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2019-11-14 03:24高和平
娘子关 2019年5期
关键词:合影爸爸

高和平

虽然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却不曾想过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懵懂浑噩中守着父亲的灵柩,没有了昼夜界线,甚至意识都显得飘忽不定。恍惚中滤去嘈杂,避开尘嚣,笔尖流淌出的是虚幻和无奈,是凄风苦雨的日子,是苦尽甘来的喜悦。父亲在这些画面之间时隐时现,那无尽的慈爱,筑就着绵延的群山。

紧急电话

5月15日,来到天津儿子家第5天的凌晨,睡梦中,我突然听到床头的手机响起,蒙胧中摸起手机,屏幕上来电人姓名是高计平,我的弟弟,时间是4:40,心中便知一定没有好事。接通后听到的话语是“哥,爸爸走了。”我惊诧再问,回答仍然是清晰无误的那几个字,又补充“急救车刚走”。大致问了一些情况,放下电话,回应被惊醒的妻子问话,得到提醒:赶紧返回!

爸爸走了。一直身体健康豁达开朗,一年来照顾患病妻子的伟大丈夫,竟这样毫无征兆地和我们永别了。我呆呆地坐着,脑子无来由地搜寻这几日的经历,没有任何冥冥中的提示。作为家中的长子,是我不孝顺、是我指望不上、是我冷漠无用?爸爸临终之时,我却远在数百公里之外,未能尽孝,未能听到叮嘱,留下了终生遗憾。我恍惚觉得这件噩讯不是真的,爸爸也没有离开,还能与我们说话。我没有流泪,没有哭泣,心中似乎仍有些希望。眼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赶快乘车返回家中。

悄悄叫醒儿子,告知他噩耗,同样是吃惊。作为爸爸唯一的孙子,他们爷孙间感情非同一般,彼此间互为骄傲。再次确认讯息后,儿子反倒劝解我不必过度伤悲,说人生的临终如此畅快也是德行厚重的奖赏,但儿子说话的声音却带着无法掩饰的战栗。儿媳也醒了,眼神中透露着哀伤。

下午回到老家,进得爸爸停灵的家中,跪在已是生命熄灭的爸爸身边,妻子失声痛哭,儿子低声抽泣,我则泪如雨下。掀开盖在爸爸脸上的红布,老人家面容安详,肤色如常,仿佛正在沉睡。这样一位一生坎坷却矢志追求良善修为的长者,几乎没有享受到我多少孝心的父亲,就这样永远不再醒来了吗?临终前有什么想对您患难一生的老伴儿、儿女要说的话,就这样永远咽在您的心底了吗?之前两天,您还给我打电话,告知我家中一切都好,可放心在天津照看孙女儿,那应该是我主动问候的呀!这个懊悔,又累积进了我对您很多的懊悔之中,难道还有机会做解释吗?泪眼蒙眬摸着爸爸冰冷的手,这是我们父子最后的肌肤之亲。可叹我一生中竟然没有给爸爸洗过脚、擦过身,没有留在记忆中的拥抱,更没有守在床前端水喂饭、服侍便溺,他一直身体健壮,也没有给我们床前服侍的机会。听人说,人生一辈子,这样的善终,那是品德、修行的彰显,实属不易。但作为儿子,您的恩情就这样永远不能报答了。

正在病中的妈妈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眼睛红肿,吃力地告诉我那临终的磨难:5月14日,天气炎热,爸爸穿着一件背心出出进进。由于窑洞内外温差较大,最易感冒,受到妈妈责怪后又穿上衬衣。午后,爸爸又扛着镢头到屋后自家的红薯地上除草,不一会儿头晕呕吐,返回家中,怀疑中了暑,服了点丸药,仍觉不适。请来村中医生输上液体,爸爸觉得更加难受,硬是拔去了输液管。妹妹、妹夫带着其孙子刚从长治赶回,弟弟、弟媳也守在跟前,大家要送爸爸去医院,但得到断然拒绝。后来病情稍微稳定,以为一般感冒不会有事。到后半夜,爸爸又觉难受,凌晨三点多钟,自己下地小便后躺下不久,突然大哼一声,妈妈问话也无回音,用针扎手指、掐人中都没有反应。妈妈意识到不妙,开门叫来弟弟,弟弟打了急救电话后,家人忙乱施救。救护车来后,医生仔细诊断,无奈地告知:“早已走了,准备后事吧。”

丧事降临,家中的一切都变得惨然。

距 离

父亲走了,我永远失去了父亲。办完父亲的后事,回到家里,目及之处,皆是父亲生前的影子。我相信,父亲并未走远,他的魂魄就在周围,就在空中,离我们的距离很近。安放好父亲的遗像,睡在父亲生前起居的窑洞,却是没有什么特殊的境遇,觉睡得很稳很香,梦中也没有出现父亲任何的相貌。这让我不免产生些自责,我与父亲的情感距离就如此遥远吗?

不是吗?当我在天津接到父亲突然去世的噩耗时,除了吃惊,再无突出的反应。放下电话,我回答妻子的问话时,声音也没有悲痛的颤动,没有妻子那样流露出痛切和惋惜。当时我就深深自责,我这是怎么了?面对父亲突然去世的残酷现实,我却是几乎视同路人,麻木不仁,这还能算作为人之子吗?本是最近的距离表现出来的却是如此遥不可及。

父亲的一生大都在逆境中前行,特别是遭受了长达数年的不白之冤,吃糠咽菜“接受劳动改造”。与之相伴的是家人受牵连,人格受贬损,家庭氛围冷漠。在那种特殊的岁月中,连许多血雨腥风打下江山的功臣都未能幸免,不堪忍受折磨而选择逃离现实结束生命的事例并不稀少。令我佩服的是,父亲一直咬牙坚挺。为了妻儿家庭的完整,为了不放却对自己年迈母亲的尽孝,父亲默默无闻背负压力,用一种别人无视的坚强,艰难生存,坚定信念养育我们兄妹长大。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阻挡,他都能够做到柔中带刚,努力避免无谓的受伤,矢志不渝继续前行。这在后来父亲平反后担任村委主任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了不少事情。在这一点上,我最理解,最佩服,心理距离上与父亲最为贴近。父亲由一个农村中的毛头小伙,十六岁时随其父外出闯荡,来到隆丰沟村落户定居,娶妻生子,并先后担任村办煤矿矿长、村委主任等职务,退休后又热心公益事业,影响和带动了村风民俗。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这样的一生不可谓不风光。

我与父亲有着相近的心路历程,是我真切佩服父亲的核心因素。我从一位民办教师起步,经历了9个单位,一步步走上正处级干部岗位,精神动力很多是来自父母亲,自然还有他们提供的物质支持。这样的情感纽带,这样的性格特点,我觉得我与父亲之间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父子关系。所以,父亲的去世,我确实最悲伤,最痛惜。外在表现上的平静,应该是高层次的孝心,无所遗憾的责任体现。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吧?

有来吊唁的人安慰我,父亲突然病故,没有受到病痛的折磨,是德行厚重、良善修行的奖赏,对此我十分赞同。但这种态度,总觉得欠妥。如果患病卧床,让儿女们床前服侍,问候冷暖,倾诉衷肠,也可减少些儿女的愧疚,少留些遗憾。毕竟父子一场,骨血相连,怎么能突然间生死分离、阴阳两隔呢?一辈子宽厚待人、勤劳做事的父亲,您那样健壮的体魄,许多人都说能活到90岁以后呢。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与重孙辈享受天伦,比如出门到孙子、外甥工作的天津、长治走走,比如扩建您主导修建的村子里的寺庙等等,怎么能让生命的脚步戛然而止呢?我神情木讷,心中却在滴血;无闻哭声,心里却是痛彻的思念。亲爱的爸爸,儿女们坚信,您的灵魂已经到达人们谈到的极乐佛国。在那里,您同样是道德高尚的典范,您同样会勤勉精进,卓尔不凡,时受褒奖,再不会受到恶人的中伤。儿女们也请您相信,我们会继承您的品格,弘扬您的高尚,善良做人,和美做事,奋发上进,快乐生活,让您安息。这就是亲密无间。

亲爱的爸爸,下辈子您还做我们的父亲。

遗 物

整理爸爸的遗物,总会勾起长久沉寂在心底的复杂情感。爸爸一生的追求、奋斗,向往、苦乐,都在这些遗物中留存,如同生命的基因和密码。与之有着特殊缘分和关联的人,稍微静下心来注视良久,便可激活相关的影像。

送别父亲入土为安,亲友相继散去,十几天哄哄嚷嚷的气氛很快淡漠,我们兄妹守在年老体弱最为伤心痛苦的老妈妈身边,静静坐在爸爸亲手打造的房舍庭院之中,端详着已经老旧的家什用具,感受的是老人家大半辈子为家庭幸福,为妻儿老小生活安康所付出的心血汗水。

父母亲住的中间窑洞里的两支大立柜,虽然看起来极不时尚,不少地方已经油皮脱落,色泽陈旧,却已经诞生并使用了近半个世纪,没有一片现代的复合材料,真正是实木家具,很难挪动,是我们的家境开始好转的标志。柜子里有父母亲认为比较贵重、平常舍不得穿的衣服,多数是儿女们买的,大部分失去了时尚,可惜爸爸永远不会再穿了。一个鞋盒里整整齐齐放了好几条上等香烟,也是我们在过年和爸爸过生日时送的。爸爸爱抽烟,家里常常是烟雾缭绕。反复劝说下,虽然没有戒掉,却是抽得少了,我们送的档次也就稍微好些。但爸爸却是舍不得,平时自己买些价格便宜的,好点的都攒了起来。抽屉里是爸爸日常所用之物:老花镜、盒尺、充电器、电视遥控器、微型收音机等。爸爸虽然是一个老农民,却非常关心时事新闻,电视新闻节目每天必看。我时常带回几张近期的报纸、刊物,爸爸都要细细地看过。智能手机兴起几年后,爸爸学会了使用手机上网和收发微信,戴上老花镜躺在床上每天浏览,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比年轻人还着迷,妈妈对此没有少抱怨。抽屉里还有一个小笔记本,零星记载着爸爸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亲戚家的红白事情、本村的历史回忆等。老家雨下沟村有人编撰我们的家谱时,爸爸也是编委会成员,出了不少力。完成居住地隆丰沟村村志,是爸爸的一个心愿,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可惜戛然而止了。

爸爸去世后,妈妈拿出5张银行存款单,没有设置密码,让我们尽快取出或者转存,以防爸爸的名字被注销之后不好支取。我看到这5张存单的累计数,不免有些吃惊:11万元。父母亲都是农民,我们三个儿女长大成家立业,花去了很多积蓄。父母年老了,没有工资收入,生活全靠儿女们的孝敬,加上国家政策给予老年农民每月百十多元的生活补贴,平时还要支应门三户四的支出。好在二老都没有住过医院,省吃俭用,仍然积攒下11万元,对于父母来说,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唉,人生在世,“钱还在,人没了”,攒钱的意义何在?

院子大门走廊一侧放着3个大瓮,瓮中盛满了玉米,是父母亲舍不得荒芜院子后面那块土地而辛勤劳作的成果。放了一冬春,到了容易生虫的时节,需要晾晒,或者赶快出售。打听清楚了收购地点,装进编织袋放进轿车后备厢,我开车送至几公里外的桃林沟村跑马场,并自己找人抬到库房跟前,以每市斤8毛钱的价格,卖了222元。钱不多,却饱含着爸爸的辛苦,饱含着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春耕、播种、除草、秋收的付出。我把这笔收入交给妈妈,不在于多少,挂念的是爸爸一生的土地情缘,强化的是作为儿女的赡养责任。

当然,从数量上说,爸爸最大的遗物是我们家的院子,也是一位农民一生劳作的遗产:4孔冬暖夏凉的石窑,几间配房,方正封闭的宅院,住宅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前后十多年陆续建成。几年前村子里已经造册登记,计划拆除旧房子,村民统一住进新楼房。但时至今日,这个美好的设想仍然是水中望月,爸爸也未能等到住进新楼房的那一天,实在惋惜。与此彻底无缘的爸爸,您的遗产更珍贵的是精神、品德、追求、创造。整理您的遗物,感受的是崇高,体验的是伟大,承继的是奋斗,弘扬的是优秀。请相信,您的后人会做得更好。

家庭合影照

写字台玻璃板下有许多合影照片,记录了家人聚会、活动的情景,都是我拍摄的。冲印时,我都写上了相应的时间和地点。当我端详照片中爸爸的形象,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个幸福的场景。每一次合影,定格的都是家庭成员幸福的相聚,透射出厚重的亲情。

2013年正月十六的这一幅,我的儿子和两个侄女,手挽着他们的爷爷,都穿着厚厚的冬装,背景是南煤集团元宵灯会。照片上爷孙四人幸福的笑容与熣灿的灯火相互映衬,洋溢着浓浓的天伦之乐。父亲的孙子辈,有两个是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一个中专生,毕业后都有了固定职业,这成为父亲的骄傲,时常向左邻右舍介绍。这也难怪,后代有出息,高学历比例如此之大,安居乐业,确实是家庭中值得炫耀的事情。

同年8月15日这一幅,是我大侄女结婚回门宴结束之后的全家合影。一对盛装的新人立于后排中间,喜气洋洋。父母亲坐在前排居中的椅子上。因为时值盛夏,妈妈手中还拿了一个芭蕉扇,爸爸穿着短袖衬衣,神态自若。爸爸从16岁开始,从一个“外来户”起步,在隆丰沟村立业成家,有了我们兄妹仨人。又过了一轮二十多年,孙子辈也陆续组成各自的小家庭,可谓子孝孙贤,蒸蒸日上。今年3月29日,爸爸最小的孙女儿的孩子出生,爸爸妈妈一起到医院看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行的我当即拍下了温馨的场景。

2017年8月5日在平定玉皇洞前的合影,是我牵头组织的一次“老年旅游”,参加人员有舅舅、姨姨等16位家人,年龄最长者是78岁的父亲。那天天气很热,大家沿着林间蜿蜒山路拾级而上,一个多小时后登至洞口,个个衣衫浸湿,一起休息时留下了这张合影。爸爸平时言语不多,却是喜动不喜静。这些年,我利用节假日,租个车子,组织父母亲等长辈,先后游览了本市范围的七八个景点,一起在外午餐,还连续几年一起观赏元宵灯会,享受着文化宴会的快乐。可叹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有人生病缺席,或是卧床不起,或是与世长辞。所以,我在内心里也在抢时间,多让老人们出门走走。好在爸爸身体不错,每次都能参加,而且还在游览时主动介绍有关知识,令人佩服。玉皇洞游览之后,我计划下一站到娘子关水乡,却因故一直未能成行,终成此生遗憾。

我也算是个摄影爱好者,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本单位用“海鸥120”相机拍照,后来改用了135相机和胶卷。再后来,买下了自己的相机,自己在暗室里冲印、放大,所以我经历的大事都记录了下来,家庭合影照片更是拍了有百十多张。2017年正月初三中午,我姥娘家亲戚在市墨玉宾馆大聚会之后,我拍了合影照片,总计来了86人,乍一看如同召开了一次家族大会,其中有3对儿是当年春节有“大拜年”任务的小夫妻,包括我的儿子儿媳。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当然是我的爸爸。他的身份是这个家庭的大女婿、老女婿,是已经有了2枚第四世后人的“太姥姥”。这张照片我发在微信圈里,引起狂赞。

爸爸生前最后一张合影照片拍摄于2018年7月28日,妈妈的老妹、老弟各携其老伴,在金缘酒店举行了一次聚餐,我也被安排参加。这次拍摄中我用上了三脚架,照片清晰度非常好,酒店的背景也很温馨活泼。作为众人的大姐、大姐夫,我的父母亲自是坐在最中间位置,爸爸是那样雍容稳健,慈祥和蔼。除了大合影,我还有意拍摄了老夫妻合影照,爸爸、妈妈平生第一次这么正规地端坐在一起,恩爱有加。谈到已经去世的大哥、大嫂等人,大家自然感慨岁月不饶人,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心费力。谁能想到,仅仅不到10个月,以后的家庭合影中就再也不会出现爸爸的形象了。

世事难料,生命的长度亦无法预测。看到这些合影照片,就自然幻化出爸爸的故事,影响着后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真实生活。

父爱是伸缩性很强的财富,会随着子女珍爱的程度而变化无限;父爱是柔韧性很好的红线,可连接起家庭、国家历史文化的承传。父爱又是甘洌的陈酒,醇香陶醉中会泛起绝别的悲苦。我的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我们此生的父子缘分已经是烟消云散。但我始终执着地认为,我一直在享受着父爱。我会用余生努力传承父爱,弘扬父爱,一直成为父亲的骄傲。

猜你喜欢
合影爸爸
和雪人合影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合影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圣诞合影
可怜的爸爸
国外无厘头家庭合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