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杰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453200
胆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术式,已在临床广泛普及。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孔腹腔镜技术实现了患者的微创及无瘢痕要求,并逐渐取代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但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规器械操作影响胆囊三角的暴露、重要管道处理,导致手术难度、风险及时间增加。因此,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关键点在于构建腹腔镜下操作空间并暴露胆囊三角。本文选取我院94例胆结石患者,分组观察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胆结石患者94例,均为胆囊良性病变,无上腹部手术史,近期无急性炎症发作,排除合并胆囊脓肿、肝硬化及胆囊萎缩等胆囊病,依照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女27例,男20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34±9.68)岁,胆囊息肉16例,胆囊结石31例;观察组女28例,男1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86±10.21)岁,胆囊息肉15例,胆囊结石32例。两组基本资料(性别、胆结石类型、年龄)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取平卧位,全麻,于剑突下偏右1cm处做一个操作孔,脐部下方约1cm处做一个观察孔,肋缘下右腋前线2cm、右锁骨中线2cm处各做1个辅助操作孔。经主、辅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从胆囊床剥离胆囊后,对胆囊床电凝止血,在切口粘贴无菌敷贴。
1.2.2 观察组:给予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取仰卧位,全麻,脐部下缘做一个1.5cm的弧形切口,用卵圆钳夹住切口保护器放入患者腹腔。手术台右侧固定悬吊架,将2根1.2mm(直径)钢针分别于脐上3cm、右肋下3cm皮下穿出。安装悬吊器,悬吊腹壁,暴露手术空间。经切口保护器向腹腔置入手术器械、腹腔镜,分离胆囊、胆囊三角区,并夹闭、断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从胆囊床剥离胆囊后,经脐部下缘切口取出,对胆囊床电凝止血,并在切口粘贴无菌敷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术后6h、12h、24h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2.1 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2 VAS评分 两组术后6h 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自1987年第1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得到快速发展。微创是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已逐渐普及[2]。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器械置入,克服单孔器械操作困难,促进手术顺利完成[3]。
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以下局限性:(1)由于手术器械集中,器械相互干扰,导致手术时间、手术难度增加;(2)器械间相互干扰,影响术野,易导致胆囊周围器官受损、出现等并发症,进一步影响术野,产生恶性循环。为避免上述局限性,观察组采用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吴健等[4]研究显示,“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小,伤口疼痛轻,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恢复快、几乎无创,更接近患者追求的美容效果,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创伤小,美体效果明显;(2)器械置入减少,操作空间增加,相互干扰减少;(3)穿刺孔相对较多,术野清晰且操作方便;(4)由术者指控主、次操作孔,术野与术中操作一致,提高操作灵活性,降低手术风险;(5)降低对患者肠道的影响,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6)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镇痛药、抗生素剂量。陈胜[5]研究显示,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加速术后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此外,从物理角度,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悬挂线作用于胆囊壁一点,压力小,可防止小结石进入胆囊管。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可知,胆结石患者采用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