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

2019-11-13 01:36陈友广
科技视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省赛工匠比赛

陈友广

【摘 要】在分析工匠精神培育缺失的原因,并且清晰认识到重塑工匠精神紧迫性的基础上,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炼塑造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并加以实践。结果表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性成果,但仍需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优化。

【关键词】工匠精神;实践探索;匠心;5S;匠才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18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87

1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1 伦理层面

工匠在“士农工商”的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地位很低,“学而优则仕”的选拔用人机制造成了尊士鄙工的职业等级观念,这种职业等级观念在科举制度确立后加更凸显。“君子不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孔孟儒家思想倡导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老百姓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迅捷,日新月异,“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流。但是,家长的观念偏见依然存在,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定位绝大多数是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做一线技术员。即使是做了一线技术工人,也不是长久之计,没有立足当下去钻研技术,从而提高技艺。

1.2 社会层面

从成立新中国到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一穷二白,物质匮乏,文化大革命使得传统手工业遭受的打击令人难以想象,工匠精神无从谈起。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个体经济”、“炒股经济”、“房地产经济”、“互联网经济”四个阶段。当前社会中有部分人热衷于“短平快”的发展模式,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弘扬工匠精神似乎是天方夜谭。

1.3 国家政策与教育体制

工匠精神自2016年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社会关注度此起彼伏。然而,国家只是在政策和文件上强调工匠精神,与之匹配的可实施标准却推进速度很慢。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缺乏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细节,长期以往,恐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由于教育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误导家长和学生推崇大学、轻视职业院校,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失败后被迫选择的差生,绝不是学生自主选择高职院校从而学习职业技术或技能的优等生。

2 重塑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紧迫性

2.1 培养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迫切需要

实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早就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职业教育的范畴,日本的高级技工占产业工人的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仅为5%。我国正实现制造大国(量)到制造强国(质)的飞跃,目前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及其旺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需要提升劳动者的技艺和职业素养,而不仅仅是依靠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塑造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并在实践中强化这一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关系。首当其冲的是“供”,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优质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其次是“需”,国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红利,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老百姓急切渴望获得更高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它与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需求完全吻合,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供需矛盾的“敲门砖”。

2.3 塑造工匠精神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

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质量。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0.4)》指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其中,德才兼并的高级技工的稀缺程度创历史新高,這种状况制约了生产工艺,影响了产品质量,最终限制了“中国制造”的发展水平,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技能是高职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绝非仅靠一技之长,专业技能决定的是“是否能够用得到”,而“是否能够留得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任何吃苦耐劳、诚信踏实、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都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因此,塑造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这种潜在发展能力必将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发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持续改善。

3 塑造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与实践探析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价值取向,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它分为三个层次:从业人员专注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精神;从业人员忠诚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从业人员陶醉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

3.1 以吴健雄精神为引领,打造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

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造就了两位科学家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国、创新、求实、律己”是吴健雄精神的完美诠释,正是吴健雄所秉持的注重细节、坚持专注、精益求精,促成她取得“世界核物理女王”的美誉。“匠心”原意是精巧的心思,可引申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心灵。“工于末有高求,求精与极,求美与华,其工虽久,其技虽繁,其境虽艰,其利虽微,而久造福于世”。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吴健雄陈列馆为文化引领,以吴健雄节为活动题材,现代职业人课程《走进健雄》贯穿学生的校园生活始终,以吴健雄的人生为主线,创作了《吴健雄传》、《走进健雄-纪念吴健雄诞辰一百周年》读本、《吴健雄-献身物理科学的一生》画册等系列作品,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匠心”的洗礼,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担当,有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有专业技能,有科学素养,有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人。

3.2 以“5S”为抓手,强化学生的操作行为习惯

在我院的实训课程中,工具摆放是5S管理的一部分。5S管理具体包括操作前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操作过程中工具、量具、零件的摆放和及时清理;操作后机器、工作台、刀具的清洁、保养、维护等。

学生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始终要做到规范操作、注重细节,长期以往,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匠人打好坚实基础,最终实现“成人”与“成事”的“人事合一”。

3.3 以“SOP”为指南,提升学生的加工产品质量

当面对提问“为什么人口只有6000万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时,西门子公司总裁坚定而自信地回答:这依靠的是德国人敬业严谨、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标准作业流程(SOP)的严格执行,德国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肩负着生产一流产品的神圣使命和义务,必须全力以赴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和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为了实现制造,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这就是SOP的作用。SOP就是采用统一的格式以流程图的形式图文并茂的描述操作步骤,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操作,实现标准化作业。

3.4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时代主题,炼就健雄人的“匠才”

3.4.1 以校赛为基础,孵化校级以上赛事的比赛选手

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健雄杯”创新大赛、职业技能比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健雄杯”创新大赛由参赛学生自由组队,自定创意主题,邀请专业老师指导,按照学校发布的时间节点提交作品、自我展示、评委交流三个环节,最终由评委团队筛选出优秀作品。所有的优秀作品推荐到省里,一旦被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继续有更多的经费支持,参赛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校职业技能比赛是每个专业举办一项赛事,获奖选手作为市赛和省赛的备选对象,参加省赛社团的统一训练,继续提高,为市赛、省赛做准备。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着眼于省双创比赛,提前准备,孵化好的创新项目,发掘好的比赛选手。

通过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战,学生“以身体之、以心会之”,真切地体会到技能仅仅是比赛的一部分,也仅仅是将来工作的一部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技能的始终,是职业技能活的灵魂。

3.4.2 以省赛、行赛为窗口,培育比赛的优秀选手

经过一系列的校赛选拔,呈现出一批有潜质的比赛选手,各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将他们汲取到社团中,定期开展专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实行分层指导,已具备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由社团指导老师根据省赛、行赛的标准个别指导、重點培养,学生逐步成长为优秀选手。

3.4.3 以国赛为样板,打造省赛、行赛的精英选手

省赛和行赛都会以国赛为基础设立相应的赛项,省赛也会参照往年的国赛赛题进行重新架构。所以,对专业社团中参加过省赛以及专业综合能力突出的选手,指导老师会以往年国赛赛题为样板,强化线上线下指导,“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定期拉练,一是让学生在拉练中熟悉比赛环境,掌握比赛节奏;二是在模拟比赛中找专业盲区,以便于后续的针对性练习;三是找差距,相互学习,取长去短,逐渐成长为精英选手。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我校在国赛、省赛、行赛及市赛中不断涌现优秀选手,取得了一系列奖项,也有选手被选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培训对象。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可分割,更不能出现“两张皮”。只有整个社会尊重技术技能,技术技能人才才会乐业、勤业和精业,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孕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一枚.“工业4.0”将牵引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移[J].职教论坛,2016(16):68-69.

[2]邵安菊.“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升级的路径及对[J].经济纵横,2016(6):42-44.

[3]徐飞.办一流工程教育育卓越工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6.

猜你喜欢
省赛工匠比赛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省赛中再次斩获一等奖
“省赛”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
“省赛”指标参照下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专业性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370份学前教育本科生的样本
工匠神形
省赛分赛区活动剪影
工匠赞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