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多元化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特征。中國“一带一路”更是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倡议。其扎实稳健的发展趋势为各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契机和动力。应这种时代背景,人才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既具有本国文化又懂得异国文化,且用外语流利沟通交流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人才培养策略,进而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人才培养 英语教学
一、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的现状
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首先要搞清楚跨文化交际的内在含义是什么的问题。在1999年,胡文仲教授就对其含义提出了自己的权威见解。他指出,跨文化交际即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价值观、个人信念等均存在不同,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即会根据自己对事情的理解而进行交流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交流双方缺乏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很容易造成语言上的沟通障碍。
而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中,诸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师仍是“一言堂”模式,以讲解词汇、语法、课本知识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思想仍比较禁锢,文化素养和语言教学观影响了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跨文化学习意识淡薄,缺乏热情,面临“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局面。最后,现今高校使用的教材对文化的传播和导入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教学缺乏侧重性、细节性和系统性,无法为学生搭建起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桥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的师资队伍
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文化沟通上的交际,是人们和除本国以外人士进行文化的沟通、理解和认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首先要给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或者定期的跨文化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覆盖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内涵,教学发展理论和历史,让教师从中学习教学技能,研修理论,采取说课、听课、讲课或研讨等形式,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外派教师出国培训和学习,让教师直接切身地接触和体会西方文化,并从中体会文化间的差异,了解当地的人文习俗、价值观和世界观,了解文化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本国之间存在的不同。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
(二)调整课程设计,使教学活动开展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我们对于语言类课堂设计要体现两大方面。首先,还要继续沿用传统的对于基础语言知识的讲授,词汇、语法和语言教学都不容忽视。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能力的培养力度。尤其语言文化沟通交流能力要有所侧重。具体来说,在课前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直接加入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尤其对异文化知识的传播理解和传递要有所侧重,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异文化差别,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加大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而教学环节,教师不应直接单刀直入语言学习点,而应采取步步深入的方式对课文文化背景、文化的深层和表层内涵进行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纠正并加以指正,让学生对目标文化了解更透彻。而课后,教师同样不能轻视,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异文化的课外读物,让课后学习成为课上学习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更进一步得到巩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差异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词汇学习和翻译学习在所有学习项目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地道的外语,学习外国人怎样表述是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的,这一点决不能忽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已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学生在语言学习效果上表现为成绩不理想,尤其对跨文化的理解意识淡薄,导致无法顺应时代的新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岗位人才的需求。此外,高校教师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和保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速度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保持基础知识和文化交际之间的平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锻炼,自我提升,了解和感受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提升自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2017(23).
[2]刘国永.实 施 全 民 健 身 战略, 推 进 健 康 中 国 建设 [J]. 体 育 科学 ,2016(12).
[3]刘秀文.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谈起[J].艺术百家,2014.
[4]王元英.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俄语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8).
[5]付晓,刘尚伟.“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改革与开放(教育论丛),2018(02).
(作者简介:马琳,女,硕士研究生,吉林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