——两河口村水乡风情元素勾勒

两河口村二水交汇,沿河两岸,古木参天;河中沙洲,别有洞天,形成了灵动的水乡风情元素。

(一)精美别致的水洲元素

两河口村,又名双江渡,古称分江头,永明河、沱江两水交汇于此,湘南水乡风韵独特,水上有洲,洲中有水,水洲纵横交错。河沙砾石沉积,形成大小各异的江心洲,有大小河洲(岛)24个,其中,有大小岛屿7个,总面积100.05公顷;有大小洲子17个,最大的约13.4公顷,最小的约为0.1公顷。洲上林木葱郁,香樟、枫杨、银柳及各类小竹子枝叶交接,浓阴蔽日。江中往来舟楫,渔民结网捕鱼;岸上阡陌交通,林果飘香,其间掩映村舍十数座,勾勒出湘南水乡的一份恬静、一份朴实。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对两河口风光赞叹不已,作诗《春江》“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小峰螺。乌逢摇入潇湘路,始信春江是绿波。”赞美这绝妙南国春江景。

(二)繁花似锦的花海元素

沱江河西岸、永明河北岸,连绵数千亩良田,油菜、向日葵是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春秋两季也是该村最美的季节。阳光明媚三四月、秋高气爽九十月,这里花开如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踏春踏秋。每到“五·一”“十·一”长假,两河口村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徜徉花海,流连碧波。“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用唐朝诗人陈标这首《蜀葵》诗中来形容道县两河口村的金葵、油菜花盛开的美景,亦恰如其分。

(三)独具匠心的原生态元素

弯弯的河道,没有人工堆砌的河堤,看不到钢筋水泥现代建筑材料的影子,一切都自然而然;河堤两岸,成荫绿树扎根脚下的土地,用发达的根系守护着脚下,抵御着洪水的冲击,呵护着良田,最古老的一株香樟树种植于北宋年间,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至今仍枝繁叶茂,屹立在河边。村庄座北朝南,靠山面水,房屋建筑为现代气息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现代建筑凸显江南民居的特点,一般为三层别致气派的小楼,南北通透,宽敞明亮,舒适美观,恬淡清净;古建筑由古式砖木结构和仿古砖混结构,由条石围墙依河而筑,屋前石坪数百平方米皆用标准块石镶嵌,青砖灰瓦,青石墙角,别有一番意境。“两江宁宇”等古建筑的“马头墙”与“防火墙”墙遥相呼应;墙壁雕刻着栩栩如生以古代传说故事为内容的图画以及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字,展现出明清南方古建筑文化和现代当地建筑文化的精髓。

二、美中不足——两河口村水乡风情建设问题探析

两河口水乡金葵风情村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乡生态视觉效果不明显

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被丰富、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与农村民情达到和谐统一,是湘南保存最完整、最具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景区。目前,两河口虽已开发的可游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10多个大型景点,但水乡自然景观不足,原生态韵味缺乏,没有让人返璞归真之感。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特征亦不明显,只有游船往来,似乎船只成为了旅游主要交通工具,失去了原有的捕鱼网虾的特色。再者,随着游客的增多,河里漂浮的垃圾也多了起来,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河水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大型水上乐园没有建设在河洲上,而是另选址建设,使水上乐园缺乏原生态的美感。

(二)水乡文化视觉效果不明显

水乡文化应当具备有小桥流水、枕水人家和鸡犬相闻的特有气息,湘南水乡的风光更带点湖南人辣辣的气息。而这里的轻舟秀水和亭台楼阁文化特征越来越不突出。例如,近水而建的吊脚房,像一个童话世界;原有的民居也装扮成现代民居,现代的水泥楼房反而参差不齐,时代特征不明显,失去了水乡人的生活从穷变富的变化建筑风情的味道。房前屋后原有的不少果子也变成了花草树木,失去了水乡农村四时均有各种鲜果成熟的味道。每户人家有自己的码头,但是过去的小船和渔船变成了小艇,渔民成了专业游客运输户,失去了那种怀旧感觉。

(三)水乡民俗视觉效果不明显

湘南水乡民俗民风浓郁,极富有湘南地方特色。2015年聘请省规划专家完成了两河口“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进行了两年建设,现已初见规模。但从风情村落建设硬件设施方面看,主要体现在路面的改造和房屋立面的亮化上,其他诸如排水、排污、电讯管网的铺设,停车场、医疗急救等设施的规划建设都远远跟不上要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风情村落软件设施方面看,在深入挖掘、提炼当地特色文化内涵方面做得不够规模或档次偏低,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城里来游客坐船游览想要体会的就是城里所没用的那一种水乡气息。例如,小童在河里光着屁股游泳,大人在河里摸鱼,村落里鸡鸣狗叫、瓜田李下,乡情扑面,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心动。而这些视觉效果都被城市味道的水上乐园所覆盖了。

(四)水乡美食视觉效果不明显

在水乡玩的是一份闲适,体验农家生活,去农民家吃饭、种禾种菜,体验那种“粒粒皆辛苦”出力流汗后的丰收喜悦,都是城市人体会不到的。如果时间充足的活,更可以“探窗看渔跃,蛙鸣入梦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乡下的老叟一起下局棋或一起抽一袋老烟,则能在他们平淡的生活乐趣中体会到一份知足常乐的乡下人心境,反思自己忙碌的生活是否真的快乐。在风情村落的建设中,水乡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喝早酒的习惯,他们以酒助力,开始一天的生活——打鱼耕作。而在风情村落建设中,越来越城市化,那种调配得不油不腻、咸淡适中的清清淡淡、活色生香、新鲜嫩脆的家常菜被城市味的山珍海味鲍鱼海参覆盖了。

三、路径探析——打造湘南水乡风情村落视的建议

两河口村“水乡金葵风情村落”建设是道县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精品工程,是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态文明、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有机更新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充分看到两河口村“水乡金葵风情村落”建设的有利因素和有益经验的前提之下,面对存在一些问题,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独具特色规划,水乡元素引领

(1)是编制水乡风情特色规划。搞好水乡风情村落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认真梳理两河口村有关水乡元素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水乡文化,深入发掘水乡风情村落的文化特征,明确文化定位。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充实提升丰富水乡风情村落的文化内涵。

(2)是挖掘特色水乡元素。对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挖掘,把田园风光与乡土民情、历史文化的紧密结合,从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建筑风格、配套设施以及历史文化挖掘等方面考虑,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规划,努力实现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融合、生态资源利用、注重历史文物保护和突出促进产业发展的规划理念,保持特色文化的鲜明性、独特性、原生性。

(3)是利用水乡元素举办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实现共享共乐,形成水乡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体现“南国风光、水乡风情、文化娱乐、水上娱乐、休闲运动”等休闲形态,如,龙舟赛、水乡歌舞晚会、捕鱼等文化活动。

(二)突出生态产业,融入旅游市场

特色风情村落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把风情村落确定为“风情村落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把建设“生态产业型水乡风情村落”作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的样板区,建设水乡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

(1)是突出现代生态观光农业。要因地制宜,统筹镇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风情村落的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品、娱、作”等活动,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

(2)是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农家乐。通过开辟“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的农家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三)突出功能内涵,凸显特色风情

特色风情村落应具有居住、集散、休闲、娱乐、观光、养生等多种的功能,不但要服务于城镇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

(1)是提升特色风情村落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风情村落。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构成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按照客源市场需求设计组合,打造特色风情的旅游产品。

(2)是强化风情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加强风情村落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开辟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和一日游旅游线路等,使风情村落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完善风情村功能。

(四)突出饮食文化特色,保护水乡特有饮食

没有体现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就不会达到风情村落建设的良好效果。

(1)是保留湘南特有的饮食文化元素。湘南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湘南人特爱米饭。湘南水乡人爱喝汤,把汤当滋补品作,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喜欢喝热汤。湘南水乡人习惯吃年糕如同北方人吃饺子。年糕的名字起得好,不仅听起来顺耳,吃起来味道也不赖。唇齿之间,能咀嚼出湘南水乡稻米天然的醇香。

(2)是保留湘南水乡饮食的特征。湘南水乡饮食讲究的是小而精。水乡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也许是因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丰富的缘故,水乡人的美学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见长。例如,水乡人炒青菜就是多放一些油,然后用蒜头炸锅,把青菜放油里来,翻炒几下就可以。湘南水乡蔬菜丰富,品种相对多,水乡人每餐必须有蔬菜,这就是水乡人所谓的“无菜不成席”。

(3)是保留湘南水乡饮食的种类。水乡人做粥的方式很多,他们可以把粥或者稀饭做成咸稀饭或者是甜的稀饭,水乡人喜欢用各种食料,比如最常见的鱼肉粥、虾肉粥、蟹肉粥,还有皮蛋瘦肉粥、排骨粥等等咸稀饭,也可以用梨、脐橙、桃子等等水果做甜粥。特有的粽子,湘南水乡的粽子大部分是咸的,也有放一些腊肉、板栗、红枣、豆沙、枣泥等等材料。水乡人对喝茶很讲究,他们讲究喝茶要喝清明刚过时采的茶。

打造特色水乡风情村落,归根结蒂是要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发展。只有因地制宜作文章,努力打造精品特色,完善相应功能,凸显水乡风情村落特色,才能让游客想来、能来、愿来,玩得好、留得住,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

猜你喜欢
湘南水乡风情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湘南写生作品选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新水乡歌
夏威夷风情
神秘撩人的东方风情
沙滩风情
利物浦风情
谢湘南的诗
水乡安徽
谢湘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