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倩/白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
“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贯穿人类历史。”“实际上,不仅儿童在来到学校以前自发地探究着,即使从学校离开,他们也不可能不靠不断的探究,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精彩而又无奈的复杂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个人就是靠着不断的探究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人类也是靠着不断的探究向前发展。可以说,探究是人(个人与人类)的生存之本。”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只有经过学生认真探究得到的知识才真正属于学生自己。“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力的‘活知识’。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14——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里明确提出:“选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代表作品,参阅相关的研究论著,确定专题,进行研讨。加强理性思考,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趋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教学,不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此,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他在教学中的行为及其方式。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转变语文教师角色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比较单一,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占有者、权威者、传播者、指挥者,还有对学生的管理者、主宰者的角色,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无条件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是服从者。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自主性、创新性,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育趋势,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语文教师应该是探究式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监控者、反思者、创新者,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知识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都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魅力与教学风格!其次转变语文教师的师生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大胆探究与质疑。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师生观,在探究式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创造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意识到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的,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朋友关系与合作关系,双方真诚地沟通与交流,互动与合作,以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再次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提高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确保语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使探究式教学顺利进行,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掌握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有话可说。其次确定学生感兴趣的探究题目。在探究式教学中,探究题目的设定至关重要,探究题目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也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后提出,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这个问题必须是学生乐于探究的题目。再次激发起学生表达见解的欲望。中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说,大胆地说,即使说错教师也不会加以指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成就感,长此以往,在和谐、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畅所欲言。
“教师与其说是知识的传递者,不如说是促进儿童学习的支援者。教师应当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研究自身的工作。”语文探究式教学如若要顺利进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首先钻研好教材,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练语文教材,准确把握大纲与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只有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写作出优秀的教案,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上课时才能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上和教案上。只有教师在探究前做好充分的相关知识储备,才能在探究中镇定自若地面对学生们的质疑,成为学生乐于模仿的“榜样”与“标杆”,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其次要读好书,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画家尚且热衷于读书,何况是语文教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内容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强调此任务群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中提出“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在“跨越媒介阅读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等等,要求学生不但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还要阅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甚至科学与文化论著,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做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还是故步自封,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课标下的学生,为了语文探究式教学的顺利进行,语文教师应该按照课标的要求大量地阅读,否则在教学中很可能出现知识量逊色于学生的尴尬场面。再次要搞好科研,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目前我国语文教材的版本大致有人教版、苏教版、长春版、粤教版、鲁教版、沪教版、鄂教版、浙教版、北京版等,新课标鼓励语文教师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指出:“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要源于学生的语言生活,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与任务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了解学生学习教材情况的就是一线语文教师,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去,使语文教材越来越适合我国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适合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
另外,新课标倡导学生要进行探究式学习,那么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在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各类学术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反思并投入到研究中去,尝试写作学术论文并发表,把自己由一名传统教学中的“教书匠”上升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