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通 金堂县淮口镇第四小学校 610000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会学习、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应密切关注的。通过完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满足儿童求知欲。我在实际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之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那么如何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在探究中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更好地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素养呢?
教师要很好的保护和激发儿童好奇心,好奇心是诱发科学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并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教学中,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学中,我演示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假如不用石子,用空气可以让水上升吗?为什么呢?在教学《淀粉的踪迹》一课时,一位同学提出碘酒滴在土豆片上生成的紫色东西会不会有毒,好多同学都嘲笑他,而我却赞赏他善于思考,还让大家一起课后想办法,证明它是否有毒,保护了这位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对于孩子们在课外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我总是与他们一起想办法,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到你是与他们平等的指导者、参与者。
科学课上,应让学生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探索奥秘。由于小学生的专注力不够,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尽可能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只要他们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了,探究兴趣就会在无数次的亲身经历过程中慢慢产生,探究方法也会慢慢成熟。正是在许多次的主动探究、观察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记录,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讨论的习惯。记得在一次课外观察汇报课上,当孩子讲述在路边街道树上发现许多麻雀,还看见小麻雀张着嘴等待妈妈的喂食。傍晚时,麻雀成群结队地飞回树上,唧唧喳喳地像在开会,简直就是“麻雀天堂”。但在河边的柳树上,她仔细找寻未发现麻雀影子。我借机引导孩子们讨论以上现象的原因。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解释:因为冬天树叶掉光就能减少树木水分的流失,就象有的动物冬天要冬眠一样是为了安全过冬。有孩子又有新发现,他观察到大树脚下有许多绿色小草,冬天小草就枯死了,春天又冒出了绿叶。他猜想小草是不是用埋在土里的根安全度过冬天?他曾在冬天刨开泥土观察过小草的根真的并未枯死。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了科学的思考与判断,使下次的探究更具有有效性。
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热胀冷缩》一课时,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不是任何条件下的水都具有这种性质?学生们却作出肯定回答。我再出示科学家的结论:0℃—4℃之间的水有热缩冷胀的性质。学生们表示怀疑。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孩子们回家去用实验证明。课外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回家后有孩子用玻璃杯装自来水,标出水位,再放入冰箱中冻成冰,发现冰的位置高出水的位置,从而得以证明。有孩子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杯中,等冰融化到一些冰浮在水中时,标出水位,等冰完全化成水后,水位反而下降。孩子们主动地探索、求真,是因为他们要想证明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教师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观察人体》中,我调整教学内容,让孩子只针对皮肤进行细致深入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发现更多。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认为教材中 “身体表面都被皮肤覆盖着”应改为“身体表面除了指甲、眼睛以外都被皮肤覆盖着”。嘴唇皮肤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颜色不同,脚底皮肤较厚,身体遇冷时皮肤也有变化,皮肤在运动后或害羞以后会变红……
课堂毕竟时间有限,最明智的教法莫过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好让学生即使走出了课堂、离开了教师,仍然可以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可行的学习方法。对农村和城镇学生来说,用大豆纤维来织布,是许多学生都不曾知晓的。出示大豆纤维衣物,刺激了孩子们的感官,开扩了学生对纤维的认识眼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教材只探究固振动发声,教学时我增加了气体和液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还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声时,人类的耳朵都能听见。人类的耳朵通常只能听见每秒20-20000次范围内的振动。《了解空气》课后大家继续探究砖头、粉笔中有没有空气占据空间?用实验怎样证。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孩子们去探究。
科学课的教学应重过程轻结果,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监督。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去、完成同步练习中“探索天地”的实验或制作,对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加以记载并点赞奖励积分,让学生重视每次试验和制作,同时作为学生评选爱科学的“小发明家”的依据之一:这样逐步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是小学的核心课程,我想中国未来的科学教育也将如此,在改革科学教育的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让科学课堂更轻松、更快乐、更有趣,更有效。 高分低能是教育的悲哀,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是当务之急。愿我们的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科学知识,在走出学校少了老师的日子里,能够一路走得自信,成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