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有关问题研究

2019-11-13 11:12张健起雪梅代艳萍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育人

张健 起雪梅 代艳萍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部分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地方高校在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的主体影响因素。建议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协调好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度与资源方面提供保障,持续改进育人质量,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地方高校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 育人 问题 地方高校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28—04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开展专业认证及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推进产教融合、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普遍被认为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逐渐为更多高校所重视。各高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2][3],因此,校企合作育人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更多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且在育人机制上面偏重于宏观研究[4][5][6]。目前地方本科层次高校虽然也在进行探索实践,但成效不是很明显。国内有福建武夷学院、长春光华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效果[7][8][9][10],主要是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进行的有限试点和改革,因此,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攀枝花学院作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做了多方面的探索,部分专业群進行了改革试点,2014年起已经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毕业设计、企业实习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下文以攀枝花学院等地方高校合作育人的探索实践为基础,对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一、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基本方式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育人领域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合作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订单式的定向培养模式,共建校企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双师队伍模式,“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模式。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内容基本也围绕这五个模式展开,只是侧重点及效果各有不同。地方本科高校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除了学生实习与少量的技术合作外,重点集中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共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模式两个方面。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结合地方产业,从较近的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作为外聘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或者开办学术讲座;对于较远的企业,利用寒暑假时间,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学习,既提升了教师个人工程实践水平,又加深了教师对企业文化、企业人才要求的理解,进而在校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共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模式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通过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利用寒暑假将学生送到企业锻炼(企业实习)等方式来实现。[11]毕业生毕业设计可选择校内完成或者企业完成,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和方式。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书写规范,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技术要求和论文深度。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具备可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职业素养要求的各个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均有体现。

二、校企合作育人存在问题的具体表征

1.双师队伍建设方面

如前所述,目前地方高校推行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或聘请高级工程师到本校进行相关教学活动,高技术人才引进由于人事制度、薪酬等各方面原因,效果甚微;外聘教师由于自身有企业的工作任务,时间和精力有限,上专业课基本不可能,学术讲座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微小。另一方面采取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难以协调或解决的困难。首先,政策激励的持续性不强。学校虽然出台有关制度、政策,要求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这些制度往往是强制性的而非鼓励性的,实施1—2年后,教师的积极性逐渐削弱;政策长效机制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其次,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存在较大缺口。教师实践锻炼企业往往远离学校所在地,学校支持的有限费用通常不够解决教师的住宿费,此为削弱教师积极性的最大原因。很多情况是依靠学校下面的二级学院自行筹集经费,但是往往受财务管理制度所限,经费处理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最后,时间的约束。地方高校的生师比相对较高,教学工作任务相对繁重,教师一般只能选择在暑假到企业实践锻炼,不能保障时间。

2.毕业设计方面

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部分项目,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为学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搭建了较好的平台,但是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及效果往往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管理存在困难。大多地方高校远离中心城市,合作育人完成毕业设计的企业往往距离学校所在地较远,这样导致学校方面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本科生四年级面临就业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等因素更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第二,企业导师对毕业设计指导投入不够。目前学校遴选企业导师主要采取企业指派的方式,而企业导师往往工作繁忙,对学生指导有限。第三,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指导工作未能形成互补。企业导师对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成果要求了解不够,或者要求过低,学生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设计还往往存在论文或者设计说明书格式不规范、论文阐述学术性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3.企业实习方面

现地方高校执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企业实习环节一般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部分高校根据专业特点或者人才培养特色采取利用寒暑假加强学生企业锻炼的方式。但是,目前学生在企业实习仍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几种实习目标不同但过程、效果雷同。例如,一般来说,认知实习主要以参观形式完成,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和项目,毕业实习要求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进行综合实践,然而由于经费、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原因,以上几种实习大部分工科专业均以参观形式完成,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实习效果。其次,寒暑假实习推广实施阻力较大。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逐步深入过程中,学校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提升其职业素养,增长其实践见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少部分学生愿意在寒暑假期间参与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的,有的学生勉强参与实习,但效果事倍功半。

三、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层面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核心环节和主导。众所周知,地方高校学校层面的杠杆对学校的资源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如政策、标准、内容、资金等主要因素,二级学院的办学思路、想法的实现需要依靠学校的支持。如前文所述,目前部分地方高校针对校企合作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往往是强制性的而非激励性的,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力度方面也有待提高。另外,学校对校企合作育人内容划定不够明确,这样就导致与企业相关的都被纳入育人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工作的整体进步。还有,对校企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导致项目实施结果参差不齐。最后就是资金问题,地方高校在资金的支持上明显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部分项目的实施。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例,其实施过程和效果几乎完全依赖于二级学院或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过程与实际效果可能存在较大不同,学校给予的支持却完全一致,影响了项目实施效果及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2.企业层面

与学校签订框架协议的企业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体,需站在战略高度承担育人责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更多支持。企业除了关注职业技能领域,也要注重思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其他方面,企业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有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首先,对育人标准理解不准确。大部分企业是愿意承担主体责任开展合作育人的工作的,但是存在对学校的育人标准理解不够,对合作育人项目的遴选不够科学等问题,有时候企业的一些要求不能达到学校标准或高校审核要求。其次,对学生管理经验有待积累。相对于正式入职的员工,学生还没有完成身份的转变,存在一定惰性,如果企业管理不够细致或不到位,育人效果就会较预期存在差距。以毕业设计为例,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选题来源于企業生产实践且有企业导师指导,理论上讲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会较好,但是由于之前陈述原因,毕业设计成果往往较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最后,少数企业合作育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方往往是把效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地方高校资金相对紧张,在校企合作育人环节,地方高校经费有限,因此部分企业及其员工积极性不高。

3.学生层面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效果除了受限于学校和企业方面提供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外,更主要的是受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意识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意识在学生进校的入学教育时就已开始着力培养,但是总体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显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意识仅仅通过经常性的理论教育与思想引导是不够的。另外,教师对在校引导认识差异性也比较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引导不是分内之事,不愿意在此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有此意识的教师的引导工作大多只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总体而言,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仍然停留在学生个人素养的积累和认识上,企业实习效果始终得不到提升。以学生生产实习为例,大部分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学校提供了寒暑假实习的机会,很多同学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即使参加也应付了事。因此,学校、企业还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意识。

四、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改进方向

1.发挥学校主导性

在校企合作育人中,不论从内容还是机制上,学校一定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对接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业,在政策、内容、标准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方面,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政府争取校企合作育人政策;学校自身出台的激励政策,要注意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内容方面,学校应对校企合作具体内容做好界定,即明确哪些合作是学校重点支持的,这些合作要不仅能切实起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效果,而且能够激励二级学院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以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标准方面,在划定主要内容基础上,对校企合作各个方面的标准需做质和量的要求,把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衡量基础性要求,体现育人绩效。资金方面,对资金进行科学的测算,保障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尤其针对地方高校远离中心城市的具体问题,学校要出台不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调动师生积极性,保证育人效果。

2.企业具有主体性

在具体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要保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首先企业应充分了解应用性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育人的重要指导方向。技术项目的遴选是体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的项目主要是技术项目,在众多项目中,只有一部分项目可以用来校企合作,因此要做好合作项目遴选工作。并要注意了解合作高校二级院系项目的研究方向,确保合作项目能按要求完成。企业对学生管理作用的发挥需有以下方面作为保障:第一,企业培训工程师或指导教师的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更要注意遴选,除了个人的业务能力外,要对学校的管理政策及质量标准有较好的掌握,同时对学生认真负责,能够认真履行指导责任和义务。第二,培训规程及管理要求。企业对培训规程一般准备较为合理,但是对到企业实践的学生要求方面考虑不足或要求不严,学生企业实践效果不佳。在合作企业实践学生,可按员工模式管理,育人机制要细化到每个学生,实行一定程度的优胜劣汰,例如采取转岗、实践预警等方法进行强制性管理,表现极差的学生可退回学校,取消其在企业实习资格,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校企育人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