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卓林 李佳
摘 要: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本文以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即将进入生育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生育意愿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较强,生育性别对其影响不大,生育目的功利性较弱;对政策环境变化的了解较少;第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事业发展前景与经济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孩子的健康程度以及家中长辈的期望等因素均对其是否具有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通过政策背景下人口生育数量,人口生育率的部分反弹,结合我国的生育水平与社会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普通民众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关键词:全面二孩;生意意愿影响因素;大学生;人口结构变化
1 选题背景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存在极大的影响。而以即将步入生育期的大学生为例的青年群体,他们生意意愿的变化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整个生育群体生育意愿的变化和反应。
1980年9月发表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出台实施。同时,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国策的全面实施,使我国仅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就历经了一个飞跃式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即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根据1995年以来总和生育率不足1.5的低生育水平推断,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这样较低的生育率,那么在2100年左右,中国将失去28%的人口,人口将降低至6-8亿水平。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涨2.89%、1.60%。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同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就目前数据推算,我国将在2028年前后迈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且在2037年前后进入超少子化——超高龄化并存的人口年龄结构状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鼓励家庭生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茆长宝,穆光宗,武继磊,2018)。
2 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较为严峻,存在性别比失衡、少子化、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等(2014)提出人口学家通常会使用 “意愿——行为”模式假定个人的生育行为是由个人的生育意愿转化而来。因此,了解个人的生育意愿,就可预测个人的生育行为,进而预测人口的生育水平。本研究基于全面二孩背景下,对成都市城市大学生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结合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成都市大学生生育意愿进行分析,得出其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风笑天,沈晖(2016)提出在生育意愿调查中,由于生育是由夫妻共同决策并实施的行为,因此,仅以女性作为生育意愿调查对象的做法是不够恰当的。目前关于“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多以女性为调查对象,不够全面,此次研究将选取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更为合理。同时,该研究能收集到成都市大学生群体的生育意愿相关数据,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围绕如下问题展开:(1)我国目前在开放了“全面二孩”政策后目前的人口现状如何?(2)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目前我国的低生育率现状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人口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笔者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成本——效用理论”、“数量——质量替代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及“文化扩散化理论”为理论框架支撑,提出研究假设,并基于此于成都市区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大学发放调查问卷422份并有效回收300份(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工业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对回收的問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成都市大学生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意愿生育时间、生育动机与影响因素),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问卷作为参考背景,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作为参考数据,结合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我国人口形势、研究方向的了解来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
4 成都市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本次共分析有效问卷一共300份。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60人;城镇户口155人,农村户口145人;独生子女144人,非独生子女156人。其中经济因素成了影响未来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薪资都有着较高的预期。
成都市在校大学生对于以后养老方式的选择中,148人选择个人养老的方式,比例占到了49.3%,而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反而最低,仅有67人,占总样本的22.3%。
而大部分大学生的意愿婚配年龄都在26-28岁,相比于传统的22-24岁婚配,相比延后了4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计划婚配后生育时间大部分选择在结婚1-3年或3-5年内,两者占比都在29%左右,而5年以上的人数占比达到了24%,仅有6.8%的人数打算结婚当年生育。说明新时期青年的婚配观念正在发生着向晚婚晚育方向的转变。
在生育意愿的观念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生育意愿且希望生育孩子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的人数为最高。同时高达80%以上的人群不认为第一个孩子的性别会影响第二个孩子的生育,说明男女不同的观念正在年轻一代中减少。
女性大学生大多希望在婚后1-3年生育,而男性大学生则大多希望在3-5年内生育,可以看出,因为个体性别差异,男生更多承担家庭责任与经济,更希望在有一定实力以后再生育,而女性由于身体因素影响则期望能早一些生育。且所调查大学生年级越高,对于生育因素的考虑越多,更多地会考虑更多现实成因。对于将来婚姻与生育的影响无论城市或者农村,大学生普遍生育观念较为一致,说明大环境影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观念影响,在生育观念上,城乡的差距已经随着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而水平层级更高的高校学生对于养老的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并且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增加。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其中,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态、初婚年龄、兄弟姐妹数量等。从性别来看,由于女性的生育和照料孩子的成本大于男性,所以男性的生育意愿高于女性。从年龄来看,低龄群体的生育意愿低于高龄群体。初婚年龄越高,生育意愿越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城乡属性、收入和性别偏好等。多数研究认为收入与生育意愿呈反比关系,即收入越高则生育意愿越低,其原因在于较高的养育成本会使收入水平较高群体的生活水平降低。
5 未来人口形势前瞻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当中的相关数据及其人口生育率预测,如果我们持续维持目前的生育率数据,未来的中国人口将在达到14.78亿左右的水平之后將会逐步下降,中国人口的总数量将会在2020年达到高峰,中国人口的总数量将会在2020年达到14.78亿的峰值.自2007年以来,中国人口大致维持每年出生16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的水平。预计2020年后,中国总人口将转入负增长,急剧增长的死亡人口将覆盖新生人口数量,2020年年平均死亡人口将升高到1300万以上,2030-2050年年平均死亡人口将可达到2500万人口以上,2030-205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1000万左右,每年净减少1500万,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将维持在8亿至10亿水平。
6 结论
受我国当前生育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在已开放“全面二孩”的政策背景下,但我国目前的生育形态已与上世纪的生育形态完全不同。在经历了短暂性政策性二孩生育释放后,我国已进入了文化性低生育阶段。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少儿人口比重、拉低老年人口比重,放缓了老龄化进程。但未来我国仍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人口负增长型社会。政策性生育措施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对人口生育率逐渐降低,老龄化程度逐渐升高的进程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于以成都地区大学生为例的群体进行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重男轻女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于此同时,适龄青年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率的不同表明了虽然适婚适龄青年存在平均为1.9的生育意愿个数,但由于经济环境、社会压力、前程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育率都在各个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文献的梳理,还发现了较为发达地区的城市地区生育率低于农村地区。收入与生育意愿呈现了反比形态,较为高昂的养育成本都抑制了事实性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茆长宝,穆光宗,武继磊.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全面二孩政策与鼓励生育模拟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8,24(04):56-65+76.
[2]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学,2014,(04):78-97+206.
[3]风笑天,沈晖.应该调查谁?生育意愿调查的对象选择及其影响[J].人文杂志,2016,(09):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