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其彬 安徽蚌埠技师学院蚌埠科技工程学校 安徽蚌埠 233000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进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对于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训基地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是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此,针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
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体系。随着这一理念的发展和渗透,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训基地也逐渐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课程资源等多个要素的协同,形成多部门多环节的无缝衔接,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管理链条有序和严密起来,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权限的明确化、对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的规范化,实现科学系统、全面协条的实训基地质量控制体系。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方面,实训基地的对象包含教师、学生、企业、其他受教育人员,有效涵盖了以职业学校为基点的多环节教育链条。另一方面,实训基地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为满足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教学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教学课程质量、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教学服务服务质量,这样就决定了影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既包括客观因素,如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设备、实训基地软件技术先进性,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教学者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手段、管理制度、设计内容等。此外,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中,资源的整合和高效配置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要避免设备设施、教师、场地、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消耗,尽可能提高实训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问题一:实训基地缺乏管理的系统性。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训基地虽然侧重在学科教学实践方面,但是仍旧不能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这是目前实训基地质量管理的突出问题。学校在实训基地质量管理中往往采用的是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将实训中心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并行,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实现专业化的管理效果,但是在实训设施材料、物资管理方面难以与课程内容或教学目标融合起来,二者之间的割裂导致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仅仅懂自己部门的质量管理内容,对于对方的质量管理内容不清楚,不能发挥出实训基地理想的运行效率。当两方利益诉求不一致时,也容易出现相互掣肘的局面,造成实训基地内部资源耗费的问题。
问题二:实训基地的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不全面,比如典型的一种评价体系是针对实训基地内部的质量管理评价比重太高,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是对实训基地外部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和内容太少。评价体系的不全面不科学对于教育对象也有着潜在的不利引导,师生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训基地内部质量评价的环节或相关教学内容中,忽视了外部的质量评价内容。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从“全面性”来考量,从基地内部、基地外部、社会第三方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问题三:实训基地的质量标准不健全不规范。实训基地的质量评价工作必须建立在客观完善的质量标准基础上,而当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质量标准存在缺失。行业内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通常都是以各个职业学校的教学标准为参考来进行评价工作。对于指导性标准来说不仅要包括实训基地的课程标准、实训基地的实际标准、教师授课和考核标准,还要包括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材研发标准等,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大多由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在小范围内进行标准的制定和建立,流程不规范、内容不科学不严谨,难以发挥出质量标准的应有效力。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在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职业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进行完善。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培训、实训基地质量情况调研、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确立三个环节进行准备。为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制定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案和目标。质量管理方案和目标的制定可以给实训基地内部外部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指导,同时也是对相关权益方的质量承诺。在方案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学校要兼顾到所有的参与方和教育环节。可以根据教育对象、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家长需求、学校的办学理念来制定实训基地的质量目标,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案和目标不能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实际状况相偏离,既不能故步自封,又不能好高骛远。另外,学校可以积极从国内外优秀同行中吸取成熟的经验,找出过程管理中的问题,制定质量管理的改善目标。
建立实训基地质量管理的标准流程。从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手册到质量管理的程序控制标准文件,再到实训基地的作业文件标准,最后落脚在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记录文件,全面构建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标准流程文件体系,为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覆盖教育对象、学校内外等相关利益方,从实践出发,组建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文件,有效实现基地质量管理的自我完善和优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