蔄靖宇 张梅琳
【摘 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组合体画图教学内容为例,从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法;组合体
中图分类号: G712;TH12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58
The Practice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Combinatorial View Teaching
MAN Jing-yu ZHANG Mei-lin
(School of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Tak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mbination drawing as an example,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r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task design, task implementation and task evalu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se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have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Mechanical drawing;Task-driven method;Assembly
0 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各类课程教学中颇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分享了所取得的成果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探索及经验积累。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注重理论,更注重实践。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加以改观。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对于点、线、面、体、立体的截切与相贯等内容,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而组合体绘图、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应以任务驱动法教学会更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本文以“组合体画图”教学内容为例,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包括设计教学内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等。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通过任务来复习、覆盖已有知识,并探索新知识新内容;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接受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任务,能够“伸伸手、跳一跳、够得着”。
在机械制图组合体的教学中,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组合体画图”这一教学内容上。确定总任务为根据组合体木模绘制三视图,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将总任務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分别为:(1)学生分组。课前进行小组划分并下发实物模型,约5人为一组,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由教师统筹安排,以保证小组间的水平相当,并由教师指定一名基础知识扎实、善于表达与沟通的学生为组长;(2)准备A3图纸,绘图工具及图板;(3)对照手中的组合体木模,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讨论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4)合理选择主视图及绘图比例;(5)确定各视图的作图基准线,确保布局合理;(6)画底稿。逐个画出各基本体的视图,对每个基本体,要三个视图同时画;(7)校对与加深;(8)书写标题栏。
2 任务实施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因此,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完成任务的正确顺序,教师可将上述中的3-8项子任务写在黑板上,以提示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以下环节:
(1)温故而知新。这是引课,通过多媒体,简明扼要地回顾上一节中已经学习的内容: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关系、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然后引入本次课程的理论基础即组合体分析方法,通过多媒体与示教模型,讲解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特点、适用场合及分析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强化形体分析法的精髓——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结合本次教学下发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明确本次组合体模型为叠加型组合体,利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会更好。
(2)组合体分析。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是本次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它是对本讲新知识的即时应用,同时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综合应用。在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的投影,立体的截切与相贯,但还没有涉及到综合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可以采用问答形式展开,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手中的组合体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是哪种基本几何体;每个基本体有没有截切,若截切了,投影会有什么特征,作图时应注意什么;相邻的两个基本体之间是什么样的表面连接关系,若有相切、相交(相贯)现象,应该先画哪个投影,作图时应注意什么。同一小组下发的模型是一样的,小组成员可以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组内讨论、分析,集思广益。这一教学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对原来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自身实践检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主视图选择。主视图通常反映组合体的主要形状特征,是最主要的视图,因此,主视图的正确选择特别重要。选择主视图时,应遵循的原则:最能反映形状特征;虚线尽量要少;视图数量尽量要少。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模型各个角度放置一下,通过对比找到最佳的放置效果,经过小组内部讨论,最终确定正确的主视图方向。教师要不断观察,对主视图选择不合理的学生,要加以指正引导。
(4)底稿绘制。实践中,学生即使组合体分析合理,主视图选择正确,在真正画图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图纸布局不合理;三个视图任意摆放;一个视图一个视图地绘制,从而导致投影不对齐、工作效率低。所以,学生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教师要强调并及时巡视,应严格执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切不可随意放置主、俯、左三个视图。对组合体,利用形体分析法拆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后,应逐一对每个基本体同时画它的三视图,这样做的好处是,投影准确,效率高。
3 任务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任务评价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成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
学生完成任务后,首先进行小组内的自评,尽管每个小组的绘制模型是一样的,但个体间的差异还是会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时,需要组内成员对比、分析、协作,共同确定最终的表达。
接下来是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从每个小组中抽调出图面质量较好的一幅作品,通过幻灯机投影到屏幕上,并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成员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有哪些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每位学生都是评委,通过对照实物模型,点评其他小组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实际上,点评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教师点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剖析讲解,对重点内容,要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印象,对于学生的優秀表现和规范操作,则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有获得感。
4 结束语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组合体画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熟悉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图步骤,提高尺规作图技能,增强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合机械制图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秉承“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准则,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和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素质教育,2007,(7).
[2]郭招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工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4).
[3]王技德.AutoCAD机械制图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
[4]罗红萍.项目式教学法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