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洛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0
该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卡尔·奥尔夫,他是德国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的教育理念强调“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提倡学生上课去“动”、去表达,并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即兴性。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多去感受学生的想法和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活动起来,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表达情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这样才不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而是去主动的学习,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表达音乐。他认为音乐绝对不仅仅只是旋律音符这一种元素,它是包括旋律、跳舞、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简单概括来说奥尔夫教学法的三个特点是:1、重视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训练。他认为,在音乐中占首要位置的就是节奏,所以在训练中,要结合一定的词语或者是固定节奏型。比如,让学生一边朗诵,一边跺脚或者击掌等,突出节奏的存在性,培养学生在节奏上的敏感程度。除了击掌,跺脚之外,其他能表现节奏的方式有很多,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新鲜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上课中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支持学生即兴发挥。奥尔夫强调音乐的综合,在上课时,使旋律、节奏、形体动作融合到一起,而形体动作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想象去跟随音乐表现出来。这样的话加入了“即兴”的元素,也就是奥尔夫教学法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能够最大化的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感受放松,真正从内心去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
通过总结以下是西平一小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1)老师们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自主意识,教学方法单一。音乐课的守旧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学校教师也因循守旧,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只看到了音乐教学的“教”,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没有思考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容易接受等等,没有注意到如何使学生更好更有效果的去“学”。课堂上的普遍情况就是教师放歌,学生听歌,然后教师弹琴,学生跟着唱歌。一节课结束了,回顾起来,课堂上听歌、唱歌,看似完整的完成了音乐的教学工作和任务,其实不然,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
(2)教学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上课不够灵活,闲置的多媒体等设施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讲,上课的形式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是兴趣,再或者给予他们新鲜感,往往上课的效果会更加具有影响力。教学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课堂的气氛调节不起来,反而会有种“资源浪费”的感觉。教师每次上课仅仅使用收音机和电子琴,甚至仅仅播放音乐,会让学生感觉音乐课程的单调乏味,对于上课的过程也没有期待,发挥不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使学生感觉音乐课就是“老师播放音乐,然后弹琴”,音乐课在学生心里的角色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对上课有无所谓的态度,更不会学习到太多的音乐知识。
(1)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加,不再仅仅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否则到头不仅口干舌燥,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在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学生们上课时,老师以学生朋友的角色进入开始,以做游戏的模式,引导学生去模仿,去唱、跳。学生也不再惧怕老师,而且完美的利用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学习和游戏结合到一起,使音乐课不单单是弹琴唱歌,而是综合性的音乐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越是积极,教师也越有动力,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受到好奇心和新鲜感,老师们要做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也在一方面促进了老师不断学习的能力,而教师也会从中获得乐趣和新鲜感,从和孩子的互动当中,体会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巧妙的课程设计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大大增加,解决了之前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完善。
(2)教学法是灵活的,我们应该学会结合实际情况,融合新时代的元素,去科学的运用音乐教学法。若教学设施的限制使教学法的实施具有局限性,找可利用条件使教学法更灵活化。比如在个别不发达或者偏远地区由于设施限制,教室里没有多媒体等可以播放录像的设备存在,这样从表面来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法的运用,但是知识和办法都是灵活的,这时候教师大可不必“生搬硬套”。对于原本要用多媒体播放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表演出来,这样既能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又能增加趣味,也为能有一种轻松的氛围做准备。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西平一小的实践的效果和前后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的教学法是多么的重要。一节看似简单的音乐课的背后,需要认认真真的去准备,去思考,去计划。一节完美完整的音乐课,不仅仅是依靠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和老师之间的配合和互动。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期间不仅仅是注重怎样使学生去学会,怎样去教学生,而是使学生原意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并且一起去积极的学习。虽然现在仍然有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观念有偏差,但是相信,只要教学法能够科学的应用到课堂教育之中,使家长看到学生从音乐当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就会使部分被陈旧模式禁锢理念的家长对音乐教育有个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