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

2019-11-13 05:51:28卓莉蔡国星
报刊精萃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榜样中华

卓莉 蔡国星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太平实验幼儿园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增强幼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幼儿民族感与自豪感。摆正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方向,从小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形成优良品德。

一、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指的是自文化产生以来,在中华五千年悠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继承、发扬的,且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内涵博大进深、历史悠久的优良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代表这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与劳动结晶,是中华人民宝贵的财富。[1]

2.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幼儿民族情感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传统文化时常伴随在幼儿的身边,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与准则。优良的传统文化能让幼儿从生活在体会到归属感感与自豪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2]

有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多彩多姿,他包括文化、艺术、风俗等各方各面,而且还与各种不同环境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品格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优秀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

二、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

1.情景教学营造德育氛围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几乎每天都会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选择怎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关键。传统文化教育应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教育,因其特殊性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

情景教学模式就一种比较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好情景教学模式的有点,可以有效的避开传统文化中比较枯燥的部分,把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传授给孩子。比如,教师在学习传统文化礼仪时,就可以要求孩子都穿上汉服,在学校习汉礼仪,不仅要学会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尊敬,还要懂得同伴之间互相谦让。一节有趣的礼仪课程不仅营造了优良的德育气氛,还让良好的品德深深的刻入在幼儿的骨子里。

2.创新传统文化学习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仅凭教师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远远不够,幼儿年龄太小,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创新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重阳节将要到来之际,教师在解释节日的背景下,可以带领幼儿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想比作幼儿对父母、亲人许久不见的想念之情,从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赋予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录视频,送寄语”的方式来促进幼儿表达自己对父母思念的情感。在学习了王维的诗词之后,充分发扬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的诠释。

3.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在中华长如烟海的文化里,出现了许多具有人文价值且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通过节日氛围向幼儿传递优良的传统文化,并整合已有资源,科学把握教学手段,以幼儿实际情况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在各大节日来临之时,教师可以举办综合性的活动,按照不同年龄段举办传统节日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参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帮助孩子了解中国人的节日习俗,感受节日气氛,分享节日的喜悦,体验与同龄人共度节日假期的喜悦。

三、树立良好榜样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幼儿的视野还没完全成长起来,他们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身边的人與事,家长与教师必须担负起榜样的重任。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地形成的。如果家长和教师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能从中得到熏染,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学校教师就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做事不骄不躁,对同事和学生都很有耐心与礼貌。在家里家长也应该上对父母尊敬孝顺,下对晚辈不宠不傲。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而养成习惯。相反,如果教师和家长具有一些坏习惯,同样会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借助榜样的力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之一。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劳动者长久以来辛勤与汗水创造的,它与人民的生活情感紧紧相连。幼儿时期是成长启蒙阶段,性格、品德都在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担当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使命。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榜样中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6期)2009-08-07 06:56:22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5期)2009-05-26 0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