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爱红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战国)《管子·牧民》
【释义】国家有维作为支撑点。一维不存,国家就会倾斜;两维不存,国家就陷入危险;三维不存,国家就处于颠覆状态;四维不存,国家就灭亡了。这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礼是社会规范,义是行为标准,廉是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耻是不歪曲事实,不以错为荣。维,指房屋四个正方向之外的四个墙角,即房子的四个支撑点。
【作者简介】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又称管敬仲,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写作背景】《管子》一书为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著述的总集,后经刘向编订为86篇。书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牧民”,意指管人。《管子·牧民》收录的是管子关于治国管理之道的论述。
【现实意义】管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同时也非常重视德治。他把礼、义、廉、耻看作维系国家的四根支柱。四维尽绝,国家就会由倾到危,由覆到灭。其中,“耻”作为人的知善知恶的道德感,贯穿于四维之中,是国家存亡的最后底线。孔子也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礼仪治理,老百姓不仅有羞耻感,而且会自觉遵守规矩。
对领导干部来讲,礼是一种态度,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贯穿于对待群众的仪表仪态中;义是一种精神,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决策是否坚守公平正义;廉是一种品格,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耻是一种认知和良知,是明善知恶、不随波逐流的道德感。知耻乃立人之大节,不知耻则会无所不为,丧失道德伦理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导干部守规则、重礼仪、保廉洁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认识偏差,忽视对礼义廉耻的培养和塑造,没有把外在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感和良知,不把干坏事看成是一种羞耻,反而看成是一种“本事”。如果这种心理像瘟疫一样地传染开來,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不打自倒了。
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柱兴则国家旺,支柱废则国家亡。党员干部应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规范,培养廉洁的品德和知善知恶的道德感,引导全社会形成扬善避恶的良好风气。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