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2019-11-13 08:50
物理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鸣笛变阻器电流表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浙江 台州 318000)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通过典型例题探讨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1 平面几何知识的运用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光学等问题经常涉及图形分析,因此数学的几何知识就派上了用场。

例1(2014年安徽中考):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透镜用图1(1)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1(2)B′A′中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

图1

(1) 请画出图1(2)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成像光路图;

图2

解析:(1) 运用光学知识,画出如图2的光路图。

小结:本题的解答主要运用了三角形相似性质以及合分比性质等数学知识。

2 比例知识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会用到数学中的比例知识,特别在解决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时,合理运用合分比定理,能达到既准确又快速之效果。

例2:如图3所示,假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接通a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5∶7,而当开关接通b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3∶4,则R2与R3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图3

3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运用

物理规律需要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武器”。

例3:有一辆客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大山(公路穿过一条隧道),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汽车鸣笛后,经过3秒听到了回声,请问汽车鸣笛时距离山多远?

解析:方法一:设汽车鸣笛时,与山的距离为s,由图4可知:2s-60m=3×340m,解得:s=540m。

图4

方法二:设经过3秒后,车离山的距离为x,则2x+60m=3×340m,解得x=480m,故汽车鸣笛时距离山的距离s=480m+60m=540m。

小结:设未知量、通过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是基本思路,由于未知量设法的多样性,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

例4:如图5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不变,R1=6Ω,灯L标有“6V,3.6W”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3A,滑动变阻器标有“3A”字样(电源电压8伏)。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只闭合S2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

图5

小结:由于物理量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量有变化范围的要求,而求解这些范围问题就要运用数学中不等式知识。

4 函数知识的运用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问题涉及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关数学知识。

例5:假设有一个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为40Ω,将其与一个阻值为8Ω的定值电阻串联,外接电源电压为15V,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其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例6:如图6所示,一个体积为V的实心长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长方体浮在水面,水下部分的体积为V1,现将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切除,再将剩余部分放入水中,若要求长方体剩余部分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V′与长方体的体积V的比值最大,则长方体的密度为多少?

图6

小结:在解决有关最值问题时,先转为数学中某个函数问题,然后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在初中物理中,与最值有关的问题大多用二次函数解决。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并加以巩固。

猜你喜欢
鸣笛变阻器电流表
测电阻试触法的一个疑难解释
庚子清明国祭(二)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玩转滑动变阻器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
例析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例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流测量“三部曲”
江山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