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银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三板桥办事处灵峰小学校 551700
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儿童入学前只掌握母语的条件下,在低年级教学的同时辅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效果更好。因为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这里的孩子都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汉语基本听不懂,普通话讲得再好,孩子们也听不懂,那他们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的地方,难懂的地方要用少数民族语翻译过来,让他们听得懂,这样效率才能提高,从而达到增强教学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9 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民族地区当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这要作为一个要求来提,不然,这个干部是当不好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做工作?”由于灵峰小学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65%以上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本民族母语语言环境中,在这种以母语为主要交际的环境里,它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入学前都不通汉语,甚至很少听到别人讲汉语,一入学就要学习汉语汉文,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很难吸收,学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提高很慢。为此,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课堂教学,汉族教师有必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一)加强对培训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教师,应当学会少数民族语言,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时,适当地使用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有利于和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沟通。因为有着“共同语言”,所以师生间容易产生亲密感,从而使师生间达到心理上的协调。在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和包容的作用下,在师生间使用“共同语言”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师生间在课堂中很容易产生真诚、信任、愉快的心理气氛,使课堂上充满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这种气氛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
(二)编写教师培训学习民族语言教材
培训教材编写应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需求、学习方式的需求、特殊学习目的的需求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除一般的日常用语以外,应多选择与教学相关的语言内容。既然培训目标在于提升教室的民族语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和完善过程中要注意多选择一些口语性较强的词汇或句式,突出口语运用的特点。此外应编制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配套教材。学习者作为“用户终端”,应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在专家的指导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还可制作一些电子音像教材作为辅助教师自学的材料,这样可以使那些工作比较繁忙,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自学。
(三)学校定时邀请民族语言专家对教师进行民族语言培训。
学校要聘请多年从事双语教学研究的专家、本地从事研究民族文化的研究员、以及多年从事双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任培训的授课教师,对不懂民族语言的汉族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四)汉族教师要不定时进入少数民族村寨,向少数民族请教民族语言,感受民族语感。
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汉族老师,要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和少数民族进行语言交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要克服心理障碍,克服怕丢面子的思想,正因为少数民族语言能力不够,才要放下架子,虚心诚恳地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能力。在校园内,要多和少数民族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主动向学生学习民族语言。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强化,才能逐步提高水平。
(五)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汉族教师经过培训少数民族言后运用能力的考核标准。少数民族语言运用能力可作为其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加强培训后在课堂上教育教学的使用,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促进双语教师专业发展。