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大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人生处事哲学。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之道。诚信是一个人坦荡心境的展现,是一种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去实现自身目标追求的选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操守,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行的基石。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品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但是,从目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笔者进行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所表现的失信行为令人担忧。
假证及伪履历的泛滥主要体现在毕业求职中,许多平常不努力的学生为了在找工作的时候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采取投机取巧地方式伪造他人的获奖证书,并心安理得地投递到用人单位。据某报纸报道,一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接收了60多份毕业生简历,竟发现有7人同时为某高校学生会主席,4人为同一班级团支书。另外,据国家教育部统计,通过各种途径伪造毕业证书的学生居然在十几万左右,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当笔者调查这一问题时,许多曾经“伪造证书”的学生表示实在是“无奈之举”。大学期间,很多学生荒废学业,得过且过,当毕业时,才恍然知晓自己仅是普通中的一员,为了增加就业竞争的筹码,他们冒然伪造证书、编造资历,以求在竞争激烈的求职战场胜出,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然将自身置于最不堪的境地,妄图通过虚假伪造来提升能力水平的行为实属自欺欺人,即便在招聘环节蒙混过关,但是在将来的职场生涯中,失信所带来的后果会暴露无疑,人无诚信将难以在单位和社会立足。当然,许多用人单位对招聘条件的过分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高校是“天子骄子”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片净土,是国家培养“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然而,现今的高校已不再是净土一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负面效应对学校诚信教育带来了挑战和冲击,较为突出的就是考试中出现了抄袭舞弊等现象。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严厉打击和处罚考试作弊者,可仍有许多学生铤而走险,变着花样蒙蔽监考老师,甚至考前给任课老师送礼、请客等,以期望老师给自己打个高分。就连向来严格的四六级考试也难免不受其害。
各个高校都不乏考试作弊的种种案例,代考、夹带小抄、手机抄袭等各式各样的作弊手段屡见不鲜,学生诚信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的丧失使得各高校不得不加大对考风考纪的整治,据统计,每年各高校因考试作弊处分学生大概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尽管如此,学生仍然铤而走险,试图不劳而获,这是诚信缺失最直接的表现。
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实行的一项善举,使许多贫困学子从中受益,得以实现求学梦,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做出应有贡献。大多数贷款学生都能做到按时还贷,可有少部分学生在学校和国家一再加大学生助学贷款力度的情况下,妄图通过贷款获取钱财,消遣玩乐,在毕业之时也毫无还款的迹象,一拖再拖,诚信全无。部分学生不顾及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的后果,逾期记录被银行上传至个人征信数据库,造成信用污点,这无疑会对以后的个人征信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上述大学生种种失信现象,笔者认为各教育单位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基本道德规范,以便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而不是诚信缺失的土坯。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构想,以求探讨、商榷。
大学生诚信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朝一夕是不可能完成的。个人诚信档案是一个人信用的有力证明,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和规范作用,诚信档案关乎学生的学业、工作乃至人生抉择,如果真正纳入到个人档案当中,学生将会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诚信档案应作为个人档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指标,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诚信档案来查阅信用记录,将其作为人才聘用的重要指标,不仅仅是为了发挥信用惩戒的杠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举措,如实反映学生的信用记录来体现信用的价值。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的关键是在人与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用合法、公平、道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加强诚信教育的首要之举就是运用正确的理论来充实诚信教育内容。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认识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恪守准则,规范自身行为,将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为人诚不诚信首先在于自我的认知,意识与认知的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为与行动产生影响;另外,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教育相统一,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识,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和竞争意识,将促使学生意志力的迸发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相统一。
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诚信的成败。因此,应着力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学生中诚实与不诚实行为,从内心抵制不诚信行为,提高鉴别能力和自我认知,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敞开心扉,促进其诚信、健康、全面的发展。
诚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应当吸收和借鉴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人才培养思想的精华,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大力倡导和发展校园文化,把“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理念深深灌输到学生心中,创设良好的诚信情境。
注重情境创设和氛围营造,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地实现诚信教育目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情感和需求来确定目的,选择方法,考虑过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在重要时间节点,学校要强化对考生的诚信宣传与教育,以真实案例警示考生,考场的布置、安排要尽量考虑诚信氛围的营造,加大投入力度。另外,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先进人物、优秀学生为榜样,尽全力把学生培养成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讲诚信、守信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